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1830044)
- 作品数:4 被引量:28H指数:3
- 相关作者:代维肖长来梁秀娟杜超李强更多>>
-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基于DRASTIC的集对分析在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11
- 2012年
- 在传统的DRASTIC指标评价法的基础上,联合集对分析对地下水脆弱性进行评价。将7个不同评价指标分成5级,利用集对分析建立评价指标与评价等级之间的联系度U,从而确定地下水脆弱性的等级。将DRASTIC指标评价法与集对分析法联合应用的好处是:一定程度避免了原有评价方法中人为因素的干扰。新的评价体系具有计算简便,评价合理,结果较为客观等优越性。
- 代维肖长来梁秀娟
- 关键词:DRASTIC地下水集对分析
- 基于小波分析的双城市降水量变化分析及预测被引量:10
- 2012年
- 分析不同取样周期下生成的小波图像,对图中显示的与降水周期有关的信息加以分析,并预测未来几年降水量的丰枯情况。先用已有数据进行验证性试验,结果周期为8年时准确性达到75%,周期为3年时准确性达到100%。根据双城市1952-2006年降水数据,利用小波模型分析降水周期变化规律,并对未来7年的降水情况进行预测,整体降水量偏低,只有2009、2012和2013年高于491mm。
- 代维肖长来杜超
- 关键词:小波分析降水周期降水预测
- 基于GSAHV模型的傍河地下水水源地脆弱性评价
- 2012年
- 分析傍河地下水水源地地下水环境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GSAHV脆弱性评价模型。将5个不同评价指标分成5级,利用改进的集对分析方法确定地下水的脆弱性等级。该模型在进行地下水源地脆弱性评价时,综合考虑了水量、水质和生态环境三方面因素。与传统的评价方法相比,将污染物的来源从降水入渗方式转为与地下水联系更为密切的地表水体,而且加入了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和生态环境影响等重要指标。新的评价体系是对传统方法的改进,更加适合傍河地下水水源地的脆弱性评价。
- 代维肖长来梁秀娟张楠
- 关键词:集对分析地下水水源地
- 三江平原地下水循环演化特征被引量:7
- 2012年
- 对三江平原20世纪50—60年代、70—80年代和90年代至今的地下水资源量进行了调查对比,结果表明:低山丘陵区和平原区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平原区还接受丘陵区的地下水侧向流补给及河水补给,排泄在早期以蒸发为主,后期以人工开采为主;三江平原地下水循环演化是从20世纪70—80年代开始发生负均衡变化的,而在农业经济发展的90年代负均衡更加显著,形成了一些地下水超采区。
- 徐梦瑶梁秀娟王益良李强姜佳浃
- 关键词:地下水循环地下水开采三江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