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2006BSB01049)

作品数:9 被引量:55H指数:5
相关作者:万勇善刘风珍潘昱名崔光军薛其勤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农业大学潍坊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花生
  • 2篇羧化
  • 2篇羧化酶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型
  • 2篇反义表达
  • 2篇反义表达载体
  • 2篇PEP羧化酶
  • 2篇RT-PCR
  • 2篇丙酮酸
  • 2篇丙酮酸羧化酶
  • 1篇新种质
  • 1篇叶斑
  • 1篇叶斑病
  • 1篇叶片离体
  • 1篇叶片离体培养
  • 1篇栽培
  • 1篇蔗糖
  • 1篇蔗糖代谢
  • 1篇植物

机构

  • 9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潍坊科技学院

作者

  • 9篇刘风珍
  • 9篇万勇善
  • 3篇潘昱名
  • 1篇郑成超
  • 1篇薛其勤
  • 1篇胡晓君
  • 1篇李小东
  • 1篇王洪刚
  • 1篇张发
  • 1篇崔光军
  • 1篇毛淑蕊

传媒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生物技术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花生学报

年份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花生叶片离体培养花器官分化及其开花结果研究
2008年
以花生幼叶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研究BA浓度对花器官分化的影响并进一步观察试管内花器官的发育.结果表明:经MSB+1mg/LBA+0.5mg/LKIN+2mg/LIAA培养基诱导的愈伤组织,转接到附加1~3mg/LBA的MSB培养基上培养,均能直接诱导分化花器官,但2mg/LBA的诱导效率最高达21.13%;诱导分化的花器官转接到MSB培养基继续培养,部分花器官可以在试管内开花、受精、成针、结实.试验实现了以花生幼叶为外植体,在试管内完成诱导花芽、开花、受精、形成果针、子房膨大,直至形成荚果等过程,为离体条件下研究花生花器官分化、荚果及种子发育提供了技术体系和材料.
刘风珍万勇善王洪刚胡晓君
关键词:花生叶片离体培养
国槐DNA导入花生栽培品种选育抗叶斑病新种质的鉴定被引量:12
2010年
为了培育抗花生叶斑病的新种质,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国槐DNA导入花生栽培品种79266,在变异后代筛选抗叶斑病材料,对选出的5个种质系进行叶斑病抗性和农艺性状的田间鉴定,并进行抗病种质系与受体DNA差异的SSR多态性分析。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受体品种79266感染叶斑病(包含花生褐斑病、黑斑病和网斑病)病程曲线的线下面积(AUDPC值)为205.3,5个抗病种质系的AUDPC值极显著低于受体品种,其中05D1128的AUDPC值最小,为112.0,感病最轻;收获前7 d调查花生褐斑病和网斑病的发病程度,05D1148对花生褐斑病的抗性最强,其病级和病情指数均极显著低于受体品种,抗性比受体品种提高17.56%。05D1128对网斑病的抗性最强,其病级和病情指数均极显著低于受体品种,抗性比受体品种提高31.83%;叶斑病抗性最强的05D1128与受体品种相比,百果重和百仁重明显提高,但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极显著降低。褐斑病抗性最强的05D1148与受体品种相比,二者所考察农艺性状间无显著差异;采用40对SSR引物进行PCR扩增,在05D106、05D1128、05D1144、05D1148、05D1172 5个新种质系与受体间检测到的多态性位点数分别是9,8,5,6和7。因此,利用国槐DNA导入花生栽培品种提高其对叶斑病的抗性的育种方法是有效的,所选育种质系中05D1148对叶斑病的抗性和农艺性状的综合表现最好,可以作为新的花生抗叶斑病种质材料加以利用。
刘风珍万勇善薛其勤
关键词:叶斑病
花生SSR-PCR体系的优化被引量:5
2008年
以花生品种丰花3号为材料,研究了花生SSR技术中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对SSR扩增效果的影响及不同引物的退火温度。结果表明dNTP对扩增影响较大,每对引物都有其扩增适合的退火温度。确立了适合花生SSR分子标记研究的优化体系。最终确定总反应体系为20μl,其中25mMMgCl21.5μl,2.5mMdNTP1.6μl,5U/μlTaq酶0.17μl,100ng/μl模板DNA0.4μl,2.5mM引物5μl。优化后的扩增程序退火温度为54℃。
张发万勇善刘风珍
关键词:花生SSR
花生遗传转化高效基因型的筛选与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选用16个花生栽培品种(系)的胚小叶作外植体,经农杆菌介导途径进行遗传转化,研究基因型差异对花生愈伤组织诱导率、不定芽分化率以及基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花生愈伤组织诱导率、不定芽分化率以及基因转化率差异显著。鲁花12号和02P181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96.23%和95.59%,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3-4和D165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67.46%和67.33%,显著低于其他品种。05A110的不定芽分化率最高,为71.69%,其次是花选9号,不定芽分化率为46.51%,莒南2号和临花5号的不定芽分化率分别是43.71%和42.69%,与花选9号差异不显著,不定芽分化率较低的品种是E1、P03-4、远育16-8、抗青19号和潍9816,D165未分化出不定芽。临花5号的基因转化率最高,为3.36%,其次是莒南2号其转化率为1.99%,HY-1转化率为1.57%,05A106、潍9816、DS-1和花选9号四品种的转化率在0.13%-0.18%之间,未获得其他9个品种的转基因植株。
刘风珍万勇善潘昱名
关键词:花生基因型植株再生
花生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2
2010年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是控制植物籽粒中蛋白质/油脂含量比例的关键酶。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克隆PEPCase基因的cDNA片段,并将克隆的PEPCase基因片段反向连接替代植物表达载体PB I121的GUS基因。从花生栽培品种荔蒲大花生中克隆获得编码PEPCase基因的cDNA片段(886 bp),测序结果显示其核苷酸序列与已报道的花生(EU391629)、棉花(AY008939)、大豆(D10717)、拟南芥(AY210895)、豌豆(D64037)PEPCase基因对应部分的同源性分别为99.77%、84.37%、81.54%、81.25%、78.71%。构建的反义表达载体中PEPCase基因由35S启动子所控制,将构建的反义表达载体命名为pBGPEP。为通过反义抑制技术提高花生含油量提供了基因及表达载体。
潘昱名刘风珍万勇善郑成超
关键词:花生PEP羧化酶RT-PCR反义表达载体
花生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5
2009年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是控制植物籽粒中蛋白质/油脂含量比例的关键酶。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克隆PEPCase基因的片段,并将克隆的PEPCase基因片段反向连接替代植物表达载体PBI121的GUS基因。从花生栽培品种荔蒲大花生基因组中克隆获得编码PEPCase的基因片段(886 bp),其核苷酸序列与已报道的花生(EU391629)、棉花(AY008939)、大豆(D10717)、拟南芥(AY210895)、豌豆(D64037)PEPCase基因对应部分的同源性分别为99.77%,84.37%,81.54%,81.25%,78.71%,说明我们得到PEPCase基因片段较准确。构建的反义表达载体中PEPCase基因由35S启动子所控制,将构建的反义表达载体命名为pBGPEP。为通过反义抑制技术提高花生含油量提供了基因及表达载体。
潘昱名刘风珍万勇善
关键词:花生PEP羧化酶RT-PCR反义表达载体
花生胚小叶离体再生体系的优化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研究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的种类、浓度和基因型差异对花生胚小叶离体培养再生效率的影响。方法:以花生胚小叶为外值体,比较各处理间的芽丛诱导率、芽丛出苗率和植株再生率,确定每个品种对应的适宜培养基。结果:小花生品种丰花2号的适宜芽丛诱导培养基为MSB+3.0mg/LBA+0.7mg/LNAA,芽丛诱导率为81.49%,再生率为94.39%;适宜芽丛成苗培养基为MSB+2.5mg/LBA,芽丛出苗率为172.00%,再生率为122.10%。大花生品种丰花3号的适宜芽丛诱导培养基为MSB+4.5mg/LBA+0.2mg/LNAA,芽丛诱导率为72.33%,再生率为10.70%;适宜芽丛成苗培养基为MSB+5.0mg/LKIN,芽丛出苗率为33.33%,再生率为4.03%。结论:不同基因型之间的成苗芽丛百分率、芽丛出苗率和植株再生率差异显著。
李小东刘风珍万勇善
关键词:花生植物激素基因型
渗透胁迫对花生不定根再生及生长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利用花生离体茎尖作外植体,在诱导生根培养基(MSB+0.2 mg/LNAA)中分别添加20、40、60、80和100 g/L的PEG6000,统计外植体不定根的再生率,观察其生长情况,探讨培养基中添加PEG6000对花生不定根再生及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至第4周时,外植体在PEG浓度为60 g/L^100 g/L的培养基的生根速度明显低于对照培养基。PEG浓度为80 g/L时,外值体不定根的再生率显著降低,且品种间差异显著。渗透胁迫对不定根的生长也有明显的影响,PEG浓度为60 g/L^80 g/L时,单个外植体的主根数显著降低,且品种间差异显著;PEG浓度为40 g/L时,单个外植体长度为4~6 cm的主根数显著降低且品种间差异显著。在80 g/LPEG渗透胁迫的生根培养基上,6个供试品种的相对生根率存在显著差异,相对生根率由大到小依次为:鲁花11、丰花1号、丰花2号、鲁花12、0616和白沙1016。因此,可以根据培养4周时,80 g/LPEG渗透胁迫下外植体的相对生根率,60 g/L^80 g/L PEG渗透胁迫下外植体的主根数以及40 g/LPEG渗透胁迫下单个外植体形成长度为4~6 cm的主根数作为评价指标,利用花生茎尖离体培养鉴定花生品种间抗旱性的差异。
毛淑蕊李墨霞万勇善刘风珍
关键词:花生渗透胁迫不定根抗旱性
花生荚果干物质积累与蔗糖代谢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9
2010年
【目的】探讨花生荚果产量和籽仁营养成分含量与种子蔗糖代谢的关系。【方法】选用种子发育正常的大花生品系(05D610)及其种子皱缩变异品系(05D677)为材料,测定了果针入土后6—72d的荚果干重、果针入土后30—72d籽仁可溶性总糖、蔗糖、果糖、葡萄糖、淀粉、蛋白质、脂肪含量等,以及果针入土后30—66d籽仁中与蔗糖代谢相关酶活力的动态变化。【结果】果针入土后24—54d是荚果干重的快速积累时期,是决定荚果干重的关键时期,期间05D610干物质积累速率是05D677的2.4倍。收获期05D610和05D677的荚果干重分别是2.06g和1.28g,差异极显著。果针入土后30—72d时期内,05D610籽仁中己糖/蔗糖比值、脂肪含量显著高于05D677,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05D677,两品系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果针入土后30—66d时期内,蔗糖合成酶(SS)合成方向的酶活力显著高于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是合成蔗糖的主要酶;蔗糖合成酶裂解方向的酶活力显著高于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是裂解蔗糖的主要酶。蔗糖合成酶在花生种子有机物贮藏阶段的蔗糖代谢中占主导作用。两品系间蔗糖合成酶合成方向的酶活力差异不显著,05D610蔗糖磷酸合成酶活力显著高于05D677,05D610蔗糖合成酶裂解方向的酶活力明显低于05D677。【结论】在花生果针入土后24—54d是干物质积累的关键时期。蔗糖合成酶(裂解方向)是影响有机物积累的关键酶。籽仁中己糖/蔗糖比值、蔗糖磷酸合成酶活力、蔗糖合成酶裂解方向酶活力的差异可能是造成正常品系(05D610)和种子皱缩变异品系(05D677)间荚果干物质积累速率、荚果干重、营养成分出现差异的原因。
崔光军刘风珍万勇善
关键词:花生荚果发育干物质积累蔗糖代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