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I06A13-05)

作品数:17 被引量:141H指数:8
相关作者:陈君徐荣于晶周峰刘友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永宁县本草苁蓉种植基地天津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11篇医药卫生
  • 3篇理学

主题

  • 27篇肉苁蓉
  • 27篇苁蓉
  • 12篇种子
  • 7篇光谱
  • 7篇红外
  • 7篇红外光
  • 7篇红外光谱
  • 4篇栽培
  • 4篇生活力
  • 3篇种子生活力
  • 3篇花粉
  • 3篇光谱法
  • 2篇带菌
  • 2篇带菌检测
  • 2篇营养元素
  • 2篇指纹
  • 2篇指纹图
  • 2篇指纹图谱
  • 2篇胚珠
  • 2篇种子活力

机构

  • 2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1篇永宁县本草苁...
  • 10篇天津中医药大...
  • 7篇清华大学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哈尔滨理工大...
  • 2篇上海市农业科...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南昌大学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作者

  • 19篇徐荣
  • 18篇陈君
  • 11篇于晶
  • 8篇周峰
  • 7篇刘友刚
  • 7篇孙素琴
  • 6篇陈士林
  • 4篇王霞
  • 2篇徐江
  • 2篇朱维成
  • 2篇李健强
  • 2篇马维思
  • 1篇董梁
  • 1篇王威
  • 1篇徐环李
  • 1篇乔海莉
  • 1篇黄小方

传媒

  • 3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种子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中国种业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第六届肉苁蓉...
  • 1篇分析化学
  • 1篇核农学报
  • 1篇中药材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年份

  • 14篇2011
  • 4篇2010
  • 8篇2009
  • 3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肉苁蓉种子生活力快速测定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单因素、多因素交互及正交试验设计等方法,对肉苁蓉种子生活力测定过程中的预处理方法四唑染色液浓度及pH值进行优化,初步建立了肉苁蓉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技术,使测定程序简化、时间缩短,并确定38℃下去皮直接染色18h的最适宜染色液pH值为6.4,TTC浓度为0.3%~1.0%。
徐荣陈君周峰于晶刘同宁
关键词:肉苁蓉种子生活力
肉苁蓉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研究肉苁蓉内生真菌菌群的多样性。方法:分别于春、秋季在宁夏和内蒙古两地采集健康的肉苁蓉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对分离的内生真菌采用玻片法和胶带粘贴法进行分类鉴定。结果与结论:共分离得到618株内生真菌菌株,其中453株为产孢菌株,鉴定为22个属,占分离菌株总数的73.30%,以镰孢属Fusarium(25.89%)和枝顶孢霉属Acremonium(16.99%)为优势种群。肉苁蓉内生真菌在数量和种类上存在极其丰富的多样性,同时在部位、地区以及季节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于晶周峰陈君王霞徐江刘同宁
关键词:肉苁蓉内生真菌多样性
栽培与野生肉苁蓉主要有效成分差异
目的:研究栽培与野生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Ma)苯乙醇苷类化学成分的含量和组成差异,为名贵濒危中药资源肉苁蓉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栽培与野生肉苁蓉样品...
徐荣陈君于晶刘同宁
关键词:肉苁蓉栽培HPLC指纹图谱
文献传递
红外光谱与聚类分析法无损快速鉴别肉苁蓉被引量:15
2009年
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测定了栽培和野生肉苁蓉,以450~2 000 cm-1范围内的吸收峰吸光度为指标,以红外光谱图为对象,应用SMICA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法对栽培和野生肉苁蓉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红外光谱结合聚类分析技术可对不同来源的肉苁蓉进行鉴别,识别率和拒绝率达到90%以上,盲样检测的准确率也在95%以上。因此,红外光谱与聚类分析法相结合可以快速、无损识别中药材。
徐荣孙素琴刘友刚于晶周峰刘同宁陈君陈士林
关键词:红外光谱法聚类分析
肉苁蓉种质资源主要性状的变异和相关分析
目的:研究栽培和野生肉苁蓉种质的药材形态、产量、品质及田间农艺性状的变异水平,及其各性状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Microsoft Excel和SPSS 11.5软件对61份肉苁蓉种质通过测量、称重或药典指定的HPLC法...
徐荣陈君陈士林刘同宁
文献传递
肉苁蓉种子质量评价技术与分级标准研究被引量:18
2009年
目的:建立肉苁蓉种子质量评价技术体系并制定肉苁蓉种子的质量标准。方法:应用体式镜、显微数码拍摄分析系统及四唑染色法,对肉苁蓉种子形态、千粒重、饱满度、胚率和生活力等进行测定;结合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对不同年份和来源的55份种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肉苁蓉种子形态指标与千粒重显著相关,而与生活力的相关性不显著;但种子质量的好坏不取决于形态指标而主要由生活力和饱满度决定。结论:种子生活力、饱满度和千粒重是评价肉苁蓉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可作为主要指标应用于肉苁蓉种子质量分级标准。
徐荣周峰陈君于晶陈士林刘同宁
关键词:肉苁蓉种子质量
肉苁蓉营养元素分配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肉苁蓉生殖生长期营养元素的分配规律。方法采收生殖生长期肉苁蓉样品,分别对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的营养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其中K、Mg、P、Ca元素采用ICP-AES法测定,N元素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结果随着生殖生长期的延长,肉苁蓉不同部位营养元素积累高峰期有差异,N元素含量在出土期的花序中最高,K元素含量在果期的花序中最高,Mg、Ca元素含量在果期的肉质茎下部中最高,P元素含量在初花期的花序中最高。结论肉苁蓉进入生殖期后,营养元素逐渐由营养器官向生殖器官转移,各部位营养元素含量差异程度不同。
王霞徐荣陈君刘友刚刘同宁
关键词:肉苁蓉营养元素积累量
赤霉素对肉苁蓉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研究赤霉素(GA3)对肉苁蓉种子萌发的影响。对种子萌发率与种子各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预培养液中添加赤霉素(GA3)的肉苁蓉种子萌发率显著提高,肉苁蓉种子的萌发率与种子及种仁大小、千粒重都呈正相关。GA3能促进肉苁蓉种子萌发,且不同年份肉苁蓉种子萌发率有显著性差异。
于晶周峰徐荣陈君马维思徐江刘同宁
关键词:GA3萌发率
栽培肉苁蓉的繁育系统和传粉昆虫种类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栽培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Ma)的繁育系统和传粉昆虫,明确栽培条件肉苁蓉的繁育系统类型和传粉昆虫种类。方法运用田间定位观测、杂交指数(OCI)、花粉胎珠比(P/O);田间人工授粉实验等方法综合判定肉苁蓉的繁育系统类型,并对访花昆虫行为进行初步观察和采集鉴定。结果肉苁蓉OCI为4;P/O为292.78,人工异株异花传粉结实率最高,平均结实率为79.1%,种子饱满度达82.2%,未发现孤雌生殖等现象。初步鉴定肉苁蓉访花昆虫共计43种,隶属6目16科,以膜翅目昆虫种类最多,占65.1%。其中传粉昆虫有6科27种,24种属膜翅目的蜜蜂总科,其余3种为双翅目的食蚜蝇科,主要有意大利蜜蜂、阿尔泰原木蜂、盗条蜂、黑白条蜂等。结论 肉苁蓉的繁育系统属于异交类型,需要传粉者;栽培肉苁蓉传粉昆虫种类丰富,保证了较高的田间结实率。
徐荣王霞陈君马维思徐环李刘同宁
关键词:肉苁蓉栽培花粉-胚珠比访花昆虫
红外光谱法对肉苁蓉径向不同部位的分析与评价被引量:24
2009年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二阶导数谱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技术对肉苁蓉由表及里3个部位的药材粉末及其水提物和醇提物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肉苁蓉不同部位的一维光谱非常相似,三者相似系数分别为0.9605,0.944和0.976;二阶导数谱中峰位和峰强的差异明显。1430~1700cm-1范围内的二维相关谱中皮部自动峰有3个,而中部及髓部均为4个,更直观的反映出三者的差异。不同部位水提物和醇提物的分析结果进一步明确了肉苁蓉皮部芳香类、环烯醚萜类及糖苷类物质与中部和髓部存在明显不同,而髓部的水溶性多糖、半乳糖醇和苯乙醇苷类物质均高于其它部位。可见红外光谱法结合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技术为同种药材不同部位的细微差异分析和评价提供了一种快速、全面和客观的方法和手段。
徐荣孙素琴刘友刚陈君陈士林周峰
关键词:红外光谱二维相关红外光谱肉苁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