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2BBF60057) 作品数:12 被引量:39 H指数:5 相关作者: 王宗德 范国荣 陈金珠 王鹏 陈尚钘 更多>> 相关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理学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更多>>
酰胺类驱避化合物与L-乳酸缔合及其对驱避活性影响的计算 被引量:4 2014年 利用量子化学方法对酰胺类驱避化合物与嗅觉引诱物L-乳酸之间的缔合作用进行了定量计算,再利用定量构效关系手段研究了该作用对驱避活性的影响。应用GAUSSIAN软件,计算了酰胺类驱避化合物与L-乳酸之间的缔合能量和几何参数;借助AMPAC和CODESSA软件计算获得各类描述符;使用CODESSA软件中的启发式回归方法建立了描述符与驱避活性之间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结果表明:酰胺类驱避化合物与L-乳酸之间存在中等强度的氢键作用,氢键作用的能量约为20KJ/mol,作用距离在(2.0~2.2)A之间,角度在130°~180°之间。定量构效关系计算获得了一个R^2为0.7345的四描述符模型,模型检验结果理想,该模型中有2个描述符来自缔合体,表明酰胺类驱避化合物与L-乳酸的缔合对驱避活性存在显著影响。本研究为驱避化合物与引诱物存在缔合作用并对驱避活性存在影响的观点提供了支持,也为蚊虫驱避机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廖圣良 宋杰 范国荣 韩招久 王鹏 王宗德 陈尚钘 陈金珠关键词:驱避剂 L-乳酸 缔合 定量构效关系 定量计算萜类蚊虫驱避化合物与羧酸缔合作用对其驱避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驱避剂是防止蚊虫叮咬的良好个人防护用品,但其作用机理一直未被解释清楚。本研究利用化学计算手段对4种重要的人体引诱物(乙酸、丙酸、丁酸和戊酸)与22个萜类驱避化合物的缔合作用以及该作用对驱避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蚊虫驱避机理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利用GAUSSView软件构建引诱化合物分子、驱避化合物分子以及二者可能形成的缔合体结构,再利用GAUSSIAN软件优化所有结构,并计算它们的能量和各类参数;借助AMPAC和CODESSA软件计算出所有结构的描述符;以萜类驱避化合物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校正驱避率的对数值(logCRR)为活性数据,利用CODESSA软件建立描述符与驱避活性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结果】4种羧酸与萜类驱避化合物相互缔合的缔合能量大多在18~20H/mol之间,缔合距离和角度分别在2.0—2.5 和110°-180°内波动,符合氢键相互作用的特征。4个最优定量构效关系模型的R^2值均大于0.9,模型中的参数都包含缔合体的描述符,表明引诱物一驱避物缔合作用与校正驱避率的对数值显著相关。【结论】4种羧酸与萜类驱避化合物之间存在中等强度的氢键缔合作用,该缔合作用对驱避活性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初步揭示了引诱物一驱避物缔合作用的存在,也为从新的角度研究蚊虫驱避机理提供了前期研究基础。 廖圣良 宋杰 范国荣 王鹏 王宗德 陈尚钘 姜志宽 陈金珠关键词:萜类 羧酸 定量构效关系 莰烯衍生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15年 莰烯既是一种天然可再生资源,又是松节油深加工中主要副产物之一,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以莰烯为原料合成的衍生物在精细化工、医药、食品、材料等行业均有实际应用价值。因此,本文从莰烯的醇类、醚类、酚类、ω-酰基类、酯类及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应用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近年来的进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莰烯及其衍生物今后的开发及应用研究方向。 翁玉辉 肖转泉 陈金珠 范国荣 王鹏 陈尚 王宗德关键词:莰烯 松节油 衍生物 异莰烷基甲酸及其酯类的合成与结构分析 被引量:2 2016年 以莰烯为原料,经Vilsmeier-Haack反应、催化加氢得到异莰烷基甲醛,异莰烷基甲醛经氧化反应得到异莰烷基甲酸。在对甲苯磺酸的催化下,与一系列一元醇(正丙醇、正丁醇、异丁醇、仲丁醇、正戊醇、异戊醇和环己醇)进行酯化反应,合成了未见报道的7种异莰烷基甲酸酯类化合物4a-4g,产率在61~84%之间,采用IR、MS、~1H NMR及^(13)C NMR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分析了异莰烷基甲酸酯及其反应中间体的合成方法。本研究可为莰烯的精细化学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金霖霖 翁玉辉 范国荣 肖转泉 陈金珠 王鹏 王宗德关键词:莰烯 酯化反应 响应面法优化羟基香茅醛1,2-丙二醇缩醛的合成 被引量:2 2014年 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对目标产物产率影响最显著的3个因素分别为羟基香茅醛与1,2-丙二醇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根据Central Composite Desig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法,以目标产物产率为响应值,分析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结果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为羟基香茅醛与1,2-丙二醇物质的量比为1∶3.5,反应温度为38℃,反应时间4.4 h,羟基香茅醛与甲苯物质的量比1∶2-1∶2.5,此条件下目标产物产率为89.76%。 蔡美萍 范国荣 陈尚钘 陈金珠 王宗德关键词:响应面法 驱避剂缓释剂型的研究 被引量:3 2013年 缓释剂可以延缓各类制剂有效成分的释放,从而增加有效时间。综述了避蚊胺和萜类驱避剂的几种缓释剂型,包括聚合物制剂、微胶囊制剂、水凝胶乳剂、脂质体制剂、包结化合物制剂。在此基础上,对缓释剂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蔡美萍 卢平英 姜志宽 范国荣 王宗德关键词:驱避剂 缓释剂 萜类 植物源蚂蚁驱避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5年 蚂蚁是世界上最常见且数量最多的昆虫种类,它们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植物源蚂蚁驱避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小黄家蚁植物源萜类驱避剂的制备、活性筛选及构效关系研究,并展望了植物源蚂蚁驱避剂的发展前景。 翁玉辉 聂雪军 范国荣 王宗德 韩招久 姜志宽关键词:植物源 小黄家蚁 构效关系 萜类驱避化合物与引诱物三分子缔合的计算研究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目前驱避剂的作用机理研究还不理想,本研究从单个萜类驱避化合物分子与不同种类引诱气味分子同时相互缔合的角度入手,通过理论计算探究该缔合与蚊虫驱避作用的关系,从而为驱避作用机理研究提供新认识。【方法】利用Gaussian View4.1和Gaussian03W软件构建和优化萜类驱避化合物单体、单体与引诱物L-乳酸及氨分子同时缔合后三分子缔合体的结构,获得其最低能量结构和缔合能;通过程序Ampac 8.16将前述结构导入到程序Codessa 2.7.10,计算各类结构描述符;再利用Codessa 2.7.10的启发式方法得到一系列缔合体结构描述符与驱避活性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并通过转折点确定、模型验证后确定最佳定量关系计算模型。【结果】三分子缔合的缔合能基本上在20~50 kJ/mol的范围,所得最佳三参数定量计算模型的R2值为0.9098,包含的3个结构描述符分别是三分子缔合体的maximum nucleophilic reactivity index for a C atom,topographic electronic index(all bonds)[Zefirov’s PC]和exchange energy+e-e repulsion for a H-O bond。【结论】萜类驱避化合物分子可同时与2个不同种类的引诱物分子发生缔合作用,该缔合作用符合氢键的能量基本特征;缔合体的碳原子最大原子核反应指数、所有键的拓扑电子指数、氢氧键电子间交换互斥能对驱避活性影响显著。这些结果初步说明萜类驱避化合物与引诱物三分子缔合作用确实存在,且该缔合作用对驱避活性具有显著影响,这为驱避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许锡招 廖圣良 宋杰 王鹏 范国荣 姜志宽 王宗德关键词:定量构效关系 白纹伊蚊对几种引诱物的行为和触角电位反应 【目的】了解引诱物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行为及触角电生理影响,以揭示白纹伊蚊吸血与传病的行为机制。【方法】采用行为学和触角电位学的方法分别测定了L乳酸、氨、1辛烯3醇对白纹伊蚊的行为反应和触角电位强度... 忻伟隆 王宗德 韩招久 姜志宽关键词:白纹伊蚊 L-乳酸 行为学 触角电位 文献传递 白纹伊蚊对几种引诱物的行为和触角电位反应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了解引诱物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行为及触角电生理影响,以揭示白纹伊蚊吸血与传病的行为机制。【方法】采用行为学和触角电位学的方法分别测定了L-乳酸、氨、1-辛烯-3-醇对白纹伊蚊的行为反应和触角电位强度变化,并分析了几种引诱物对白纹伊蚊活性的影响及其规律。【结果】氨、L-乳酸和1-辛烯-3-醇3种引诱物的引诱效果和触角电位变化趋势相同,随着引诱物浓度的增加,对白纹伊蚊的引诱效果和触角电位强度也相应增强。同等浓度下氨对白纹伊蚊的引诱效果较另外两种引诱化合物更显著,且1-辛烯-3-醇的引诱效果相比L-乳酸要更强。当引诱化合物浓度在1 mg/L以上时,白纹伊蚊触角电位反应增幅随着浓度增大也逐渐增大;在引诱化合物浓度达1 000 mg/L时,白纹伊蚊对氨的触角电位反应最强烈。【结论】行为学和触角电位的研究手段相结合能更为全面地反映和评价不同引诱物对蚊虫的引诱效果。 忻伟隆 王宗德 韩招久 姜志宽关键词:白纹伊蚊 L-乳酸 行为学 触角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