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LEDM2011B08)

作品数:5 被引量:46H指数:2
相关作者:郭广礼张鲜妮王磊查剑锋王磊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矿业工程

主题

  • 5篇充填
  • 4篇沉陷
  • 3篇密实
  • 3篇开采沉陷
  • 3篇充填开采
  • 2篇岩层
  • 2篇岩层移动
  • 2篇采煤
  • 2篇充填采煤
  • 1篇地表沉陷
  • 1篇地表沉陷预计
  • 1篇压煤
  • 1篇三下压煤
  • 1篇矸石
  • 1篇矸石充填
  • 1篇力学模型
  • 1篇基本顶
  • 1篇耕地
  • 1篇固体充填
  • 1篇关键层

机构

  • 5篇中国矿业大学
  • 4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国家测绘局
  • 1篇江苏省资源环...

作者

  • 4篇张鲜妮
  • 4篇郭广礼
  • 3篇王磊
  • 2篇查剑锋
  • 1篇刘元旭
  • 1篇王磊
  • 1篇王磊
  • 1篇王磊

传媒

  • 3篇煤矿安全
  • 1篇煤炭学报
  • 1篇岩土力学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质量控制的体系框架被引量:13
2013年
为保障固体充填开采岩层移动控制效果,采用理论、实验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系统的分析了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质量影响因素和岩层移动控制机理基础上,从岩层移动控制理论、充填质量设计、充填质量控制和充填质量效果监测角度,提出了固体充填质量控制体系框架,详细研究了框架中以采定充、夯实应力和充填质量监测系统等关键技术,并建立了充采比定量模型以及夯实应力的估算公式,构建了井下固体充填质量监测系统。将提出的充填质量控制体系框架应用于平煤十二矿工程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
王磊王磊张鲜妮郭广礼
关键词:固体充填岩层移动
固体密实充填开采基本顶力学模型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压缩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固体充填体的压缩变形特征,即变形过程分为近似线性阶段、快速增长阶段和稳定线性阶段,且固体密实充填体变形过程属于稳定线性阶段。在此基础上经过力学简化,建立了固体密实充填开采基本顶的弹性地基梁模型,并分析了不同密实程度下充填体弹性模量对基本顶的影响。最后将建立的基本顶力学模型应用于工程实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王磊王磊
关键词:岩层移动开采沉陷力学模型基本顶
基于结构关键层的固体密实充填采煤岩层移动模型被引量:2
2014年
根据地层的沉积特征和相似材料模拟,将固体密实充填开采岩层移动特征分成有结构关键层和无结构关键层2类模式进行描述。并针对有结构关键层情况,建立了固体密实充填岩层移动模型,模型由3部分有机组成,即结构关键层力学模型,结构关键层上方岩体移动模型和基岩面上方土体移动模型。最后将建立的岩层移动模型用于工程实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王磊王磊张鲜妮郭广礼
关键词:充填开采开采沉陷
固体密实充填开采地表沉陷预计模型研究被引量:27
2014年
为了实现对固体密实充填开采地表沉陷进行科学地预计,需要根据其覆岩结构形态演化规律和岩层移动特征建立完备的沉陷预计模型及其参数体系。相似材料模拟和钻孔窥视表明,固体密实充填开采覆岩形态以完整层状结构的弯曲带为主,覆岩仅在近顶板附近发育一定高度的断裂带,不发生垮落现象。岩层移动特征类似纵向载荷作用下层合板的弯曲变形,通过力学简化,基于层合板理论建立了固体密实充填开采地表沉陷预计模型。研究表明,固体密实充填开采地表沉陷形态仍可用概率积分模型进行描述,并进一步探讨了基于"等价釆高"的固体密实充填开采地表沉陷预计模型参数体系。最后将本文建立的地表沉陷预计模型应用于某工程实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王磊张鲜妮郭广礼査剑锋
关键词:地表沉陷预计
东部平原矿区矸石充填开采保护耕地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针对我国东部平原矿区,煤矿开采破坏耕地严重、煤矸石压占耕地数量大、"三下"压煤现象严重的情况,分析了矸石充填开采保护耕地的途径,研究了各种途径的可行性和保护耕地面积的模型。鉴于我国的国情,基于矸石量、耕地保护面积、置换呆滞资源量的协同关系,以建筑下采煤为切入点,提出了一种适合我国东部矿区的矸石充填开采保护耕地模式,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工程实例。
王磊王磊王磊
关键词:矸石充填保护耕地开采沉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