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200803052)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3
相关作者:于从吕菁孙其凤郝淑芹阳世伟更多>>
相关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腰椎
  • 2篇腰椎间盘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术后
  • 2篇突出症
  • 2篇椎间盘
  • 2篇椎间盘突出
  • 2篇椎间盘突出症
  • 2篇康复
  • 2篇康复操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伤病
  • 1篇术后功能
  • 1篇术后功能康复
  • 1篇损伤病人
  • 1篇排尿
  • 1篇排尿障碍
  • 1篇微创
  • 1篇节段

机构

  • 3篇深圳市第二人...

作者

  • 3篇于从
  • 2篇孙其凤
  • 2篇吕菁
  • 1篇龚敏
  • 1篇赵玲
  • 1篇陈雪萍
  • 1篇殷梅妹
  • 1篇谢小华
  • 1篇阳世伟
  • 1篇郝淑芹

传媒

  • 2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康复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康复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功能康复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全年我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78例为康复组,选择2008年6-12月本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45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护理,康复组术后7h开始至术后6个月应用康复操进行康复锻炼。于术后1个月及6个月评价2组疗效。结果:康复组术后1个月腰腿痛评分以及SF-36中疼痛评分(BP)和一般健康情况(GH)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ODI及SF-36评分中除疼痛评分(BP)和职业相关体能因素(RP)外,康复组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应用康复操进行系统康复锻炼,有助于促进术后康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吕菁于从孙其凤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操
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操的设计及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后康复训练的方法及其临床护理疗效。方法: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后病人的病理生理变化特点,作者自行设计了一套康复操,通过术前讲解、术后指导、示范以及辅助训练,依据不同的阶段指导患者行康复功能训练。康复疗效分别按JOA评分标准评定。结果:本组68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13月,平均6.3月。术后直腿抬高、腰椎姿势纠正训练,腰背肌锻炼,下肢肌肉锻炼的正确率为99.2%。JOA评分结果:术前平均评分13.7±4.3,随访平均评分27.0±2.3,改善率为(88.0±11.7)%,随访评分及改善率与术前得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套康复操术后康复训练计划简单易行,有助于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的恢复,较为实用。
龚敏于从孙其凤吕菁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微创康复操
生物反馈训练法对不同节段脊髓损伤病人排尿及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训练法对不同节段脊髓损伤病人排尿及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自2011年10月~2013年7月收治共收治外伤行脊髓损伤病人86例,其中男53例,女33例,年龄21~64岁,平均40.2±4.6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采用生物反馈训练法对不同节段脊髓损伤病人排尿训练;对照组41例,采用传统方法留置尿管及进行常规护理.结果 实验组经过3~10次生物反馈训练(平均5.9次),其拔除尿管时间、拔除尿管例数自主排尿、一周后残余尿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好转.两组疗效判定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生物反馈训练法能有效提高不同节段脊髓损伤病人排尿及膀胱功能恢复,以颈髓、腰髓、胸髓恢复较好,马尾及骶尾髓损伤效果差.
于从谢小华阳世伟郝淑芹殷梅妹陈雪萍赵玲
关键词:脊髓损伤膀胱功能排尿障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