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60163)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陈祥盛杨琳张争光侯晓晖龙见坤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大学井冈山大学遵义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蜡蝉
  • 3篇蜡蝉科
  • 3篇蜡蝉总科
  • 3篇半翅目
  • 3篇蝉科
  • 3篇蝉总科
  • 2篇描记
  • 1篇雄性外生殖器
  • 1篇英文
  • 1篇颖蜡蝉科
  • 1篇若虫
  • 1篇虱科
  • 1篇瓢蜡蝉科
  • 1篇象蜡蝉科
  • 1篇小头
  • 1篇检索表
  • 1篇飞虱
  • 1篇飞虱科
  • 1篇分子鉴定
  • 1篇成虫

机构

  • 4篇贵州大学
  • 1篇井冈山大学
  • 1篇遵义医学院
  • 1篇贵州师范学院

作者

  • 4篇陈祥盛
  • 2篇杨琳
  • 1篇张争光
  • 1篇郑延丽
  • 1篇侯晓晖
  • 1篇龙见坤

传媒

  • 2篇Entomo...
  • 1篇四川动物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中国特有半颖蜡蝉属名录及八通关半颖蜡蝉Semibetatropis patungkuanensis雄性外生殖器首次描记(半翅目:蜡蝉总科:颖蜡蝉科)(英文)
2015年
首次描记了八通关半颖蜡蝉Semibetatropis patungkuanensis Chen,Yang&Wilson,1989成虫的雄性外生殖器,增补了该属的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并给出了该属雄性分种检索表。研究标本保存于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龙见坤杨琳陈祥盛
关键词:检索表
中国圆顶瓢蜡蝉属回顾及一新种描记(半翅目:蜡蝉总科:瓢蜡蝉科)(英文)被引量:2
2012年
对中国圆顶瓢蜡蝉属Thabena Stl,1861进行了分类回顾,共有4种:海南圆顶瓢蜡蝉T.hainanensis(Ran & Liang,2006)(中国海南)、兰坪圆顶瓢蜡蝉T.lanpingensis sp.nov.(中国云南)、黎桃圆顶瓢蜡蝉T.litaoensis(Yang,1994)(中国台湾、海南)和云南圆顶瓢蜡蝉T.yunnanensis(Ran & Liang,2006)(中国云南)。对其中2个种兰坪圆顶瓢蜡蝉T.lanpingensis和黎桃圆顶瓢蜡蝉T.litaoensis进行了描记或重新描记,绘制了特征图。提供了中国圆顶瓢蜡蝉属全部已知种的检索表。
张争光陈祥盛
关键词:半翅目瓢蜡蝉科
类刺象蜡蝉成虫及5龄若虫的形态特征(半翅目:蜡蝉总科:象蜡蝉科)
2021年
本文详细描述了类刺象蜡蝉Avephora eugeniae(Stal,1859)成虫和5龄若虫的形态特征,雌成虫和5龄若虫为首次描述,增加贵州、四川、陕西、河南和湖北为新记录分布地。检视标本保存于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研究结果可为农作物及经济作物常见象蜡蝉种类及若虫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郑延丽杨琳杨琳陈祥盛罗光杰
关键词:象蜡蝉科若虫
利用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害竹飞虱(半翅目:飞虱科)的分子鉴定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DNA测序技术测定了中国飞虱科5属10种15个地理种群的线粒体16S rDNA基因长约480 bp片段的序列,分析了其序列组成及变异特征。所获序列中,A+T约占77.5%,其中,190个核苷酸位点发生了变异(约占39.6%)。利用MEGA 4.0软件计算遗传距离,外群与内群的遗传距离平均值(0.317)最高,内群各属间和各属内遗传距离平均值(分别为0.209和0.132)次之,而种内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平均值(0.013)最低。构建了10种飞虱科昆虫的MP和NJ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各属飞虱基本上形成单系群;各种飞虱各自不同地理种群均聚为一支,构成一单系群,可以很好的区分不同种类的飞虱。上述结果与形态学研究结果非常吻合。
侯晓晖陈祥盛
关键词:飞虱科RDNA分子鉴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