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2010R1026-5)

作品数:7 被引量:52H指数:4
相关作者:兰成忠陈庆河李本金翁启勇刘裴清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疫霉
  • 4篇疫霉菌
  • 4篇辣椒
  • 2篇辣椒疫病
  • 2篇辣椒疫霉
  • 2篇辣椒疫霉菌
  • 1篇冬种
  • 1篇冬种马铃薯
  • 1篇悬浮剂
  • 1篇药剂
  • 1篇遗传多样性分...
  • 1篇植物源
  • 1篇植物源杀菌剂
  • 1篇致病疫霉
  • 1篇致病疫霉菌
  • 1篇日平均
  • 1篇日平均温度
  • 1篇杀菌剂
  • 1篇生理小种
  • 1篇田间

机构

  • 7篇福建省农业科...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作者

  • 7篇兰成忠
  • 6篇翁启勇
  • 6篇李本金
  • 6篇陈庆河
  • 3篇刘裴清
  • 1篇刘芳
  • 1篇赵健

传媒

  • 2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长江蔬菜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植物源杀菌剂丁子香酚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被引量:10
2011年
测定了植物源杀菌剂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对辣椒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丁子香酚对辣椒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达86.28%,显著优于常用化学杀菌剂克露(代森锰锌.霜脲氰)和雷多米尔(精甲霜灵.锰锌),与凯特(吡唑醚菌酯.烯酰吗啉)和安克(烯酰吗啉)的防效相当。
兰成忠李本金赵健陈庆河翁启勇
关键词:植物源杀菌剂辣椒疫病
福建省冬种马铃薯晚疫病流行动态及防治药剂筛选研究被引量:14
2010年
2008~2009年对福建省福州市和长乐市两个冬种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观测点进行了系统调查,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因素和田间病害流行动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和田间防治效果对6种常用防治疫病的杀菌剂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时期在2月中旬至4月下旬,初始病情、日平均温度和日平均相对湿度是影响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重要因素,若日平均温度18~23 ℃,且相对湿度超过85%,一般在3~7 d后有晚疫病发生、流行,烯酰吗啉、氟吗啉、氟吗啉·锰锌、银法利和克露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显著,防治效果达80%以上.
袁宗胜刘芳兰成忠
关键词:冬种防治药剂田间防治效果日平均温度氟吗啉病害流行
23.4%瑞凡悬浮剂对大豆疫霉菌不同发育阶段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为了寻找防治大豆疫病的新型杀菌剂,离体条件下测定了23.4%瑞凡悬浮剂对大豆疫霉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23.4%瑞凡悬浮剂对大豆疫霉菌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和游动孢子萌发的抑制中浓度(EC50值)分别为0.010 5μg/mL、0.018 8μg/mL和0.003 3μg/mL,但对游动孢子释放无抑制作用。说明23.4%瑞凡悬浮剂在离体条件下对大豆疫霉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防治大豆疫病的潜力。
兰成忠刘裴清李本金陈庆河翁启勇
关键词:大豆疫霉菌不同发育阶段
辣椒疫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被引量:7
2011年
介绍辣椒疫病的病原菌、发病症状、发生规律,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为辣椒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兰成忠李本金陈庆河翁启勇
关键词:辣椒疫病病原菌发病症状
福建省致病疫霉菌SRAP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为了解福建省致病疫霉菌的群体遗传结构,为该病原菌的遗传进化提供理论依据,笔者应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福建省致病疫霉菌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及不同地区菌株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利用10个菌株从110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多态性引物10对,对分离自福建省10个不同市(县)的62个致病疫霉菌菌株DNA进行PCR扩增,共产生92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标记90条,多态检测率为97.8%。利用NTSYpc Version2.1软件对供试菌株间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系统树状图。以遗传距离0.57为阈值,可将供试62个菌株划分为4个遗传聚类组,SRAP分组与菌株的地理来源、寄主均无明显相关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不同地区的致病疫霉菌整体亲缘关系相近,但各菌株间存在遗传差异。
兰成忠李本金陈庆河翁启勇
关键词:致病疫霉菌晚疫病SRAP
辣椒疫霉菌产孢培养基及诱导方法筛选被引量:13
2013年
为筛选适合辣椒疫霉菌产孢的培养基和诱导方法。通过计算游动孢子数量,研究比较不同培养基和诱导方法对辣椒疫霉菌产生孢子囊数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CA培养基最适合孢子囊的产生,孢子囊密度为5.68×102/cm2,其次为RA培养基,PDA、BA和LA最不适合孢子囊的产生。采用创伤接种法,将辣椒疫霉菌菌丝体接种于20 d大小的黄瓜果实上,于28℃,24 h光照培养4 d后,黄瓜接种部位可产生病斑,病斑及周围产生密集菌丝,病斑上产生大量孢子囊,其产孢量为1.35×104/cm2,而同样接种方法的甜椒果实上所产生的孢子囊数量较少或不产生。不同诱导方法比较显示,日光照射受伤菌丝所产生的孢子囊数量高于菌丝块水培法。研究结果表明,CA培养基、创伤接种黄瓜果实和日光照射受伤菌丝适宜辣椒疫霉菌孢子囊的产生。
兰成忠刘裴清李本金陈庆河翁启勇
关键词:辣椒辣椒疫霉菌孢子囊产孢
福建省辣椒疫霉菌群体结构表型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为了明确福建省辣椒疫霉菌群体遗传结构的表型特征,对分离自福建省15个市(县)的300株辣椒疫霉菌的交配型、甲霜灵敏感性及生理小种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288株为A2交配型,12株为A1交配型,出现频率分别为96%和4%,以A2占优势,在各采集点均有分布。263株对甲霜灵表现敏感,28株为中间型,9株为抗性,分别占总体的87.67%、9.33%和3.00%,甲霜灵敏感菌株为主要菌系。根据菌株对辣椒疫霉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的致病性测定结果,可将辣椒疫霉菌划分为3个生理小种,其中168株为小种3,126株为小种2,6株为小种1,分别占56%、42%和2%,小种3为福建辣椒疫霉菌优势小种。
兰成忠刘裴清李本金陈庆河翁启勇
关键词:辣椒疫霉菌交配型甲霜灵敏感性生理小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