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1932)

作品数:12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王永华刘静于芹超崔杰公欣海更多>>
相关机构:青岛大学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青岛市医药科研指导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膀胱
  • 8篇肿瘤
  • 7篇细胞
  • 6篇免疫
  • 6篇膀胱肿瘤
  • 6篇B7-H1
  • 5篇逃逸
  • 5篇膀胱癌
  • 4篇免疫逃逸
  • 3篇上皮
  • 3篇上皮癌
  • 3篇尿路上皮
  • 3篇尿路上皮癌
  • 3篇膀胱尿路
  • 3篇膀胱尿路上皮
  • 3篇膀胱尿路上皮...
  • 2篇单核
  • 2篇单核苷酸
  • 2篇单核苷酸多态
  • 2篇单核苷酸多态...

机构

  • 8篇青岛大学
  • 5篇青岛大学医学...

作者

  • 10篇王永华
  • 8篇刘静
  • 6篇于芹超
  • 4篇孙立江
  • 4篇邵世修
  • 4篇纪传彪
  • 4篇公欣海
  • 4篇崔杰
  • 3篇牛海涛
  • 2篇李贤军
  • 2篇王硕
  • 2篇杨猛
  • 2篇刘勇
  • 2篇黄巍
  • 1篇王新生
  • 1篇曹延炜
  • 1篇隋爱华
  • 1篇董胜国
  • 1篇荆涛
  • 1篇孔令启

传媒

  • 5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青岛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D-L1基因3’UTR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膀胱尿路上皮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免疫关卡点分子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基因3’端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发病风险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PCR-LDR技术分别检测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213例BUC患者和251例同期健康体检者PD-L1基因3’UTR的rs4143815位点和rs2297136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采用卡方检验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基因型与BUC发病风险以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BUC组PD-L1基因3’UTR的rs4143815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GG基因型个体发生BUC的风险是CC基因型的2.83倍(95%CI:1.82~4.64,P<0.01),携带G突变基因(CG/GG基因型)个体BUC发病风险是CC型基因个体的1.53倍(95%CI:1.01~2.24,P<0.01),同时BUC组rs4143815位点携带G突变基因频率与BUC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或P<0.01);而在rs2297136位点,BUC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分布频率无显著差异,CC、CT及TT基因型个体之间发生BUC的风险亦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PD-L1基因3’UTR的rs4143815位点SNP与BUC的发病风险和恶性进展可能具有相关性。
刘静王永华于仑牛海涛刘勇孙立江
关键词:膀胱肿瘤单核苷酸多态性
T细胞免疫球蛋白结构域分子3在高危性非肌层浸润性(T1G3)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背景:T细胞免疫球蛋白结构域分子3在人类恶性肿瘤免疫逃逸机制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目的:探索T细胞免疫球蛋白结构域分子3在高危性非肌层浸润性(T1G3期)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及2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结构域分子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评分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研究T1G3期膀胱尿路上皮癌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结构域分子3评分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与结论:T细胞免疫球蛋白结构域分子3在T1G3期膀胱尿路上皮癌中表达率为96%(77/80),而在正常膀胱组织中仅为15%(3/2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同时,T细胞免疫球蛋白结构域分子3的异常表达与T1G3期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肿瘤大小和肿瘤数量有关(P〈0.001,P=O.002);另外,过量表达的T细胞免疫球蛋白结构域分子3与T1G3期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高复发率有关。生存分析结果显示T细胞免疫球蛋白结构域分子3蛋白高表达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T细胞免疫球蛋白结构域分子3蛋白低表达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T细胞免疫球蛋白结构域分子3蛋白表达水平是膀胱尿路上皮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提示T细胞免疫球蛋白结构域分子3蛋白在T1G3期膀胱尿路上皮癌中存在着过度表达,且其表达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T细胞免疫球蛋白结构域分子3可以作为T1G3期膀胱尿路上皮癌预后的一个独立预测指标。
杨猛于芹超于伟伟刘静牛海涛黄巍王永华
关键词:膀胱癌
PSA密度对前列腺癌病理结果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评估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density,PASD)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不良病理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病理确诊为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术前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PSAD及穿刺活检Gleason评分结果,比较在手术切缘阳性(positive surgical margins,PSM)、前列腺包膜外侵犯(extracapsular prostatic extension,EPE)、精囊入侵(seminal vesicle invasion,SVI)患者中以上各项指标的差异,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浸润的最主要因素,同时运用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各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PSM,EPE和SVI患者之间PSAD存在统计学差异,PSAD曲线下面积高于PSA与Gleason评分。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SAD和Gleason评分对PSM和EPE有着统计学意义的预测价值,且PSAD和PSA与SVI有关。结论:PSAD可作为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后不良的预测指标。
冯衍飞刘勇孟令雪荆涛伊明华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前列腺特异抗原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GLEASON评分
TLR4信号通路参与膀胱癌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T24膀胱癌细胞中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4,TLR4)信号通路活化对B7-H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参与膀胱癌免疫逃逸的可能机制。方法:培养膀胱肿瘤T24细胞系,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模拟TLR4在体内的激活过程,分别用1μg/mL的LPS刺激T24细胞0、2、4、6、8和12h,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24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RT-PCR技术检测T24细胞中B7-H1mRNA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24细胞中B7-H1蛋白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学检测结果显示,以1μg/mL的LPS刺激不同时间T24细胞TLR4表达的阳性率,0h为(3.34±0.86)%,2h为(6.71±1.38)%,4h为(9.71±1.24)%,6h为(11.57±0.91)%,8h为(25.24±5.32)%,12h为(21.67±1.8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3.049,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LPS刺激0h时B7-H1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86±0.06,2h为1.30±0.11,4h为1.67±0.20,6h为1.99±0.10,8h为2.57±0.23,12h为1.51±0.0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4.719,P<0.05。蛋白质印迹检测结果显示,LPS刺激0h时B7-H1蛋白质相对表达量为0.66±0.08,2h为0.65±0.10,4h为0.87±0.11,6h为1.07±0.23,8h为1.45±0.19,12h为1.13±0.06,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95.258,P<0.05。TLR4表达分别与B7-H1mRNA(r1=0.753)及蛋白(r2=0.836)表达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通过LPS激活TLR4信号通路可以上调B7-H1mRNA及蛋白的表达,而这有可能是TLR4信号通路参与膀胱癌免疫逃逸的机制之一。
公欣海王永华邵世修董胜国纪传彪崔杰隋爱华
关键词:膀胱肿瘤免疫逃逸TOLL样受体4B7-H1
慢性前列腺炎病人EPS中炎症相关生物标志物检测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CP)病人趋化因子、白细胞(WBC)、卵磷脂小体(SPL)、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分类标准,收集2020年2月—2021年5月就诊的93例Ⅲ型CP病人,其中ⅢA型44例,ⅢB型49例,另外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CP症状指数评分表(CPSI)评估病人临床症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前列腺液(EPS)中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巨噬细胞炎症因子α(MIP-1α)和NGF水平,EPS镜检WBC及SPL计数,分析不同分型病人EPS中趋化因子、WBC、SPL和NGF水平差异。结果ⅢA型和ⅢB型病人的WBC计数等级和SPL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053、-3.056,P<0.05)。ⅢA型和ⅢB型病人WBC、SPL计数与CPSI各项评分无相关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ⅢA型和ⅢB型病人EPS中趋化因子MCP-1、MIP-1α及NGF水平均升高(F=101.397~196.707,P<0.05);与ⅢA型相比,ⅢB型病人趋化因子MCP-1、MIP-1α水平降低(P<0.05),NGF水平及CPSI总分升高(P<0.05)。CP病人趋化因子MCP-1、MIP-1α与CPSI量表中疼痛和不适评分存在正相关(r=0.405、0.427,P<0.05)。结论Ⅲ型CP病人EPS中趋化因子及NGF均高于对照组。ⅢA型与ⅢB型EPS镜检WBC及SPL计数存在差异,WBC和SPL可以用来对CP进行分型,但与CPSI症状评分无相关性。MCP-1和MIP-1α可用来评估CP病人的分型和严重程度。
姜涵中孙立江
关键词:前列腺炎趋化因子类白细胞计数神经生长因子
阻断B7-H1通路增强膀胱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外周血与正常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免疫功能的差异以及B7-H1阻断对膀胱癌患者外周血DCs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膀胱癌患者及正常人的外周血,用rhGM-CSF、rhIL-4和rhTNF-α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诱导分离DCs,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s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然后于膀胱癌DCs组加入B7-H1的阻断型抗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B7-H1阻断后DCs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ELISA法检测阻断后DCs分泌IL-10和IL-12的水平。结果:膀胱癌患者外周血DCs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低于正常人外周血DCs,而加入B7-H1阻断型抗体阻断B7-H1后,膀胱癌患者外周血DCs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同时其分泌IL-10水平明显降低,而分泌IL-12水平明显增加。结论:膀胱癌患者外周血DCs存在免疫功能缺陷,其机制可能与DCs表面B7-H1的诱导高表达有关,而B7-H1阻断能够增强膀胱癌患者外周血DCs的免疫功能。
李贤军王永华于芹超刘静王硕高建楠孙立江
关键词:膀胱肿瘤B7-H1树突状细胞免疫逃逸
膀胱移行细胞癌B7-H1 miRNA结合靶点区C/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其蛋白表达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BTCC)B7-H1miRNA结合靶点区C/G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B7-H1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BTCC患者80例,男58例,女22例,分别取血液及肿瘤组织标本(设为BTCC组);对照者70例,均为同期健康体检者,男52,女18例,取血液标本(设为对照组)。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PCR-RELP)检测血液标本中B7-H1miRNA结合靶点区SNP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中B7-H1的表达情况。结果:BTCC组在B7-H1miRNA结合靶点区位点rs4143815上的基因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突变基因明显增加,其中58例B7-H1表达阳性的BTCC患者中,CC型11例,CG型12例,GG型35例;22例B7-H1表达阴性的BTCC患者中,CC型8例,CG型9例,GG型5例;GG型B7-H1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CC型和CG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CC型与CG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B7-H1miRNA结合靶点区SNP基因型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之间均具有相关性,而与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BTCC的B7-H1miRNA结合靶点区C/G SNP有可能是B7-H1表达上调进而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的机制之一。
李向龙刘静于仑邵世修于芹超牛海涛曹延炜王永华
关键词:膀胱肿瘤单核苷酸多态性
TLR-4介导的免疫逃逸信号转导系统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TLR-4介导的免疫逃逸信号转导系统在膀胱尿路上皮癌免疫逃逸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6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TLR-4、B7-H1、PD-1、Fas及FasL的表达。结果:TLR-4在正常膀胱组织中均有表达,而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表达有所降低;B7-H1、PD-1、Fas、FasL在正常膀胱组织中无表达或表达极低,而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均明显增高,并且其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同时B7-H1表达与复发亦密切相关。结论:TLR-4介导的免疫逃逸信号转导系统可能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免疫逃逸密切相关,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着TLR-4介导的免疫逃逸信号转导系统的活化和相关免疫抑制分子表达的上调。
崔杰王永华于芹超刘静公欣海纪传彪
关键词:膀胱肿瘤免疫逃逸
B7-H1沉默联合肿瘤抗原负载的新型树突状细胞疫苗体外抗膀胱癌免疫效应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通过慢病毒介导B7-H1沉默与负载肿瘤抗原结合的方法构建新型树突状细胞(DC)疫苗,观察其体外抗膀胱癌的免疫效应.方法 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DC,感染含B7-H1短发卡RNA(shRNA)序列的慢病毒载体.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感染后DC B7-H1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分析DC表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其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分泌白细胞介素(IL)-10和IL-12的水平.然后将DC负载膀胱肿瘤抗原,与T细胞共培养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CTL),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其对膀胱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结果 DC慢病毒感染效率约为75%,感染后DC上B7-H1表达受到明显抑制,而DC表型却并未受影响.DC疫苗对T细胞诱导增殖效应及IL-12分泌能力明显增强,而IL-10分泌明显减少,同时负载膀胱肿瘤抗原的DC疫苗诱导产生的CTL对膀胱癌T24细胞的杀伤活性[E/T=5∶1时为(12.80±1.06)%,E/T=10∶1时为(23.44±2.40)%,E/T=20∶1时为(36.27±3.0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病毒介导的B7-H1沉默联合肿瘤抗原负载的新型DC疫苗可有效诱导体外特异性抗膀胱癌:免疫效应.
王硕王永华刘静李贤军高建楠邵世修孙立江王新生
关键词:B7-H1膀胱癌树突状细胞
Tim-3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BUC)组织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结构域分子3(Tim-3)的表达并探讨其与BUC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0例BUC及2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Tim-3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病理分级、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研究Tim-3表达水平与BU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Tim-3蛋白在BUC中表达率为95%(95/100),而在正常膀胱组织中仅为15%(3/2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高级别组和浸润型组BUC中Tim-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低级别组和浅表型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P=0.004);生存分析结果显示Tim-3蛋白高表达组BUC患者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Tim-3蛋白低表达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Tim-3蛋白表达水平是BU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结论:Tim-3蛋白在BUC中存在着过度表达,且其表达与BUC患者预后密切相关,Tim-3可以作为膀胱癌预后的一个独立预测指标。
杨猛刘静王永华黄巍孔令启于仑于芹超
关键词:TIM-3膀胱尿路上皮癌免疫组织化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