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50040)

作品数:3 被引量:75H指数:3
相关作者:伍志方叶爱芬庞古乾李怀宇孙广凤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市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强对流
  • 2篇物理量
  • 1篇汛期
  • 1篇统计分析
  • 1篇前汛期
  • 1篇潜势预报
  • 1篇强对流过程
  • 1篇珠江三角
  • 1篇珠江三角洲
  • 1篇阈值
  • 1篇阈值选取
  • 1篇飑线
  • 1篇高空
  • 1篇高空槽
  • 1篇暴雨
  • 1篇暴雨过程
  • 1篇LOGIST...
  • 1篇LOGIST...
  • 1篇大暴雨
  • 1篇大暴雨过程

机构

  • 3篇广州市气象局

作者

  • 3篇庞古乾
  • 3篇叶爱芬
  • 3篇伍志方
  • 2篇刘运策
  • 2篇孙广凤
  • 2篇李怀宇
  • 1篇吴乃庚
  • 1篇曾沁
  • 1篇谌志刚

传媒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气象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广州“5.7”高空槽后和“5.14”槽前大暴雨过程对比分析被引量:38
2011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雷达资料,对广州2010年5月7日槽后大暴雨和2010年5月14日槽前大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5.7"大暴雨主要受500hPa高空槽后西北气流和850hPa切变线的共同作用,与典型的华南前汛期暴雨形势不同的是槽后冷空气叠加在低层暖湿气流上,对层结不稳定起到增幅作用;"5.14"大暴雨过程主要受高空槽前的西南气流、切变线和地面弱冷空气共同影响。两次大暴雨过程都是由带有超级单体的飑线引发的,前者飑线长度更长,强回波范围更大,超级单体更多,降水强度和累积降水量更大;飑线维持和发展的机制不同,前者通过补充合并两广交界处不断新生对流单体,后者则是通过吸收合并其移动前方沿近地层辐合带新生单体,得以维持和发展。
伍志方曾沁吴乃庚叶爱芬李怀宇庞古乾
关键词:大暴雨高空槽飑线
珠三角地区前后汛期强对流过程物理量指数对比分析及阈值选取被引量:21
2012年
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地区前汛期强对流是由锋面系统引起,后汛期强对流则多由热力系统引起。利用2004—2006年探空资料计算的物理量,选取与强对流天气相关性好的大气温湿类(整层比湿积分IQ)、层结稳定度类(K指数)、动力类(潜在下冲气流指数MDPI)、热力动力综合类(瑞士第一雷暴指数SWISS00)作为指示因子,通过对各指数的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分别得到珠三角地区前、后汛期的物理量指数的阈值,为进一步做好珠三角地区未来12小时强对流预报服务。
庞古乾伍志方叶爱芬谌志刚刘运策孙广凤
关键词:物理量阈值选取珠江三角洲
珠三角地区前汛期强对流潜势预报方法研究被引量:19
2012年
利用2004—2006年前汛期探空资料计算的物理量,选取与强对流天气相关性好的大气温湿类(整层比湿积分IntegralQ)、层结稳定度类(K指数)、动力类(潜在下冲气流指数MDPI)、热力动力综合类(瑞士第一雷暴指数SWISS00)作为预报因子,通过对各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数值进行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各指数的参数估算值,建立强对流诊断预报方程,得到前汛期强对流潜势预报因子P,从而制作珠江三角洲(以下简称珠三角)地区未来12小时出现强对流天气的潜势预报。并用此法回报2003—2006年3—6月前汛期的强对流天气。结果表明,P值大于0.9的准确率可达77.5%,P值小于0.5出现强天气的概率仅为3.8%。由于资料有限,对2007年3—4月发生的7次强对流的经验检验效果不明显,但P值小于0.5时不发生强对流的经验检验效果明显。此法对珠三角地区的短时强降水和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临近监测预警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庞古乾伍志方叶爱芬刘运策李怀宇孙广凤
关键词:物理量统计分析潜势预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