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090309)
-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 相关作者:闵苏黎平罗洁沈一维李晓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丙泊酚对抑郁大鼠电休克治疗后海马神经元nNOS活性及CAPON表达的影响
- 2013年
- 目的 评价丙泊酚对抑郁大鼠电休克治疗(ECT)后海马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活性及其羧基末端PDZ结构的接头蛋白(CAPON)表达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00 ~ 250 g,2~3月龄,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法建立抑郁模型.选建模成功的大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10):抑郁组(D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8 ml/kg;单纯丙泊酚组(DP组)腹腔注射丙泊酚80 mg/kg;单纯ECT组(DE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8 ml/kg后实施ECT;丙泊酚+ECT组(DPE组)腹腔注射丙泊酚80mg/kg待翻正反射消失后实施ECT.以上处理1次/d,连续7d.于建模前、建模后、治疗结束后采用糖水偏好实验评价大鼠抑郁状态,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学习记忆能力.水迷宫实验结束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神经元nNOS及CAPON的表达.结果 与D组比较,DE组、DPE组糖水偏好比升高,DE组逃避潜伏期延长,空间探索时间缩短,DP组海马DG区、CA1区和CA3区神经元nNOS和CAPON表达下调,DE组海马DG区、CA1区和CA3区神经元nNOS表达上调、CAPON表达下调(P<0.05);与DE组比较,DPE组逃避潜伏期缩短,空间探索时间延长,海马DG区、CA1区和CA3区神经元nNOS表达下调、CAPON表达上调(P<0.05).结论 丙泊酚减轻抑郁大鼠电休克治疗后认知功能损害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海马神经元nNOS活性和上调CAPON表达有关.
- 律峰闵苏沈一维黎平李炜罗洁李晓魏珂陈婧
- 关键词:二异丙酚电惊厥疗法抑郁
- 异丙酚联合电休克对抑郁大鼠海马卡配因I-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通路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异丙酚联合电休克对抑郁大鼠海马卡配因I(calpain I)-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cyclin-dependent kinase 5,Cdk5)通路的影响。方法 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抑郁模型组、异丙酚组、电休克组、异丙酚联合电休克组(简称联合组)和正常对照组各10只,前4组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建立抑郁模型。此后,抑郁模型组仅给予生理盐水,异丙酚组仅腹腔注射异丙酚,电休克组给予生理盐水加电刺激,联合组给予异丙酚加电刺激,对照组仅给予生理盐水,连续7d。采用open-field法评价抑郁状态,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1区和CA3区calpain I的表达,western blot法和液闪法分别检测海马Cdk5的表达和活性,RT-PCR法检测calpain I及Cdk5 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后,电休克组和联合组的open-field评分高于抑郁模型组和异丙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休克组的逃避潜伏期比抑郁模型组、异丙酚组和联合组延长而空间探索时间缩短(P<0.05);电休克组的calpain I和Cdk5的蛋白及mRNA表达与Cdk5的活性均高于抑郁模型组、异丙酚组(P<0.05),联合组的Cdk5蛋白及mRNA表达高于抑郁模型组和异丙酚组(P<0.05),而联合组较电休克组的表达减少[CA1区calpain I蛋白:(0.15±0.03)vs.(0.20±0.03),CA3区calpain I蛋白:(0.17±0.03)vs.(0.22±0.03),calpain I mRNA:(0.58±0.02)vs.(0.82±0.05),Cdk5蛋白:(0.76±0.05)vs.(1.13±0.05),Cdk5 mRNA:(0.46±0.01)vs.(0.63±0.03),Cdk5活性:(3272.92±137.57)vs.(5770.24±202.26)]。结论异丙酚减轻抑郁大鼠电休克处理后学习记忆损害,其机制可能与异丙酚降低了电休克处理后calpain I-Cdk5通路的表达有关。
- 李晓闵苏李炜罗洁魏珂黎平刘小滨
- 关键词:二异丙酚电惊厥疗法
- 氯胺酮联合氟西汀对抑郁大鼠前额叶nNOS及其配体CAPON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探讨氯胺酮联合氟西汀对抑郁大鼠行为学以及对大鼠脑内前额叶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羧基末端PDZ配体(CAPON)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SPF级SD大鼠,体重220~270g,2.5~3mon龄,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法建立抑郁模型。选建模成功的大鼠9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n=24):抑郁对照组(D组)、氯胺酮组(K组)、氟西汀组(F组)及氯胺酮联合氟西汀组(KF组)。再根据给予药物处理时间的不同,各组随机分为2个亚组(n=12):处理3d组(D3、K3、F3、KF3)和处理7d组(D7、K7、F7、KF7)。D组行空白对照处理,K组给予氯胺酮10mg·kg^-1腹腔注射;F组给予氟西汀1.8mg·kg^-1灌胃;KF组氯胺酮10mg.kg-1腹腔注射后,即刻给予氟西汀1.8mg·kg^-1灌胃。根据所在亚组分别给予各组连续3d或7d处理,每天1次。于建模前1d,建模后1d及药物处理结束后1d采用旷场实验和糖水偏好实验评价其抑郁状态。所有行为学检测完成后1d处死大鼠,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检测前额叶nNOS、CAPON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 与建模前比较,各组大鼠建模后水平运动距离、直立次数减少,糖水偏好比下降(P〈005),且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药物处理3d后,与D3组比较,K3组和KF3组水平运动距离、直立次数增多,糖水偏好比升高,nNOS及其mRNA表达下调,CAPON蛋白及其mRNA表达上调(P〈005)。在药物处理7d后,与D7组比较,K7组,F7组和KF7组水平运动距离、直立次数增多,糖水偏好比升高,nNOS及其mRNA表达下调,CAPON蛋白及其mRNA表达上调(P〈005);与F7组比较,KF7组水平运动距离、直立次数增多,糖水偏好比升高,nNOS及其mRNA表达下调,CAPON蛋白及其mRNA表达上调(P〈005)。结论 氯胺酮联合氟西汀较单独使用氟西汀对抑郁大鼠的抗抑郁作用更强,且抗抑郁起效时间缩短,其机制可能与氯
- 沈一维律峰黎平罗洁谢飞闵苏
- 关键词:氯胺酮氟西汀抑郁前额叶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
- 异丙酚对抑郁大鼠电休克处理后海马CaMKⅡα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抑郁大鼠电休克处理后海马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α(CaMKⅡα)活性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PF级SD大鼠,体重180~220g,2.3月龄,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法建立抑郁模型。取模型制备成功的大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n=10):抑郁组(D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8ml/kg;单纯异丙酚组(P组)腹腔注射异丙酚80mg/kg;单纯电休克组(E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8ml/kg后实施电休克处理;异丙酚联合电休克(DPE)组腹腔注射异丙酚80mg/kg,待翻正反射消失后行电休克处理。以上处理每天1次,连续7d。于处理前1d和处理后1d采用糖水偏好实验评价抑郁状态。于处理前1d和处理后3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学习记忆能力。于Morris水迷宫实验完成后1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磷酸化CaMKⅡα(pCaMKⅡα)及CaMKUa的表达,计算pCaMKⅡα/CaMKⅡα比。结果与D组比较,E组、DPE组糖水偏好比升高,E组逃避潜伏期延长,空间探索时间缩短,海马CaMKⅡα和pCaMKⅡα表达下调,pCaMKⅡα/CaMKⅡα比降低,DPE组逃避潜伏期缩短,空间探索时间延长,pCaMKⅡα表达上调(P〈0.05);与E组比较,DPE组逃避潜伏期缩短,空间探索时间延长,CaMKⅡα和pCaMKⅡα表达上调,pCaMKⅡα/CaMKⅡα比升高(P〈0.05)。结论异丙酚减轻抑郁大鼠电休克处理后认知功能损害的机制可能与增强海马CaMKⅡα的活性有关。
- 李晓闵苏李炜罗洁魏珂黎平刘小滨綦欣竹
- 关键词:二异丙酚电惊厥疗法抑郁
- 小剂量氯胺酮快速抗抑郁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2年
- 背景氯胺酮是一种临床广泛用于麻醉和镇痛的苯环己哌啶类麻醉药。近年来研究发现单次小剂量氯胺酮具有快速强大且持久的抗抑郁作用,具有临床治疗抑郁症前景。目的了解小剂量氯胺酮快速强效抗抑郁的作用及其机制,认识氯胺酮在抗抑郁作用中的独特优势。内容结合国内外文献对小剂量氯胺酮快速抗抑郁作用的研究价值,作用机制和临床及动物学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发展趋势作进一步展望。趋向深入探讨氯胺酮抗抑郁作用的机制,可能为临床抑郁症的治疗带来新的方向。
- 沈一维闵苏
- 关键词:氯胺酮小剂量N-甲基-D-天冬氨酸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