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60138)

作品数:7 被引量:118H指数:7
相关作者:宝音陶格涛霍艳双杨波李雅琼高志成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土壤
  • 4篇草地
  • 3篇群落
  • 3篇草原
  • 2篇土壤有机
  • 2篇退化草地
  • 2篇切根
  • 1篇地上生物量
  • 1篇演替
  • 1篇养分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质
  • 1篇有机质含量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 1篇生长季
  • 1篇生物量
  • 1篇施肥

机构

  • 7篇内蒙古大学

作者

  • 6篇宝音陶格涛
  • 3篇霍艳双
  • 2篇杨波
  • 1篇孙卫国
  • 1篇杨雪栋
  • 1篇张俊刚
  • 1篇高志成
  • 1篇李雅琼
  • 1篇李雅茹

传媒

  • 5篇中国草地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草原群落生物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对改良措施的动态响应被引量:12
2018年
基于1983年开始的改良恢复长期观测试验,研究了在排除干扰的围封保护下,不同恢复改良措施对内蒙古退化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原群落地上生物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动态变化过程的影响,改良恢复措施包括浅耕翻、耙地和自然恢复。结果表明:(1)地上生物量在前期(1983–1991年)的动态变化特征为自然恢复处理显著低于浅耕翻处理,耙地处理与其余两个处理没有显著差异。中期(1992–2006年)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后期(2007–2014年)为自然恢复>耙地>浅耕翻,且自然恢复与浅耕翻处理之间有显著差异。(2)0–1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前期的动态变化特征为浅耕翻>耙地>自然恢复,且处理之间有显著差异,自然恢复、浅耕翻、耙地处理相对1983年土壤有机质分别增加了21%、45%、37%;中期和后期自然恢复处理显著大于浅耕翻处理,耙地处理介于两个处理之间且与二者没有显著差异。中期自然恢复、浅耕翻、耙地处理有机质含量相对1983年分别增加了61%、46%、57%,后期分别增加了67%、51%、62%。(3)10–30 cm土壤有机质在前期浅耕翻>自然恢复>耙地,且各处理之间有显著差异;中期和后期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总之,应依据恢复目标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改良措施。在短时间尺度上,浅耕翻有利于退化羊草草原生产力和土壤有机碳的快速恢复,而长时间尺度上自然恢复和耙地的效益更明显。
张璐郝匕台齐丽雪李艳龙徐慧敏杨丽娜宝音陶格涛
关键词:地上生物量土壤有机质含量
草地土壤有机碳研究进展被引量:23
2014年
在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草原生态系统的作用十分重要。概括和归纳国内外研究者对草原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密度和碳储量的研究,分析影响土壤有机碳库的主要因素,总结草地土壤有机碳库对全球变暖、大气组成成分变化响应的研究结果,指出了今后草地土壤有机碳的重点研究方向。
霍艳双杨波杨雪栋宝音陶格涛
关键词:草地土壤有机碳碳储量影响因素全球变化
切根和浅耕翻措施对退化草地生长季土壤性质及植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26
2017年
草地退化是我国主要生态问题之一,研究草地不同改良措施的生态效应对于科学有效地恢复草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以切根、浅耕翻两种典型改良措施为对象,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毛登草原内蒙古大学生态学研究基地研究了两种改良措施对土壤硝化速率、羊草群落植物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浅耕翻措施显著降低了土壤硝化速率(P<0.05),切根措施对土壤硝化速率有提高效果,且土壤硝化速率呈现出明显的时间动态,土壤硝化速率6月份显著最高、9月份显著最低;浅耕翻措施显著降低了羊草群落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P<0.05),而切根处理则显著提高了羊草群落植物多样性(P<0.05),切根处理对植物生物量提高有作用但效果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草地恢复措施显著影响了土壤性质和植物群落,在短期内,浅耕翻措施不是草地恢复的有效措施,而切根处理有助于提高退化草地生物多样性。
高志成田佳妮霍艳双舒锴宝音陶格涛
关键词:退化草地矿化速率
不同改良措施对退化草原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被引量:27
2016年
对围栏封育、浅耕翻和耙地改良24年后的退化草原的土壤碳、氮储量测定表明:(1)不同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是:在L1层(0~10cm)自然恢复和耙地改良显著高于浅耕翻改良和围栏外放牧;L2(10~30cm)层自然恢复显著高于耙地改良;浅耕翻改良显著高于围栏外放牧。(2)土壤有机碳储量在L1层自然恢复、耙地改良显著高于围栏外放牧、浅耕翻改良;在L2层自然恢复显著高于耙地改良;浅耕翻改良显著高于围栏外放牧。(3)L1层全氮含量、全氮储量均表现出自然恢复、耙地改良显著高于浅耕翻改良,三者均显著高于围栏外放牧;L2层全氮含量、全氮储量表现出三种恢复改良措施改良后显著高于围栏外放牧。(4)三种改良措施都有利于土壤C、N的积累,且在中等时间尺度上随着改良干扰程度的加重积累量相对减少。(5)不同措施对退化草地恢复的效果不同,依据恢复目的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李雅琼霍艳双赵一安杨丽娜宝音陶格涛
关键词:土壤氮
退化羊草草原轻耙处理后30年植物群落恢复演替规律研究被引量:23
2014年
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利用统计方法研究了退化羊草草原耙地处理后植物群落恢复演替规律.通过对30年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在30年群落恢复演替过程中,群落种类组成呈现明显的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上升源于处理初期一二年生植物的侵入,下降源于自由竞争中一二年生植物逐渐被竞争力更强的多年生禾本科植物所取代;群落密度则呈现先波动上升后经剧烈下降后逐渐稳定,上升源于禾本科植物通过增殖而占据更多的生态位,稳定源于经过激烈竞争后群落演替的平稳;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的变化均呈现先波动下降而后逐渐稳定,下降源于禾本科植物优势度的不断增大,稳定源于经过充分竞争种群格局趋于稳定.轻耙处理下退化羊草草原群落30年恢复演替可划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1年)为冷蒿+羊草+丛生小禾草群落;第二阶段(2~3年)为羊草+冰草+一二年生杂类草群落;第三阶段(4~22年)为羊草+冰草+多年生杂类草过渡群落;第四阶段(23~30年)为羊草+大针茅+丛生禾草群落.
杨波宝音陶格涛
关键词:耙地植物群落恢复演替
施肥、灌溉对切根改良草地群落的影响被引量:16
2016年
在切根草地上进行了施肥、灌溉、施肥+灌溉三种不同处理,并于生长季高峰期(8月中旬)对各处理样地的群落特征、生物量、多样性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各处理均可提高切根草地群落生产力,改善群落结构,改良的效果依次为施肥+灌溉>灌溉>施肥,其中施肥+灌溉处理群落地上生物量和羊草地上生物量增产幅度分别达33.73%和71.04%(P<0.05);各处理群落主要物种种群密度与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线性相关(正相关或负相关)。
张俊刚姜慧敏李雅茹宝音陶格涛
关键词:草地改良切根施肥灌溉
内蒙古荒漠草原小针茅群落土壤养分的化学计量学特征被引量:13
2012年
以内蒙古荒漠草原小针茅群落为研究对象,探索小针茅群落土壤养分化学计量学特征。结果显示:(1)在取样深度0~30cm范围内,随土壤深度增加,二连浩特样地土壤C∶N和C∶P大致呈现先减后增趋势,苏尼特右旗样地大致为增高趋势;两个样地土壤N∶P都表现为先增后减趋势,土壤C∶N∶P均为先减后增趋势。(2)不同样地同一土层间,土壤C∶P和N∶P均为二连浩特样地小于苏尼特右旗样地;C∶N在0~10cm和20~30cm土层为二连浩特样地大于苏尼特右旗样地,10~20cm为二连浩特样地小于苏尼特右旗样地;C∶N∶P均为二连浩特样地大于苏尼特右旗样地。表明土壤C∶N和C∶P在不同样地不同土层间变化趋势不一致,而N∶P和C∶N∶P表现一致;在不同样地同一土层间,二连浩特样地和苏尼特右旗样地土壤C∶P和N∶P与C∶N∶P刚好相反。小针茅群落土壤C∶N平均值(33.43)明显大于全球土壤平均值(13.33),也明显大于我国土壤平均值(10∶1~12∶1),这可能是由于小针茅群落土壤更加缺乏氮素所致。
杨雪栋孙卫国宝音陶格涛
关键词:荒漠草原土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