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1031)

作品数:3 被引量:38H指数:3
相关作者:祁瑜黄永梅段雷刘敏张梓瑜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篇放牧
  • 1篇氮沉降
  • 1篇荧光
  • 1篇荧光特性
  • 1篇有机碳
  • 1篇针茅
  • 1篇针茅草原
  • 1篇植物
  • 1篇植物个体
  • 1篇生物量
  • 1篇生物量分配
  • 1篇水分
  • 1篇水分关系
  • 1篇碳矿化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有机
  • 1篇土壤有机碳
  • 1篇物量
  • 1篇模拟氮沉降
  • 1篇根冠

机构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3篇黄永梅
  • 3篇祁瑜
  • 1篇张景慧
  • 1篇晏欣
  • 1篇安然
  • 1篇段雷
  • 1篇龚吉蕊
  • 1篇张梓瑜
  • 1篇王艳
  • 1篇刘敏

传媒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模拟氮沉降对克氏针茅草原土壤有机碳的短期影响被引量:23
2015年
为更好地了解天然草地土壤有机碳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2011年在内蒙古太仆寺旗的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上开展了模拟氮沉降的控制实验,设置对照(CK)和5个模拟氮沉降(NO-3)处理,分别为2(N1)、5(N2)、10(N3)、25(N4)和50 g N m-2a-1(N5)。生长季末,采集每个样地中0—2 cm和2—10 cm深度土壤进行有机碳含量及组成的分析,并进行实验室矿化培养。结果表明,土壤颗粒态有机碳(POC)对氮添加响应敏感,N1和N2处理下的POC含量高于CK,N3、N4和N5处理则低于CK。5个模拟氮沉降处理下的矿质结合态有机碳(MOC)含量均高于对照,但差别不显著。不同氮沉降水平下0—2 cm土层的碳矿化潜势为N2>N1>N4>N3>CK>N5,且N1,N2,N3和N4处理均显著高于CK和N5;2—10 cm土层的碳矿化潜势为N2>N1>N3>CK>N4>N5,N1、N2和N3显著高于CK、N4及N5。不同施氮处理对群落净第一性生产力有明显影响,N5的净第一性生产力和地上生物量显著低于对照和其它施氮处理,N1的0—10 cm地下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和其它处理,N5的凋落物量显著高于对照。模拟氮沉降短期内对土壤总有机碳(SOC)含量无显著影响。
祁瑜Mulder J段雷黄永梅
关键词:氮沉降碳矿化
狼针草光合特性对放牧干扰的响应被引量:11
2013年
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围封草地和放牧草地为实验样地,通过对两种草地类型中狼针草(Stipa baicalensis)的光合特性、水分关系、植物渗透调节等生理生态学特性测定分析,比较研究放牧干扰对狼针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放牧干扰下,狼针草通过增强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RUBPCase)活性、叶绿素含量、改变电子流的方向和速率、增强光系统II(PSII)活性(p<0.05),促进同化物的累积和植物的补偿生长,应对放牧干扰的影响。放牧干扰下狼针草的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而围封草地中呈"双峰型",出现"午休"现象,正午RuBPCase的羧化能力下降是造成围封草地狼针草光合"午休"的非气孔因素之一,而磷元素的缺失可能是导致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isco)活性下降的原因。在光合能量分配方面,两种样地狼针草的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均出现光抑制现象。放牧草地中狼针草对光照增强较为敏感,Fv/Fm值下降趋势明显(p<0.05)。和围封样地相比,放牧样地的狼针草光化学猝灭(qP)值升高,而非光化学猝灭(NPQ)值降低(p<0.05),分配更多的能量于光合反应中心,有利于同化物累积,提高光合能力来适应放牧的影响。在放牧干扰下,狼针草叶片水势与叶片含水量降低,而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p<0.05),狼针草的蓄水性变弱,需要通过增加体内渗透调节物质,主动降低水势,以保证从土壤中获取足够的水分维持自身生理活性。同时,放牧干扰促进了狼针草对氮元素的吸收利用。放牧样地中狼针草光合氮、磷利用率均与叶比重呈负相关关系。
晏欣龚吉蕊张梓瑜黄永梅安然祁瑜刘敏
关键词:荧光特性放牧干扰光合特性水分关系
放牧对贝加尔针茅草原植物个体和群落生物量分配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通过对贝加尔针茅草原的调查研究,分析了严重放牧样地、中度放牧样地、天然草地以及放牧后围封样地的群落水平与个体水平根冠比的差异,以及各构件生物量分配比例,得出以下结论:1)严重放牧样地地上、地下生物量显著小于天然草地,过度放牧后植物的根冠比显著高于天然草地;2)中度放牧样地的地下生物量与天然草地相差不大,群落水平的地下生物量最高;3)放牧样地受到破坏后围封,个体植株较天然草地小,但生物量略高于天然草地.
张景慧祁瑜王艳黄永梅
关键词:根冠比构件生物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