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102008)

作品数:12 被引量:95H指数:7
相关作者:赵彤言王学忠刘美德孙毅刘增加更多>>
相关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莱姆
  • 5篇莱姆病
  • 3篇三带喙库蚊
  • 3篇蚊虫
  • 3篇媒介蚊虫
  • 3篇库蚊
  • 3篇按蚊
  • 2篇乙脑
  • 2篇宿主
  • 2篇天然林
  • 2篇天然林保护
  • 2篇天然林保护工...
  • 2篇疟疾
  • 2篇种群
  • 2篇微小按蚊
  • 2篇西部大
  • 2篇西部大开
  • 2篇西部大开发
  • 2篇媒介
  • 2篇环境改变

机构

  • 11篇军事医学科学...
  • 5篇云南省寄生虫...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贵州省疾病预...
  • 2篇兰州军区联勤...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兰州军区疾病...
  • 1篇西双版纳州疾...
  • 1篇解放军第一医...

作者

  • 7篇赵彤言
  • 5篇刘增加
  • 5篇刘美德
  • 5篇孙毅
  • 5篇王学忠
  • 4篇许荣满
  • 4篇杜尊伟
  • 3篇石淑珍
  • 3篇李菊昇
  • 3篇朱礼华
  • 3篇董言德
  • 2篇宫占威
  • 2篇张继军
  • 2篇龚晓俊
  • 2篇陈贵春
  • 1篇刘昭兵
  • 1篇姚光海
  • 1篇鲁亮
  • 1篇何静
  • 1篇黄红武

传媒

  • 4篇寄生虫与医学...
  • 2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昆虫学报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世界感染杂志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环境变化与微小按蚊入侵房屋关系的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为了比较不同生态环境中微小按蚊(Anopheles minimus)入侵人房和不同生境微小按蚊群落学特征,本研究采用CDC诱蚊灯人房通宵捕蚊。结果显示东方红村/龙塘村2002~2003年间入侵人房的微小按蚊前者多于后者,其高峰相对密度为41.53、39.6/5.88、24.16捕获率为95.0、92.5/85.0、97.5,优势度为61.69、61.73/33.23、45.39。研究中还发现观察区内同时存在A、C两型,入侵人房以C型占大多数,逐月入侵人房以C型占绝对优势。本研究表明东方红村由于开发造成孳生地数量改变,导致微小按蚊种群数量的增加。
王学忠赵彤言杜尊伟刘美德陆宝麟
关键词:微小按蚊入侵疟疾
贵州省啮齿动物分布及名录被引量:1
2013年
为与鼠类相关的疾病和公共卫生工作提供基础资料,记述贵州省啮齿动物名录。根据相关文献记述和近十年来笔者进行的鼠疫疫源调查资料综合汇总,贵州属东洋界、中印亚界,境内大部分地区属华中区的西部山地高原亚区,西部一隅则属西南区的西南山地亚区,啮齿动物种类繁多,共有4目12科33属66种。
龚晓俊陈贵春刘昭兵黄红武田珍灶
关键词:啮齿动物医学媒介生物
天然林保护对莱姆病自然疫源地特征的影响被引量:4
2005年
为了探讨西部大开发中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对莱姆病自然疫源地特征的影响,选择了天然林保护区和苗圃林保护区两个样区,从媒介、宿主以及人群感染等自然疫源地特征方面分析了自然环境变化对莱姆病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林保护区内,莱姆病的媒介、宿主在种群数量、种群多样性指数方面均高于苗圃林区;媒介和宿主潜能以及自然疫源地活力也显著高于苗圃林。可见,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对于莱姆病的媒介、宿主在一定程度上起保护作用,其潜能、自然疫源地活力等增加,人群感染的危险性明显增高,提示了对进入天然林保护区的人员加强防护与监测的必要性。
孙毅刘增加许荣满石淑珍赵彤言
关键词:天然林保护工程莱姆病媒介宿主
中华硬蜱、越原血蜱和青海血蜱经期传播莱姆病螺旋体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03年
以实验室培育的非感染中华硬蜱、越原血蜱和青海血蜱刺叮人工感染 2 1天的阳性KM鼠 ,利用分离培养和PCR方法检测蜱对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garinii的保持能力以及体内螺旋体对敏感动物的感染能力。中华硬蜱、越原血蜱和青海血蜱非感染幼蜱均可以通过吸血获得莱姆病螺旋体 ,然而 ,它们在饱血、消化、蜕皮和再次吸血过程中对莱姆病螺旋体的保持能力差异很大。只有中华硬蜱可以保持活的莱姆病螺旋体直至蜕化为下一发育阶段 ,蜕化后仍携带莱姆病螺旋体并对敏感KM鼠有感染能力。而越原血蜱和青海血蜱对莱姆病螺旋体的保持能力不能跨越消化、蜕皮阶段 ,蜕化后这两种血蜱不再携带莱姆病螺旋体 ,因此 ,这两种血蜱不具备经期传播能力 ,作为莱姆病媒介的可能性不大。中华硬蜱于幼蜱到若蜱以及若蜱到成蜱两个阶段均具备经期传播莱姆病螺旋体的能力 。
孙毅许荣满葛学峰陆宝麟刘增加
关键词:中华硬蜱青海血蜱莱姆病动物模型
云南南部新建村庄与现有村庄中三带喙库蚊与伪杂鳞库蚊种群动态的比较被引量:5
2007年
对云南省南部新建移民东方红村和现有的龙塘村中三带喙库蚊与伪杂鳞库蚊种群动态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个村庄中这2种媒介蚊虫的种群动态趋势不同;东方红村房屋内,除6月三带喙库蚊种群密度比伪杂鳞库蚊明显要高以外,其它月份二者种群密度差异不明显(P>0.05);整个诱集期间,伪杂鳞库蚊的种群密度(D)和种群优势度(d)在东方红村房屋(D=10只.灯-1,d=0.04)与牛舍(D=52只.灯-1,d=0.06)中都比龙塘村房屋(D=33只.灯-1,d=0.10)与牛舍(D=99只.灯-1,d=0.09)中的低。表明云南南部地区新移民村建设中,乙脑媒介种群随着环境开发产生变化。
刘美德王学忠赵彤言杜尊伟董言德李菊昇朱礼华陆宝麟
关键词:乙脑媒介蚊虫村庄种群
云南南部地区三带喙库蚊与伪杂鳞库蚊种群与环境因素关系的地理信息系统分析被引量:10
2007年
三带喙库蚊是云南地区主要乙脑媒介,而伪杂鳞库蚊也被怀疑在云南地区能起到传播乙脑的作用,它们的种群动态与特定地区的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也关系到当地乙脑的流行态势。本研究选择云南省南部边境地区孟腊县2个村:龙塘村和东方红村,在2村内设置16个诱蚊采样点,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对2村的三带喙库蚊和伪杂鳞库蚊种群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灯点离水稻田最近空间水平距离(DTF)与灯点平方公里缓冲区间水稻田面积(KFA)、样点伪杂鳞库蚊种群优势度呈正相关关系;样点三带喙库蚊的优势度与灯点离河流最近空间水平距离(DTR)存在负相关关系;KFA与样点三带喙库蚊种群密度呈正相关关系。文章还在此基础上对西部开发中环境改变对这两种蚊虫乃至乙脑流行的可能影响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刘美德王学忠赵彤言董言德陆宝麟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乙脑媒介蚊虫环境改变
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莱姆病传播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了解西部地区大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与莱姆病传播的关系。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天然林保护区莱姆病的媒介蜱类、宿主动物在种群数量、多样性指数等方面均高于苗圃林半保护区和农业开垦区;媒介昆虫和宿主动物潜能及自然疫源地活力也显著高于苗圃林半保护区和农业开垦区;农业开垦区莱姆病的媒介昆虫、宿主动物在种群数量、多样性指数方面均低于苗圃林半保护区;有蜱叮咬史的员工中,在天然林保护区工作的血清抗体阳性率高达66.7%,在苗圃林半保护区仅为2.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6.45,E-11〈0.01,df=1)。不同生境亚群中的遗传分散性也存在差异,在天然林保护区和农业开垦区之间有最大遗传分散系数(Fst)0.55742。苗圃林半保护区和农业开垦区之间的系数同样大于零,有统计学意义。在苗圃林半保护区和天然林保护区之间的遗传差异系数最低(0.10802),表明在这两个样地的亚群之间无显著遗传差异;这些亚群中的遗传距离表现出与其生境相似的变化。结论西部大开发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战略工程的实施,对于莱姆病的媒介昆虫、宿主动物在一定程度上起保护作用,其潜能、自然疫源地活力等增加,人群感染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刘增加孙毅何静米红艳鲜耀国
关键词:生态保护莱姆病现场流行病学
贵州鼠疫流行地区蚤类调查被引量:8
2005年
为制定鼠疫控制方案 ,需查明鼠疫流行地区的蚤类组成、分布和季节消长。采用夹夜法和笼捕法捕获野外和住宅内鼠类 ,梳检体外寄生蚤 ;用粘蚤纸法调查室内游离蚤。共捕获 7种 (含 1未定种 )蚤 ,隶属于 4科 6属 ,其中印鼠客蚤是当地的优势蚤种 ,占 6 5. 0 0 % ;缓慢细蚤和不等单蚤是当地的常见蚤种 ,分别占 2 0 4 5 %和 14 . 18%。家栖鼠中黄胸鼠主要寄生蚤印鼠客蚤的年均染蚤指数为 0 . 88,褐家鼠主要寄生蚤印鼠客蚤的年均染蚤指数为 1.6 6 ,高峰期均为 6~ 10月 ;锡金小鼠主要寄生蚤印鼠客蚤年均染蚤指数为0. 35 ,高峰期为 6~ 7月。因此印鼠客蚤。
陈贵春郭天宇龚晓俊鲁亮姚光海董黎
关键词:鼠疫印鼠客蚤缓慢细蚤体外寄生蚤蚤指数家栖鼠
云南省中华按蚊、杰普尔按蚊种群与环境因素关系的地理信息系统分析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研究云南省南部地区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和杰普尔按蚊(An.jeyporiensis)与地理环境因素的关系,探讨在云南省南部地区西部开发新村镇建设中对疟疾媒介蚊虫种群的可能影响。方法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对云南省南部勐腊县的龙塘村及东方红村的中华按蚊和杰普尔按蚊种群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各样点中华按蚊优势度可以用线性模型拟合,线性模型为d=0.3621-3.26×10-4×DTF-8.0854×10-7×KFA(R2=0.642,F检验,P=0.000);DTF与样点中华按蚊优势度呈负相关(Person=-0.683,P=0.002),而KFA与样点中华按蚊优势度也呈负相关关系(Person=-0.735,P=0.001)。各样点杰普尔按蚊种群密度可以用线性模型拟合,线性模型为Ni=263-0.0541×KRL(R2=0.633,F检验,P=0.000),KRL与样点杰普尔按蚊种群密度呈负相关关系(Person=-0.825,P=0.000)。各样点杰普尔按蚊优势度可以用线性模型拟合,线性模型为d=7.9204×10-4×DTF-0.0232(R2=0.267,F检验,P=0.023),DTF与样点杰普尔按蚊优势度呈正相关关系(Person=0.562,P=0.012)。结论在云南省南部地区西部开发的新村镇建设中,相关环境因素的变化有可能会引起中华按蚊和杰普尔按蚊2种媒介蚊虫种群的变化。
刘美德王学忠赵彤言杜尊伟董言德李菊昇朱礼华陆宝麟
关键词:疟疾媒介蚊虫地理信息系统环境因子
不同生境蚊类生态学研究被引量:22
2005年
目的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最南端不同生境的蚊类群落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开发区和未开发区蚊类群落的变化及几种主要媒介蚊虫在不同生境中的季节性分布。方法用CDC诱蚊灯在人、牛房通宵捕蚊,对所获数据进行群落学特征分析。结果捕获蚊虫2亚科7属12亚属,开发点人房捕蚊24种2286只,牛房捕蚊28种3689只;未开发点人房捕蚊30种1364只,牛房捕蚊35种4312只。开发点人房优势蚊种为微小按蚊,优势度61.69,未开发点优势蚊种为吉普按蚊,优势度31.65;牛房开发点优势蚊种为微小按蚊、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和伪杂鳞库蚊,优势度分别为47.07、33.61、35.03和30.71;未开发点优势蚊种为吉普按蚊、乌头按蚊、中华按蚊、微小按蚊、三带喙库蚊、伪杂鳞库蚊和棕头库蚊,优势度分别为75.48、63.23、50.86、36.96、59.65、54.57和50.71。结论两地群落蚊虫均为丰富,群落组成及结构均较复杂,两地各优势蚊种数量分布牛房基本均匀,人房不尽相同。
王学忠杜尊伟李菊昇李春富赵彤言朱礼华刘美德陆宝麟李鸿斌刘江云
关键词:生态学研究蚊类三带喙库蚊微小按蚊季节性分布群落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