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1029)

作品数:6 被引量:87H指数:3
相关作者:陈效逑徐琳于萍马禄义李静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建筑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2篇植物
  • 2篇植物物候
  • 2篇物候
  • 2篇敏感性
  • 1篇亚热带
  • 1篇溶质
  • 1篇生命周期
  • 1篇水分
  • 1篇水势
  • 1篇碳排放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水
  • 1篇土壤水分
  • 1篇土水势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温
  • 1篇住宅
  • 1篇住宅建筑
  • 1篇物候期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陈效逑
  • 3篇徐琳
  • 2篇于萍
  • 1篇周向阳
  • 1篇尉杨平
  • 1篇阿杉
  • 1篇马禄义
  • 1篇张晴华
  • 1篇亓孝然
  • 1篇马金珠
  • 1篇王云权
  • 1篇庞程
  • 1篇李静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 4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陇东黄土塬区土壤包气带水分水势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选取陇东黄土包气带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数理统计与对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黄土地区包气带土壤水分、水势变化特征和土水势构成结构,结果发现,在陇东黄土塬区,坡头荒地等较干旱、沙质土壤中,包气带水分变化呈对数分布特征,而耕作土壤其水分含量特征则不满足这种类型。在土水势构成方面,溶质势所占比例平均约为20%,其中坡头荒地约占15%,耕地中约占25%;基质势所占比例最大,在坡头荒地占近80%,耕地样本的平均比例超过60%。溶质势各分势构成方面,起主导作用的阴离子为HCO3-,起主导作用的阳离子为Ca2+。黄土塬区HCO3-和Ca2+所占溶质势的比重分别约为50%和25%;Na+和Cl-各约占10%。
王云权周向阳马金珠
关键词:土壤水分土水势黄土塬区
住宅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综述被引量:43
2011年
本文从住宅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的阶段划分和计算2个方面入手,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住宅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的研究进展,得到了2点基本认识:一是传统的线性生命周期阶段划分已经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需要在消耗型建筑生命周期中加入循环的概念;二是在计算住宅建筑碳排放时,为了保证其完整性和准确性,应侧重主要排放阶段,并考虑建筑以外的一些影响因素。据此,笔者认为,我国住宅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的阶段可以划分为原材料生产、建筑施工、建筑使用、维护、建筑的废弃和处理5个阶段。在计算碳排放时,应将重点放在建筑使用阶段,可忽略建筑施工阶段,同时还应注意科技发展对不同阶段碳排放量变化的影响,以及建筑废物回收和住区绿地的负碳排放效应。
于萍陈效逑马禄义
关键词:生命周期碳排放住宅
中国温带旱柳物候期对气候变化的时空响应被引量:32
2015年
为了揭示中国温带植物物候随时间变化和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空间格局及其生态机制,利用52个站点1986—2005年的旱柳展叶始期、开花始期、果实成熟期、叶变色始期和落叶末期的物候数据,分析其时间序列的线性趋势,并通过建立基于最佳期间日均温的物候时间模型,确定物候发生日期对气温年际变化的响应。在研究的时段内,区域平均旱柳展叶始期、开花始期和果实成熟期的发生日期分别以-4.2 d/10 a、-3.8 d/10 a和-3.3 d/10 a的平均速率显著提前,而区域平均旱柳叶变色始期和落叶末期的发生日期则分别呈不显著推迟和以2.4 d/10 a的平均速率显著推迟的趋势。单站展叶始期、开花始期和果实成熟期发生日期的线性趋势以提前为主,显著提前的站点分别占40%、41%和29%;叶变色始期发生日期呈显著提前和显著推迟趋势的站点数相当,分别占17%和19%;落叶末期发生日期的线性趋势以推迟为主,显著推迟的站点占23%。各站展叶始期、开花始期和果实成熟期发生日期的线性趋势空间序列与相应的最佳期间日均温的线性趋势空间序列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表明一个站点前期气温升高的速率越快,该站这些物候期发生日期提前的速率就越快。在物候期对气温年际变化的响应方面,区域平均春季最佳期间日均温每升高1℃,展叶始期、开花始期和果实成熟期的发生日期分别提前3.08 d、2.83 d和3.54 d;区域平均秋季最佳期间日均温每升高1℃,叶变色始期和落叶末期的发生日期分别推迟1.69 d和2.28 d。单站展叶始期和落叶末期发生日期对气温年际变化的响应表现出在温暖地区的站点比在寒冷地区的站点更为敏感的特点。总体上看,基于日均温的物候时间模型对春、夏季物候期的模拟精度明显高于对秋季物候期的模拟精度。建立了基于最佳期间日均温和日累积降水量的改进秋季物�
陈效逑庞程徐琳李静张晴华尉杨平
关键词:植物物候旱柳敏感性气候变化
中国温带榆树生长季节的空间模拟被引量:1
2012年
为了揭示植物物候空间格局形成的生态机制和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空间敏感性,我们利用中国温带46个站点1986~2005年的榆树展叶始期和落叶末期观测数据,通过建立基于气温的空间物候模型,模拟多年平均和逐年榆树生长季节开始和结束日期的空间格局,并对模型进行了广泛的空间外推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多年平均及逐年2~4月和9~11月平均气温的空间格局控制着多年平均及逐年榆树生长季节开始和结束日期的空间格局.各地多年平均榆树生长季节开始日期与2~4月气温的空间序列呈显著负相关,多年平均气温-物候空间模型对榆树生长季节开始日期的方差解释量为90%(p〈0.001),模拟的均方根误差为4.7 d;而生长季节结束日期与9~11月气温的空间序列呈显著正相关,模型对榆树生长季节结束日期的方差解释量为79%(p〈0.001),均方根误差为6 d.同样,各地逐年榆树生长季节开始日期与2~4月平均气温的空间序列均呈显著负相关,逐年气温-物候空间模型对榆树生长季节开始日期的方差解释量介于72%~87%之间(p〈0.001);而生长季节结束日期与9~11月平均气温的空间序列均呈显著正相关,模型对榆树生长季节结束日期的方差解释量介于48%~76%之间(p〈0.001).总体来看,逐年模型对全部建模站点生长季节开始和结束日期模拟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7.3和9 d.基于多年平均和逐年模型的生长季节开始和结束日期的空间预测精度与模型的空间模拟精度相近,说明这些模型具有较强的空间外推能力.进一步分析显示,榆树生长季节开始日期对气温的空间响应速率在区域平均2~4月气温较高的暖年大于区域平均2~4月气温较低的冷年.这一发现表明,冬、春季的气候变暖可以提高榆树生长季节开始日期对气温空间响应的敏感性.
徐琳陈效逑
关键词:植物物候气温敏感性
我国东部北亚热带植物群落季相的时空变化被引量:8
2011年
研究我国东部亚热带植物群落物候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对于揭示东部季风区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整体特征和空间分异,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利用物候累积频率拟合法对盐城、武汉、合肥、屯溪1982—1996年的植物群落季相阶段进行划分,并分析了季相阶段的时空变化及其与气温的统计关系。结果表明:(1)各站多年平均变绿期、旺盛光合期和休眠期初日均有随海拔升高而推迟的倾向,而多年平均季相阶段长度的空间分异特征不明显。休眠期初日随海拔升高而推迟的事实表明,树木秋季叶变色和落叶除受到气温的影响外,还可能与光照和霜等其它环境因素有关,从而使得海拔升高对秋季物候期提早的影响有所削弱,其生态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2)各站变绿期初日以提前为主,长度以延长为主;旺盛光合期和凋落期初日均以提前为主,长度延长与缩短参半;休眠期初日提前与推迟参半,长度以缩短为主。(3)各站变绿期和旺盛光合期初日与前期平均气温多呈显著负相关,而凋落期和休眠期初日与前期平均气温相关不显著。利用最佳时段气温-物候回归模型重建的1982—2006年季相阶段初日的时间序列显示,盐城、武汉和屯溪的变绿期初日呈显著提前的趋势,盐城、合肥和武汉旺盛光合期初日也呈显著提前的趋势。在2002—2006年期间,各站变绿期和旺盛光合期初日均表现出明显推迟的倾向,与各地该时段前期平均气温呈下降的倾向一致。(4)从北亚热带各站到温带北部的哈尔滨,平均每向北1个纬度,多年平均变绿期和旺盛光合期初日分别显著推迟2.7—4.0 d和1.8—2.8 d,而长度则多呈不显著缩短的趋势;凋落期初日提前不显著,但长度显著缩短1.8—2.6 d;休眠期初日显著提前2.9—3.3 d,且长度显著延长5.8—7.0 d。总体上看,上述观测事实符合植物物候空间变化的一般规律,即在生长�
陈效逑亓孝然阿杉徐琳
瑞典共生城理念及其在住区规划与建设中的实践
2011年
近年来,随着全球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环境污染、生活垃圾、交通拥堵等所造成的城市生活环境质量恶化已成为制约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作为瑞典过去五十年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经验总结,共生城(Symbiocity)理念的提出,可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应对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诸多挑战,提供有益的借鉴。
于萍陈效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