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干旱气象科学研究基金

作品数:481 被引量:6,243H指数:37
相关作者:王润元姚玉璧张强邓振镛岳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兰州大学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80篇期刊文章
  • 3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7篇天文地球
  • 152篇农业科学
  • 2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7篇生物学
  • 15篇水利工程
  • 11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经济管理
  • 3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128篇干旱
  • 127篇气候
  • 66篇气候变化
  • 65篇降水
  • 47篇干旱区
  • 39篇小麦
  • 34篇黄土高原
  • 34篇半干旱
  • 33篇沙尘
  • 31篇半干旱区
  • 29篇旱区
  • 26篇土壤
  • 26篇气温
  • 26篇春小麦
  • 24篇气象
  • 19篇沙尘暴
  • 19篇尘暴
  • 18篇遥感
  • 18篇植被
  • 18篇西北干旱

机构

  • 308篇中国气象局兰...
  • 67篇兰州大学
  • 62篇中国气象局
  • 47篇南京信息工程...
  • 46篇中国科学院
  • 24篇甘肃省气象局
  • 18篇兰州中心气象...
  • 17篇成都信息工程...
  • 15篇中国气象局成...
  • 13篇阿勒泰地区气...
  • 12篇中国气象科学...
  • 10篇青海省气象科...
  • 10篇甘肃省气象信...
  • 10篇西北区域气候...
  • 9篇陕西省气象局
  • 9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宁夏大学
  • 8篇中国气象局国...
  • 8篇塔克拉玛干沙...
  • 7篇新疆师范大学

作者

  • 56篇王润元
  • 48篇姚玉璧
  • 36篇张强
  • 32篇邓振镛
  • 26篇张凯
  • 25篇岳平
  • 24篇李耀辉
  • 18篇赵鸿
  • 17篇段海霞
  • 17篇杨金虎
  • 16篇王式功
  • 16篇王鹤龄
  • 13篇董安祥
  • 13篇何清
  • 13篇杨启国
  • 13篇柳媛普
  • 13篇马敏劲
  • 12篇赵福年
  • 12篇庄晓翠
  • 11篇王胜

传媒

  • 74篇干旱气象
  • 35篇高原气象
  • 30篇中国沙漠
  • 19篇干旱地区农业...
  • 19篇干旱区地理
  • 18篇干旱区研究
  • 13篇中国农学通报
  • 12篇干旱区资源与...
  • 12篇兰州大学学报...
  • 11篇冰川冻土
  • 11篇沙漠与绿洲气...
  • 9篇中国农业气象
  • 9篇应用生态学报
  • 8篇资源科学
  • 8篇安徽农业科学
  • 7篇气象科技
  • 7篇生态环境学报
  • 6篇生态学报
  • 6篇生态学杂志
  • 5篇农业工程学报

年份

  • 11篇2023
  • 27篇2022
  • 18篇2021
  • 31篇2020
  • 33篇2019
  • 15篇2018
  • 14篇2017
  • 19篇2016
  • 29篇2015
  • 32篇2014
  • 30篇2013
  • 24篇2012
  • 39篇2011
  • 41篇2010
  • 40篇2009
  • 41篇2008
  • 31篇2007
  • 19篇2006
  • 14篇2005
  • 5篇2004
4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极端强降水事件年内非均匀性特征分析被引量:25
2007年
基于中国314个台站逐日降水资料,根据百分位值法定义了极端强降水阈值,引入了表征时间分配特征的新参数——极端强降水事件集中度和集中期,对中国极端强降水事件年内非均匀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年极端强降水事件集中度与集中期自西北向东南均呈“低-高-低”的分布特点,其异常空间分布也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从区域平均来看,西北西部是中国年极端强降水事件最分散的区域,东北是最集中的区域。东北、西北东部、华北以及青藏高原年极端强降水事件集中期相当,明显迟于其它区域,而长江中下游是最早的区域;另外各区域年极端强降水事件的集中度与集中期的长期趋势并不一致,而它们均存在着较一致的周期振荡。
杨金虎李耀辉王鹏祥杨启国
关键词:极端强降水非均匀性
阿勒泰地区5—9月极端干期长度的概率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利用新疆阿勒泰地区7个测站1961—2009年逐日降水资料,统计5—9月连续无降水日数(日降水量<0.1 mm),得到该地区5—9月极端干期长度。分析近49 a平均极端干期长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趋势变化及其与同期降水量的关系,并采用概率加权(PWM)估计其分布函数的参数,从而给出该地区50 a一遇极值分布及≥20 d的极端干期概率分布。结果表明:阿勒泰地区近49a极端干期长度的平均值及标准差的分布均为自北向南、自东向西递减,且极端干期与5—9月总降水量均呈显著负相关。极端干期趋势分析表明,该地区大部分站(除福海及布尔津站)呈现缩短趋势,尤其吉木乃和富蕴站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该地区极端干期50 a一遇极值及≥20 d的极端干期的概率分布,均是自东向西,自北向南递减。
张林梅黄阿丽李海花庄晓翠
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方法在中国东部植被变化归因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4
2015年
植被变化往往受到不同气候变量的综合作用,人类活动影响又使得植被对气候响应变得更为复杂,如何准确判别各种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是植被变化归因研究中的一个关键点。研究基于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方法,使用1982—2006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分析了降水、气温、日照、相对湿度和风等气候变量对中国东部植被变化的相对影响,并选取了NDVI变化较为典型的区域,量化了农业活动对该地区植被变化的相对贡献。PLS回归方法兼具了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的优点,克服了众多自变量之间存在强烈交互相关导致的多元共线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 1982—2006年间,中国东部逐月NDVI的年际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南北差异。在12、1—5月,NDVI以显著上升为主,上升区域主要位于淮河以北。在6—10月,NDVI以显著下降为主,下降区域主要为淮河以南的部分区域,特别是6月江苏一带NDVI的大范围下降尤为明显。不过与NDVI发生显著变化的区域相比,更多区域的NDVI在各月并没有出现显著变化。2在NDVI显著上升的站点,对NDVI变化最具解释意义的气候变量为气温,特别是冬末春初(2—3月)的升温对黄淮海区域NDVI的显著上升具有主导控制作用。而对于NDVI显著下降的站点,多数都不能从气候角度解释这些区域的NDVI变化。3江苏省NDVI在6月出现的大范围显著下降,与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主要是棉花种植面积的减少以及油菜面积的增加具有显著关系。
侯美亭胡伟乔海龙李伟光延晓冬
关键词:偏最小二乘回归植被变化
中国西北空中可降水量的年内非均匀性特征被引量:14
2008年
利用NCAR/NCEP资料,通过引进表征时间分配特征的参数集中度和集中期对西北上空大气可降水量年内非均匀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致性异常分布是西北上空大气可降水量集中度和集中期的最主要的空间分布特征;西北地区上空大气可降水量集中度和集中期近45年来主要表现为2~4年、6~8年的高频振荡;西北上空大气可降水量集中度异常强弱年其水汽输送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在集中度异常强年,西北东南部西南季风水汽输送较常年偏强,其余区域西风带水汽输送较常年偏强,由于充足的水汽供应使得整个西北地区上空大气可降水量与常年相比偏多;反之亦然。
杨金虎王鹏祥白虎志姚玉璧
关键词:大气可降水量
黑河上游亚高山草地小时尺度蒸散发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选择黑河上游天涝池小流域为研究区,亚高山草地为研究对象,利用涡度系统计算2014-2016年小时尺度蒸散发量,选择Penman、FAO Penman-Monteith、FAO Penman、Priestley-Taylor模型模拟研究区亚高山草地小时尺度蒸散发量.结果表明,除Priestley-Taylor模型,其他3个模型模拟结果与涡度计算结果相关关系较好,但是模拟结果偏大,修正后的模型模拟结果较好,可以用来模拟研究区小时尺度蒸散发量.根据Priestley-Taylor模型,修正FAO Penman-Monteith模型,模拟结果与Priestley-Taylor模型相似,模拟结果不好.利用2014年涡度计算小时尺度蒸散发量与净辐射、风速、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大气压强做Person相关分析,与其都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利用2015和2016年涡度计算小时尺度蒸散发量验证经验公式,结果较好.
高云飞赵传燕刘俊杰戎战磊臧飞郭朝霞毛亚花郝虎
关键词:蒸散发
土壤环境因子对克氏针茅草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利用涡度相关法对克氏针茅草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GEP)、生态系统呼吸(RECO)和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进行观测,探讨土壤环境因子对GEP、RECO、NEE的影响。结果表明:2009~2010年,克氏针茅草地生态系统GEP、RECO、NEE都呈现出了明显的峰值变化规律,2010年表现出了更强的固碳能力。土壤环境因子与克氏针茅草地生态系统GEP、RECO、NEE都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土壤温度对碳通量组分的影响程度要高于土壤水分;土壤环境因子对GEP、RECO的影响程度要高于对NEE的影响。
薛红喜李琪黄瑜王云龙吴东丽
关键词:土壤环境因子碳通量涡度相关克氏针茅生态系统
呼伦贝尔市NPP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被引量:8
2019年
利用2000—2015年MOD17A3数据和气象站点资料,分析呼伦贝尔市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情况。研究表明,呼伦贝尔市平均植被NPP为261.02gC/(m2·a),总体呈自西向东依次递增的分布格局。NPP的年际变化呈波动增长趋势,平均变化率为5.51gC/(m2·a),线性增长达到显著的区域主要位于呼伦贝尔草原、大兴安岭南部林地和大兴安岭与松嫩平原过渡的耕地。16个气象站周边的NPP与各站年降水量均呈正相关,且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简称莫旗)外均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NPP与年平均气温均呈负相关,但除海拉尔区外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NPP与日照时数正、负相关的台站同时存在。由此可知,降水是影响呼伦贝尔市NPP变化的主要因素。
曲学斌窦华山高绍鑫林聪王涵
关键词: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气候响应
南方红壤丘陵区杜仲和油桐人工林水土保持效应的比较被引量:13
2007年
对南方红壤丘陵区杜仲和油桐人工林土壤蓄水功能、径流及泥沙流失特征进行监测,对比研究2种人工林的水土保持效应。结果表明:杜仲人工林林冠枝叶最大持水容量及林地凋落物吸水容量均高于油桐人工林;杜仲林地0~140cm土层年均土壤蓄水量达到239.7mm,高出油桐林地4.1%;2002—2005年油桐人工林年均径流深为75.1mm,是杜仲人工林的2.6倍;油桐林地年均土壤侵蚀模数达到19.6t.km-2,是杜仲林地的2.9倍。杜仲林的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密度、最大持水量、渗透速率和毛管孔隙度)优于油桐林,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强于油桐林;杜仲人工林枝叶繁茂,其密度及盖度均高于油桐林,其控制水土流失的效果比油桐林好。作为水土保持树种,杜仲比油桐具有更好的水土保持效应。
黄志刚李锋瑞曹云欧阳志云李锡泉田育新王中建柳辉
关键词:土壤蓄水量杜仲人工林土壤侵蚀模数水土保持
兰州市区臭氧时空分布特征及气象和环境因子对臭氧的影响被引量:20
2018年
s利用2014~2016年兰州市4个监测点O_3、NO_2和CO浓度实时监测数据和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气压和风速气象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近3年O_3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环境因子(NO_2和CO)和气象因子对兰州市区O_3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兰州市区O_3浓度年变化特征呈倒U型结构,夏季最高,峰值出现在5月,为(65.6±16.9)μg/m^3。4个监测点中生物制品所的年平均浓度最高。O_3的日变化为单峰分布,午后浓度较高,兰炼宾馆监测点峰值出现时间比其他区域超前约2 h。NO_2和CO与O_3的年变化相反,均表现出U型结构的年变化特征,都在12月达到峰值,分别为(2.53±0.80)mg/m^3,(78.9±28.2)μg/m^3。而NO_2和CO浓度白天浓度高于夜间。O_3浓度都随着NO_2和CO浓度的增加呈现指数形式下降。兰州市高温低湿气象条件有利于O_3的前体物(NO_2和CO)转化形成O_3。兰州市区发生高浓度O_3的气象和环境条件主要为日均气温高于20℃,相对湿度位于40%~50%以及风速≤5 m/s;NO_2浓度低于20μg/m^3,CO浓度低于0.5 mg/m^3。
李全喜王金艳刘筱冉董继元魏林波
关键词:臭氧气象因子环境因子
我国高原干旱气候区作物种植区划综合指标体系研究被引量:14
2004年
在高原地区建立以气象、地理位置、经济效益等不同指标类型和权重系数的干旱气候作物生态适生种植区划综合指标体系,并以定量标准进行5级作物生态适生种植区划等级的划分。该综合指标体系具有实践性、经验性、客观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邓振镛李栋梁郝志毅龚建福
关键词:干旱气候作物生态适生种植区划
共5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