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09JCZDJC21100)

作品数:8 被引量:44H指数:5
相关作者:娄建石张颖康毅吴艳娜陈文华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医科大学天津药品检验所宁夏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缺血
  • 6篇预适应
  • 5篇心肌
  • 5篇心脏
  • 5篇缺血预适应
  • 4篇再灌注
  • 3篇心肌缺血
  • 3篇再灌注损伤
  • 3篇肢体缺血
  • 3篇肢体缺血预适...
  • 3篇灌注损伤
  • 2篇凋亡
  • 2篇心肌保护
  • 2篇心肌缺血再灌
  • 2篇心肌缺血再灌...
  • 2篇心脑
  • 2篇心脑血管
  • 2篇心脑血管病
  • 2篇心脏缺血
  • 2篇血管

机构

  • 10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宁夏医科大学
  • 2篇天津药品检验...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第二人...
  • 1篇天津市武清区...

作者

  • 9篇娄建石
  • 6篇康毅
  • 6篇张颖
  • 3篇陈文华
  • 3篇吴艳娜
  • 3篇高卫真
  • 2篇孙凯
  • 2篇高建波
  • 2篇李燕
  • 2篇潘莹莹
  • 1篇温克
  • 1篇孙畅
  • 1篇张曦
  • 1篇王蕾
  • 1篇王亚霓
  • 1篇朱学慧
  • 1篇袁恒杰

传媒

  • 3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神经药理学报
  • 1篇2012年中...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心肌梗死大鼠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研究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noninvasive delayed 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NDLIP)对动物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的心脏功能、心肌形态以及心肌凋亡等方面的作用。方法:取45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3组:MI组:手术结扎动物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LAD),2周后成模;NDLIP组:动物MI模型成功后,每隔1 d进行1次远端肢体缺血预适应,直至第4、6、8周;假手术(sham)组:作为阴性对照组,心脏LAD只穿线不结扎,不实施NDLIP。将各组大鼠常规饲养,于第4、6、8周末进行心室插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接着再进行腹主动脉取血、离心,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Bcl-2和Bax水平;最后再取左心室前壁、匀浆,用ELISA法测定心肌组织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Ⅰ、Ⅱ、Ⅲ、Ⅳ的含量。结果:与MI组相比,在实施心肌梗死4、6、8周后,NDLIP组可使左心室收缩压显著升高(P<0.05),左心室舒张末压显著降低(P<0.05);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Ⅲ、Ⅳ水平都显著升高(P<0.05);血清Bcl-2水平显著升高(P<0.01),Bax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大鼠心肌梗死后实施NDLIP干预可改善其血流动力学,促进线粒体呼吸功能,抑制细胞凋亡,从而起到改善预后的作用。
孙凯陈文华张颖李燕安梦瑶潘莹莹吴艳娜康毅高卫真娄建石
关键词:心肌梗死线粒体功能细胞凋亡
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noninvasive 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NLIP)对1周和4周病程糖尿病(DM)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经尾静脉1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成1周和4周病程的DM模型后,被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缺血/再灌注(I/R)、心脏缺血预适应(CIP)和无创肢体缺血预适应(NLIP)4组。NLIP组连续3 d经历左后肢缺血预适应。d4,I/R、CIP和NLIP组动物经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CIP组于缺血前行心肌缺血预适应,Sham组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下穿线不结扎。连续监测血压和心电图变化,检测心肌梗死范围,测定血清CK-MB、LDH活性。结果成模动物表现出血糖明显升高,体重下降。NLIP可明显降低1周和4周病程DM动物室性早搏(VPC)和室性心动过速(VT)的发生率,推迟1周病程DM模型缺血期间VPC的出现时间并缩短其持续时间,与CIP作用程度相当,同时可缩短4周病程DM动物VPC持续时间。与1周病程比较,4周病程I/R组动物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增加;NLIP与CIP均可使两病程动物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与I/R组比较,两病程动物NLIP与CIP组CK-MB、LDH活性明显降低。结论 NLIP对1周和4周病程DM动物均具有延迟相心脏保护作用。
王蕾张曦朱学慧张颖王亚霓康毅高卫真娄建石
关键词:肢体缺血预适应不同病程缺血再灌注
缺血预适应在心脑血管病的应用性研究
缺血预适应在1986年被MuHy定义后,经历了近30年的研究和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多种预适应,包括药理预适应(pharmacologic preconditioning,PP)、远端预适应(relnote precond...
娄建石康毅
关键词:缺血预适应心脏缺血脑缺血糖尿病
牛磺酸镁抗豚鼠尖端扭转型室速的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牛磺酸镁配位化合物(TMCC)抗豚鼠心脏尖端扭转型室速(TdP)的作用。方法:取健康、体重250~300 g的成年雄性豚鼠,随机分为4组:(1)TdP模型组(n=7):离体心脏以K-H灌流液灌流20 min,然后使用IKs阻滞剂10μmol/L Chromanol 293B合并低钾(钾离子浓度为1.8 mmol/L)进行灌流,建立TdP模型。(2)^(4)TdP模型+TMCC低中高浓度组(n=6):正常灌流稳定20 min后,在建立TdP模型的同时分别给予1、2、4 mmol/L TMCC。采用Langendorff逆行主动脉灌流法灌流豚鼠离体心脏,利用Biopac电生理记录仪采集并记录豚鼠离体心脏表面心电图。从心电图第Ⅱ导联图形获取各组豚鼠离体心脏TdP发生率、跨室壁复极离散度、QT间期不稳定性,以观察TMCC对TdP的影响。观测指标量取时间分别为:豚鼠离体心脏正常灌流20 min时、TdP发生前及给药60 min时。结果:TdP模型组的TdP发生率为6/7。1、2、4mmol/L TMCC可降低TdP发生率,三组TdP发生率分别为5/6、1/6、0/6。与给药前相比,TdP模型组中Chromanol 293 B合并低钾可使豚鼠离体心脏校正后的跨室壁复极离散度显著增大(P<0.01);与TdP模型组相比,TdP模型+1、2、4mmol/L TMCC组可明显减弱Chromanol 293B合并低钾导致的豚鼠离体心脏校正后的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增大(P>0.05)。与模型组相比,2、4mmol/L TMCC明显降低Chromanol 293B合并低钾导致的QT间期不稳定增大(P<0.05)。在TdP模型建立过程中,从心电图中可观察到连续多个心动周期的P波消失,而在TdP模型+TMCC组中,心电图始终拥有独立P波。结论:TMCC可通过降低离体心脏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和QT间期不稳定性以及抑制早后除极的发生而发挥抗TdP作用,降低TdP发生率。
李燕孙凯安梦瑶潘莹莹孙涛尹永强康毅娄建石
关键词:离体心脏灌流尖端扭转型室速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心脏性猝死的预防作用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研究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NDLIP)对心脏猝死的预防作用。方法取健康,体质量(250±10)g的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1心肌梗死(MI)组:手术结扎动物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LAD),2周后成模;2 MI+NDLIP组:动物心肌梗死模型成功后,每隔1 d进行1次远端肢体缺血预适应,直至第4周;3假手术(Sham)组:作为阴性对照组,心脏LAD只穿线不结扎,不实施NDLIP。各组动物常规饲养,于4周末静脉输注间羟胺(0.2 mg·min^(-1))进行猝死,记录致猝死过程中的ECG、猝死药物累积量、猝死时间,于猝死末期腹主动脉取血,ELISA法测定血清caspase-3、HSP70、SOD含量。结果间羟胺致动物心脏猝死时,随着给药量的增加,动物的心率呈下降趋势,记录给药0、5、10、30、50、70、90 min时动物的心率。与MI组相比,MI+NDLIP组给药0、5、10、30、50 min时动物心率[(479±8)vs(416±19)beat·min^(-1),(446±32)vs(370±20)beat·min^(-1),(376±53)vs(305±29)beat·min^(-1),(307±63)vs(244±33)beat·min^(-1),(283±45)vs(121±35)beat·min^(-1),P<0.01]明显较高。与MI组相比,MI+NDLIP组动物的致猝死药物累积量、猝死时间[(14.58±3.03)vs(10.76±2.73)mg,(72.9±15.2)vs(53.8±13.6)min,P<0.01]都明显增加。与MI组相比,MI+NDLIP组血清caspase-3[(2.01±0.52)vs(2.34±0.38)μg·L^(-1),P<0.01]表达量明显降低;HSP70[(3.01±0.58)vs(2.70±0.43)μg·L^(-1),P<0.05]水平明显升高;SOD[(1.99±0.65)vs(1.70±0.58)mg·L^(-1),P<0.01]水平明显升高。结论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能有效预防大鼠心梗后心脏性猝死,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心肌细胞凋亡、增加保护性蛋白的表达以及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有关。
李燕陈文华孙凯张颖安梦瑶潘莹莹吴艳娜康毅高卫真娄建石
关键词:心脏猝死HSP70SOD
缺血预适应在心脑血管病的应用性研究
<正>缺血预适应在1986年被MuHy定义后,经历了近30年的研究和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多种预适应,包括药理预适应(pharmacologic preconditioning,PP)、远端预适应(relnote prec...
娄建石康毅
关键词:缺血预适应
尼可地尔、谷氨酰胺、美托洛尔单独及合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细胞抗凋亡和HSP70的影响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研究尼可地尔(nicorandil,Nic)、谷氨酰胺(glutamine,Glu)、美托洛尔(metoprolol,Met)三药联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细胞抗凋亡能力和保护性蛋白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1假手术(Sham)组,只实施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穿线;2 I/R组,实施LAD 30 min缺血/120 min再灌注程序(ischemia/reperfusion,I/R);3 Nic组;4 Glu组;5 Met组;6三药联用(NGM)组;7三药联用低剂量(NGML)组。药物预处理组则在执行I/R程序前30 min腹腔注射Nic、Glu和Met,三药的初始给药剂量均为1mg·kg-1。TUNEL(terminal de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通过凋亡指数衡量心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以及保护性蛋白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 70)的表达情况。结果 I/R组中,缺血区的细胞凋亡率较高(36.9%±10.3%),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Bcl-2/Bax值较低(0.14±0.08);与I/R组相比,药物预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凋亡相关蛋白表达Bcl-2/Bax值明显升高(P<0.01);与Sham组相比,I/R组的HSP70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I/R组相比,药物预处理组的HSP70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药物单用组相比,3药联用组的HSP70表达更高(P<0.01)。结论对于大鼠在体I/R损伤,三药联用组与药物单用组相比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有所改善;保护性蛋白HSP70的表达增加。
陈文华孙畅张颖吴艳娜温克康毅娄建石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抗凋亡HSP细胞凋亡率心脏保护
缺血缺氧预适应对抗脑缺血缺氧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
2011年
缺血缺氧预适应现象最初见于心脏,一经发现即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随后研究者分别从不同层面证实了大脑同样具有预适应现象,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成为抗脑缺血缺氧研究的热点。脑缺血缺氧预适应(cerebral ischemia/hypoxia preconditioning,CIP)可以通过多种信号传导途径,减少细胞凋亡,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少氧化损伤,升高低氧诱导因子和热休克蛋白HSP70的生成等,各种机制相互联接,相对独立。
袁恒杰娄建石
关键词:活性氧信号传导低氧诱导因子热休克蛋白质类
多疗程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保护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持久效应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多疗程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保护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持久效应差别,确定最佳的临床应用方案。方法:雄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进行如下分组:①对照组,包括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缺血预适应组、股动脉缺血预适应组;②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组,包括1d远端肢体缺血预适应间隔1d组、1d远端肢体缺血预适应间隔2d组、3d远端肢体缺血预适应间隔3d组、3d远端肢体缺血预适应间隔5d组。每组分别在间隔末期进行缺血再灌注损伤、监测缺血再灌注期间左心室心功能、心律失常、ST段升高幅度,检测再灌注结束时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BB(GPBB)及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心肌缺血预适应组、1d远端肢体缺血预适应间隔1d组明显改善左心室功能、减少心律失常、降低ST段抬高幅度、降低H-FABP和GPBB活性、减少心肌梗死面积。结论:多疗程1d远端肢体缺血预适应,间隔1d可提供长期的心肌保护,有望成为临床应用的最佳方案。
高建波张颖娄建石
关键词:多疗程肢体缺血预适应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
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持续保护效应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连续不同天数的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延迟保护持续时间的差别。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1)对照组:包括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缺血预适应组和股动脉缺血预适应组;(2)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组:包括1 d远端肢体缺血预适应间隔1 d组、3 d组和5 d组,3 d远端肢体缺血预适应间隔1 d组、3 d组和5 d组,7 d远端肢体缺血预适应间隔1 d组、3 d组和5 d组。每组分别在间隔末期进行缺血再灌注损伤,监测缺血再灌注期间左心室功能、心律失常情况和S-T段升高幅度,并检测再灌注结束时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糖原磷酸化酶BB(glycogen phosphorylase BB,GPBB)及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心肌缺血预适应组、股动脉缺血预适应组、3 d和7 d远端肢体缺血预适应间隔1 d组明显改善左心室功能,减少心律失常,降低S-T段抬高幅度,降低H-FABP和GPBB活性,减少心肌梗死面积。结论:远端肢体缺血预适应3 d与7 d可获得相似的心肌持续保护效应。
高建波张颖娄建石
关键词:肢体缺血预适应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