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GL103)

作品数:29 被引量:253H指数:9
相关作者:李程骅郑琼洁黄南李逢春陈燕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市社会科学院河海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333工程”科研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服务业
  • 7篇现代服务业
  • 6篇城市
  • 4篇政府
  • 4篇技术创新
  • 3篇新型城镇化
  • 3篇面板数据
  • 3篇城镇化
  • 2篇动态面板
  • 2篇动态面板数据
  • 2篇要素禀赋
  • 2篇人口
  • 2篇人口结构
  • 2篇实证
  • 2篇禀赋
  • 2篇技术创新效率
  • 1篇动力机制
  • 1篇动态博弈
  • 1篇新兴产业
  • 1篇一体化

机构

  • 23篇南京市社会科...
  • 12篇河海大学
  • 6篇南京大学
  • 2篇南京财经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19篇李程骅
  • 12篇郑琼洁
  • 3篇黄南
  • 2篇陈燕
  • 2篇李逢春
  • 1篇叶南客
  • 1篇吴海瑾
  • 1篇周蜀秦

传媒

  • 4篇南京社会科学
  • 3篇江海学刊
  • 3篇南京邮电大学...
  • 2篇技术经济与管...
  • 2篇中共浙江省委...
  • 2篇城市问题
  • 1篇中国科技论坛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学海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上海经济研究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改革
  • 1篇经济学动态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南方经济
  • 1篇科技与经济
  • 1篇中国名城
  • 1篇中国浦东干部...

年份

  • 2篇2016
  • 4篇2015
  • 10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创新型、服务型城市的评价体系及建设路径被引量:2
2012年
创新型、服务型城市的建设,既是国际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过程,也是全球城市体系在绿色、低碳发展轨道上的总体价值取向。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的推进,加快建设创新型、服务型城市,是贯彻落实创新型国家战略、加快推进我国城市转型的客观要求。创新型、服务型城市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建立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这包括定量的和定性的指标体系,主要有人才培养指数、科学技术指数、基础设施指数、文化制度指数、经济结构指数、政府管理指数、辐射功能指数等七个方面。同时,选取国内主要的54个城市进行比较,以此对国内主要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建设创新型、服务型城市的总体条件和主要特征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提出,国内城市建设创新型、服务型城市,必须树立国际标杆,将经济发展与城市转型战略有机结合,实施以创新驱动作为核心战略,着力发展创新型、服务型经济,以开放的自主创新来构建国际水准的现代产业体系,以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城市的整体功能,实现城市的转型发展,提升中国城市的国际竞争力。
李程骅郑琼洁
关键词:创新型服务型城市
人口结构变化与城市竞争力提升的互动关系:理论基础与文献述评被引量:2
2014年
系统梳理人口结构变化与城市竞争力关系的理论观点,辩证分析两者互动关系的内在规律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一方面,城市竞争力对人口结构的影响经历了从城市经济活动的物质决定论到非经济因素的引入;另一方面,人口发展对于城市经济活动的能动作用越发凸显,可以分为正向和负向影响,而人力资本一直被视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人口结构中的人口年龄结构、人口红利、人口文化结构、人口产业结构和人口迁移等五个方面与城市竞争力提升的关系紧密,现阶段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这几方面。
郑琼洁
关键词:人口结构城市竞争力年龄结构人口红利人口迁移
现代服务业创新转型的政策效用:江苏证据被引量:2
2015年
基于江苏省苏南五市456家服务业企业的问卷调查,对企业创新转型的动力、困难和方向选择进行了研究,同时对企业创新转型过程中的政府政策的重要性、科学性和满意度进行了效用评析。提升政府有关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的"瞄准效率",应分类指导选择服务业企业的创新转型方向,大力培育服务业领军型企业;进一步明晰服务业企业的扶持重点,突出"创新能力"的价值导向;完善支持服务业企业创新转型的配套政策,放大政策支持的杠杆效应;加大对服务业企业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的政策支持。
李程骅郑琼洁
关键词:江苏服务业
我国门户型中心城市发展状况综合评价被引量:9
2012年
论述了门户型中心城市的内涵和特点。以我国19个门户型中心城市作为考察对象,选取若干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数量化地分析了我国门户城市的集聚扩散能力、发展水平、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给出了19个门户型中心城市的综合排序。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门户型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陈燕李程骅
关键词:综合评价
产业发展范式创新、空间形态调整与城市功能变迁——基于现代产业体系的城市转型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世界城市发展的周期性变化与产业体系的演进、产业升级的步伐紧密相连,城市的周期性波动是主导产业发展的周期性规律及其整个产业体系演进所导致的。基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发展起来的现代产业体系对城市的产业发展范式、空间形态以及功能变迁等具有极为深刻的影响。中国城市目前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历史阶段,应深入研究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对城市转型的影响,并从现代产业体系的视角出发认识中国城市转型的主要方向,构建符合中国城市功能的产业体系,加强互补性资产的培育和产业空间的包容性发展,深度融入全球产业价值链体系,从而推动中国城市转型发展的进程。
黄南李程骅
关键词:现代产业体系
城乡一体化战略下的产业空间互融机制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如何运用规划引导和市场结合的力量,形成推动城乡产业互融发展的合力,则是关键所在。因此,在新一轮城市化进程中,地方政府必须从区域发展、城乡协同发展价值最大化的高度,来整体地规划产业的空间布局、产业链的构建、产业的梯度体系,来促进城乡产业空间的优化、城乡产业体序的合理分工,从而形成城乡产业空间的互融机制,探索出一条城乡产业互动、均衡、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李程骅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新产业体系驱动中国城市转型的机制与路径被引量:8
2014年
新产业体系的演进成为推进中国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产业体系的变化与城市发展周期存在明显的对应性,产业体系的发展导致了中心城市经济地位的变迁,进而带动了世界城市体系的变化。基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起来的新产业体系,从分工格局、层级结构以及演进模式三个层面促进了世界城市体系的重构,也正在对中国城市的经济转型与功能升级产生系统的驱动作用。当前的中国城市转型,必须规避短期的政绩和利益驱动,要通过制度性的创新,形成对区域、国家乃至全球的创新资源的集聚效应,构建具备多元的富有竞争优势的新产业体系,以保障转型的方向不变、转型动力可持续,探索出从"投资驱动"到"创新驱动",从"被动追随"到"主动引领"的城市转型新路径、新模式。
李程骅黄南
关键词:动力机制
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促进经济增长的新认知被引量:13
2015年
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要系统认知新型城镇化战略蕴含的巨大机遇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着力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新型城镇化在促使城镇消费群体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潜力不断释放的同时,也将带来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巨大投资需求,开启城镇化的巨大增长空间。与此同步,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口集聚、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变革、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三次产业的联动等所带来的创新要素集聚,将充分释放城市、区域与国家的创新活力,营造创新驱动的新机制。面向"十三五"及未来一个阶段,依托新型城镇化战略,以经济转型推进城市与区域发展转型,是如期实现我国基本现代化目标的战略选择。
李程骅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经济增长
我国大城市主城-郊区居住空间分异比较研究——基于GIS的南京实证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在对实证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寻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影响因素及这些因素的作用机理。鉴于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在主城及郊区等层面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文章运用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分别对南京市主城区及郊区居住空间分异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主要结论有:主城和郊区住宅板块在区位价值、容积率、绿化率、建筑年代、建筑面积等指标上都有差异存在,显示出主城与郊区居住板块之间在发展方式、成长规律、表现形式上的差异。随着居住郊区化和新城居住空间结构的变化,南京市城市居住空间结构表现出新的特征。文章选取我国副省级城市南京为实证研究对象,对我国住房转型期大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状进行个案研究,其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规律及结论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陈燕
关键词:居住空间分异空间结构GIS
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与中国城市转型发展被引量:6
2011年
城市转型是一种多元化的综合转型,而转型的总体方向应该是城市能级水平的提升和城市空间的优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作为一种同时具有研究开发、信息交流与社会管理等功能的综合体,正在成为城市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带动城市现代经济体系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服务业集聚区的规模效应、外部效应和创新效应正在引起城市的经济结构的变化、城市空间要素的优化以及城市功能的提升,从而推动实现城市的转型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着眼多样化集聚,优先促进生产者服务业在城市的集聚;从规模导向转变为创新导向,提升服务业集聚区创新产出能力;培育领军型企业,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引向高水平竞争与合作;加强城市制度与环境建设,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创造支撑条件;提升城市品质,促进各类服务业发展要素的集聚。
吴海瑾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