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0547)

作品数:10 被引量:17H指数:3
相关作者:王琳李艳茹李晓敏张海英王健君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基因
  • 6篇细胞
  • 5篇小鼠
  • 5篇白细胞
  • 5篇白细胞介素
  • 4篇基因治疗
  • 4篇白细胞介素1...
  • 3篇肝癌
  • 3篇RU486
  • 2篇移植性
  • 2篇移植性肝癌
  • 2篇鼠肝
  • 2篇肿瘤
  • 2篇注射
  • 2篇小鼠肝
  • 2篇疗法
  • 2篇介导
  • 2篇基因疗法
  • 2篇肝细胞
  • 2篇肝肿瘤

机构

  • 10篇吉林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二...

作者

  • 10篇王琳
  • 9篇李艳茹
  • 7篇张海英
  • 7篇李晓敏
  • 6篇王健君
  • 5篇李玉林
  • 1篇金珍婧
  • 1篇崔新明

传媒

  • 3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流动力学注射介导的IL-12基因对小鼠恶性腹水的治疗作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应用水流动力学注射基因转移法转移白细胞介素12(IL-12)基因,观察其对小鼠恶性腹水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小鼠腹腔注射H22肿瘤细胞建立恶性腹水模型。将小鼠分为3组,接种后第3天通过水流动力学注射方法分别注射质粒pCMV-mIL-12、pCMVβ和生理盐水(NaCl)进行治疗。治疗后一定时间点取血检测血清中IL-12、干扰素-γ(IFN-γ)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注射后第14天各组分别处死3只小鼠,测量腹水体积,腹水细胞进行HE和AO/EB染色。其余小鼠用于观察生存期。结果:与只注射pCMVβ或生理盐水的小鼠相比,接受pCMV-mIL-12治疗的小鼠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1),而且小鼠血清中IL-12、IFN-γ和NO水平明显升高(P<0.01或P<0.05),小鼠腹水中有活力的肿瘤细胞明显减少(P<0.01),凋亡的细胞增多(P<0.01)。结论:水流动力学注射介导的IL-12基因表达减少了恶性腹水小鼠的血性腹水生成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延长了小鼠生存期。
王健君李艳茹李晓敏张海英王琳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2基因疗法腹水
小鼠体内RU486诱导的及肝脏特异性的IL-12基因表达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含有RU486调控系统质粒的可诱导能力。方法通过水流动力学注射的方法,将含有RU486调控系统、肝脏特异性启动子以及转基因IL-12的质粒pRS22注射到小鼠体内,质粒注射后不同时间点腹腔注射RU486。通过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IL-12表达水平,通过PCR、RT-PCR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在DNA、RNA及蛋白质水平测试质粒pRS22在小鼠体内的可诱导性表达。结果为了确定质粒pRS22活性的持续时间,在水流动力学注射10μg质粒后,每7天给小鼠注射1次RU486(250μg/kg),发现尽管每次诱导后血清中IL-12的水平逐渐下降,但直到质粒注射后第15周,仍然可以被诱导表达。为了测试不同诱导方式对IL-12表达趋势的影响,5μg pRS22被注射到小鼠体内后,在6d内分别每天或每两天给小鼠注射1次RU486。结果每两天诱导1次后IL-12表达呈波浪形,而每天诱导1次则可获得持续的IL-12表达。PCR和RT-PCR结果显示,无论有无RU486诱导,都能在肝脏检测到pRS22质粒及GLp65调节子mRNA的表达,但是仅能够在接受RU486的小鼠肝脏中观察到IL-12p35亚基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提示,IL-12蛋白只有在RU486作用下才会在肝细胞中表达。结论在肝脏特异性启动子TTR控制下,RU486调控系统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精确控制转基因IL-12的表达。
李艳茹张海英王琳李晓敏李玉林
关键词:基因表达白细胞介素12
白细胞介素12在肝癌基因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白细胞介素12(IL-12)是具有强大抗肿瘤作用的细胞因子之一,其重组蛋白可以明显延缓肿瘤的生长,但半衰期短和毒副作用大的缺点限制了其应用。以IL-12为基础的基因治疗,不仅可以延长IL-12蛋白在体内的表达时间,提高疗效,而且可以降低其毒副作用,在肝癌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王健君王琳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2肝肿瘤基因治疗
水流动力学注射—一种新型的体内基因转移技术被引量:2
2007年
李晓敏王健君李艳茹王琳
关键词:基因转移技术注射基因治疗病毒载体外源基因
快速静脉注射对小鼠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2006年
目的:观察快速静脉注射对小鼠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通过小鼠尾静脉以不同速度快速注射大体积的生理盐水,在注射后不同时间经眼眶取血,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取小鼠肝脏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电镜下8s注射组在注射后10h,肝细胞内可见线粒体轻度肿胀,3天后基本恢复到正常超微结构。3s注射组肝细胞胞浆内糖原颗粒减少出现空化区,部分肝细胞线粒体内可见灶性絮状致密区,7天后基本恢复到正常超微结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后10h,8s注射组和3s注射组小鼠血清中ALT、AST水平均最高,24 h后均开始快速下降,7天后ALT、AST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快速静脉注射可以引起肝细胞超微结构损伤,损伤程度与注射速度有关。
李艳茹王琳崔新明李玉林
关键词:静脉注射肝细胞超微结构小鼠
可诱导表达的白细胞介素12基因治疗小鼠原位移植性肝癌
2010年
目的 评估RU486系统诱导表达的白细胞介素12(IL-12)基因对小鼠原位移植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小鼠肝脏接种H22肝癌细胞,制备原位移植性肝癌模型.采用水流动力学注射法,将含有RU486调控系统的小鼠IL-12表达质粒pRS22注射到小鼠体内,腹腔注射RU486(250μg/kg)诱导质粒表达,检测血清中IL-12、干扰素γ(IFN-γ)和一氧化氮(NO)的表达水平.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瘤细胞增殖活性和肿瘤血管生成情况.结果 注射生理盐水+RU486组、pRS-LacZ+RU486组、pRS22+芝麻油组和pRS22+RU486组小鼠肝脏肿瘤体积分别为(409.90±137.03)mm^3、(271.80±182.63)mm^3、(251.00±76.55)mm^3和(46.48±47.19)mm^3,肿瘤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率分别为(82.10±4.62)%、(83.45±2.34)%、(77.46±2.99)%和(50.67±8.09)%,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分别为(74.58±18.47)个/400倍视野、(63.60±13.36)个/400倍视野、(53.52±11.74)个/400倍视野和(25.38±10.87)个/400倍视野.与注射生理盐水+RU486组、pRS-LacZ+RU486组和pRS22+芝麻油组相比,pRS22+RU486组小鼠生存期明显延长(接种瘤细胞后第50天仍然有1只小鼠存活),血清中IL-12、IFN-γ和NO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1.52±7.46)ng/ml、(2.68±0.32)ng/ml和(5.10±3.27)μmol/L.结论 RU486系统能有效地调控IL-12基因的表达,可诱导的IL-12能够有效地抑制小鼠原位移植性肝癌的生长,延长小鼠的生存期.
李艳茹张海英金珍婧李玉林王琳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2RU486基因疗法小鼠
水流动力学注射介导白细胞介素-12基因治疗小鼠原位移植性肝癌
2008年
以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2为基础的抗肿瘤免疫疗法有望成为治疗肝脏肿瘤的有效手段之一。以往的IL-12抗肿瘤基因治疗研究中多采用皮下接种肝癌模型,肿瘤的生长环境与临床实际情况相差甚远。本研究中,我们采用肝脏原位接种肝癌细胞H22制备肝癌模型,通过一种简单有效的质粒DNA基因转移方法,即水流动力学注射法,
王健君李艳茹张海英李晓敏王琳
关键词:肝细胞基因治疗白细胞介素-12
小鼠原位移植性肝癌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学特性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建立小鼠原位移植性肝癌模型的可行性并评价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沿腹中线开腹后将5×106个H22细胞接种到小鼠(17只)肝脏实质内,分别于接种后第13天(n=8)和小鼠死亡时(n=9)取主要脏器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及免疫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小鼠平均生存期为18.8 d。接种后第13天,肝内肿瘤成瘤率为100%(8/8),肺转移率为37.5%(3/8),50%(4/8)的小鼠产生腹水,腹水量为(6.25±3.67)mL,肿瘤体积为(0.35±0.14)cm3。自然死亡时,肺转移率为100%(9/9),100%(9/9)小鼠产生腹水,腹水量为(10.88±1.92)mL,明显多于接种后第13天时的腹水量(P<0.01);肿瘤体积为(0.61±0.31)cm3,明显大于接种后第13天时的肿瘤体积(P<0.05)。小鼠死亡时大多数瘤组织呈单结节状,异型性明显,肿瘤增殖指数和微血管密度分别为(71.39±20.74)%和(39.25±13.71)/高倍视野。结论:原位移植性肝癌模型制备成功率高,肿瘤肺转移率高,肿瘤组织具有丰富的微血管和旺盛的增殖能力。
张海英李艳茹王健君李晓敏王琳
关键词:肝肿瘤疾病模型动物免疫组织化学
水流动力学注射方法对小鼠肝脏的毒性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评价水流动力学注射方法对小鼠肝脏的毒性。方法通过小鼠尾静脉快速注射1.7 ml生理盐水溶液,于注射后不同时间点取血检测ALT及AST水平并取肝脏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注射10 h后,ALT及AST水平最高,24 h后迅速下降,7天后恢复到正常水平。8 s注射组注射后10 h光镜下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电镜下可见线粒体轻微肿胀,3天后肝细胞超微结构恢复正常。3 s注射组注射后10 h表现为肝窦明显扩张充血,电镜下可见大部分线粒体内出现絮状沉积物,24 h出现小片坏死区域,7天后基本恢复到正常结构。结论水流动力学注射对肝脏的损伤程度与注射速度有关,损伤可在1周内迅速恢复。
李艳茹张海英李晓敏李玉林王琳
关键词:毒性肝脏
含有RU486调控系统的质粒DNA介导的可诱导的IL-12基因在小鼠体内表达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评价含有RU486调控系统的质粒DNA诱导目的基因表达的能力。方法将编码LacZ的pRS-LacZ和编码小鼠IL-12的pRS22体外转染细胞或静脉快速注射入小鼠体内。X-gal染色检测培养细胞和组织中LacZ基因的表达。ELISA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和血清中IL-12的表达水平。结果加入RU486诱导后,在肝脏来源的HepG2细胞中约30%被染成蓝色;而不加RU486时.仅有不到1%的细胞蓝染。在其他非肝脏来源的细胞中,无论是否加入RU486诱导,都只有不到0.5%的细胞蓝染。转染pRS22的HepG2细胞,培养细胞上清中IL-12表达水平随RU486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静脉注射pRS-LacZ后,用RU486诱导时,仅在肝脏组织中见到蓝染细胞。静脉注射pRS22后,血清中IL-12表达水平与质粒及RU486的剂量有关。结论含有RU486调节系统的质粒DNA可以通过加入或取消RU486来开启或关闭IL-12基因的表达,而且可以通过改变质粒或RU486的剂量来调控IL-12基因的表达水平。
李艳茹张海英王琳李晓敏王健君李玉林
关键词:基因调节RU486质粒DNA高压注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