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60184)

作品数:8 被引量:47H指数:5
相关作者:何承忠周安佩纵丹员涛李佳蔓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林业大学教育部国家林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滇杨
  • 2篇生长素
  • 2篇极性运输
  • 2篇插穗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家族
  • 1篇地理隔离
  • 1篇杨派
  • 1篇叶绿
  • 1篇叶绿体
  • 1篇遗传相似系数
  • 1篇优树
  • 1篇正置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生长
  • 1篇植物生长素
  • 1篇山杨
  • 1篇生长素极性运...
  • 1篇内源
  • 1篇内源激素

机构

  • 8篇西南林业大学
  • 4篇教育部
  • 3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7篇何承忠
  • 6篇周安佩
  • 5篇纵丹
  • 4篇员涛
  • 4篇李佳蔓
  • 3篇郑元
  • 2篇李旦
  • 1篇欧光龙
  • 1篇唐军荣
  • 1篇辛培尧
  • 1篇尹五元
  • 1篇段安安
  • 1篇赵月明
  • 1篇张雪娟
  • 1篇赵雁鸣
  • 1篇刘玉鲲
  • 1篇王军民
  • 1篇刘东玉
  • 1篇李永和
  • 1篇李斌

传媒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经济林研究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滇杨优树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以收集于云南和四川的52株滇杨优树为试验材料,并以1株大叶杨、1株北京杨和2株黑杨做类外对照,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进行基因组DNA水平检测。结果表明,筛选出的8对EcoRⅠ+3/MseⅠ+3引物组合对52株滇杨优树共扩增出264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74条,多态带百分率为64.52%,检测到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184,基因多样度(H)为0.121,Shannon信息指数为0.201,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77;对56份杨树样本共扩增出32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共247条,多态带百分率为75.21%,检测出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185,基因多样度(H)为0.122,Shannon信息指数为0.209,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76。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除滇杨优树QXB007与QXJ030外,其余杨树分析样本均能够被鉴别。基于采集地和遗传相似系数的模糊聚类分析表明,52株滇杨优树除开远采集地外,丽江采集地样本与其他采集地样本之间均有交集,说明丽江可能是滇杨的分布中心和起源中心。该研究结果为滇杨人工选择育种、遗传改良、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纵丹员涛周安佩刘东玉郑元段安安何承忠
关键词:AFLP遗传相似系数UPGMA聚类分析
无籽刺梨的组织培养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为了建立无籽刺梨组织培养技术体系,从而有效解决生产用苗紧缺问题,以无籽刺梨带叶腋的嫩茎为外植体进行了组织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消毒时长、培养基种类及激素浓度对无籽刺梨外植体消毒效果、分化培养、增殖培养及生根培养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外植体经清水冲洗后用75%的酒精消毒20 s,以0.1%的升汞消毒9 min,污染率低至0;培养基1/2MS+0.50 mg/L TDZ+0.02 mg/L 2,4-D+5.0 mg/L Ag NO_3适用于无籽刺梨叶柄的分化培养,分化率为50.0%;适用于无籽刺梨增殖的培养基为MS+0.50 mg/L 6-BA+0.10 mg/L NAA,增殖倍数达5.56;在1/2MS+0.10 mg/L IBA+0.20 mg/L NAA+0.30 g/L活性炭的培养基上,无籽刺梨的生根率为92.5%;在腐殖土︰红土︰珍珠岩=1︰1︰1的基质中炼苗,无籽刺梨组培苗的成活率可达97.2%。
李斌林源唐军荣李永和尹丽莎辛培尧
关键词:培养基
基于cpDNA和rDNA ITS片段分析西南地区青杨派杨树的系统发育与进化关系被引量:5
2015年
西南地区青杨派杨树种质资源丰富,可为杨树遗传改良提供珍贵的基因资源,但树种之间形态学差异细微,该研究以山杨作为外类群,测定了西南地区及其他地区杨属青杨派17个种(杂种)共36份样本的3个叶绿体片段(atpF-atpH、trnL-F和matK)和核糖体ITS片段,并对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以探讨西南地区青杨派树种的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1)在所有样本中,3个叶绿体片段atpF-atpH、trnL-F、matK的长度分别为605~634bp、957~1 010bp、819bp,3个片段拼接后的联合序列包含29个变异位点和15个信息位点;ITS片段对齐后的长度为646bp,变异位点19个,信息位点17个。(2)基于叶绿体联合序列和ITS片段的杨属青杨派树种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01 3和0.003 6。叶绿体联合片段的MP和Bayes系统树树型基本一致,青杨派树种可以划分为2组,第1组由青杨、三脉青杨、大青杨和辽杨构成;第2组中的小叶杨、小青杨、川杨、德钦杨、昌都杨、乡城杨、康定杨、西南杨、滇杨和藏川杨不能有效区分,且均与缘毛杨的遗传关系较近。(3)基于ITS的系统树与叶绿体联合片段构建的系统树差异不大,仅在于第2组中的小青杨与小叶杨、川杨等差异明显,与第1组中的树种紧密聚拢。
李佳蔓员涛周安佩纵丹李旦何承忠
关键词:青杨派系统发育
地理隔离对西南藏区山杨居群遗传结构影响的SRAP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分布于我国西南3个藏族地区山杨9个居群13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7对引物组合共检测到多态性条带(AP)99条,多态性条带百分比(PPB)为59.28%。采用POPGENE软件分析,山杨9个居群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33.8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0.130 9和0.213 7,较东北地区山杨具有偏低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系数Gst=0.325 5,表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个体间。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之间具有弱相关关系(r=0.349,P=94.5%),山脉阻隔效应是导致西南藏族地区山杨居群间遗传分化的主要因素。UPGMA聚类表明,甘孜地区4个居群与迪庆地区的维西居群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迪庆地区的德钦、香格里拉居群和昌都地区2个居群的遗传相似度较高。基于西南藏族地区山杨遗传结构分析,建议实施就地保护的同时,建立山杨种质资源库,促进不同居群间的基因交流。
何承忠李佳蔓员涛纵丹周安佩欧光龙尹五元
关键词:山杨SRAP标记地理隔离
植物生长素极性运输及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3年
植物生长素的生物合成、运输方式、信号转导一直是植物学研究的热点,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导致其在植物体内呈不同浓度的梯度分布,从而特异性地调节植物几乎全部的重要发育进程。本文系统阐述了生长素极性运输与非极性运输的运输方式、运输特点、运输机理,介绍了生长素极性运输在植物胚胎发育、花分生组织形成、侧根形态建成、向性生长运动等方面的生理作用,并讨论了生长素输入载体(AUX1蛋白)与输出载体(PIN蛋白家族)对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综合调控机制,为进一步揭示生长素运输调控的作用机理提供参考。
郑元周安佩刘玉鲲何承忠
关键词:植物生长素极性运输
滇杨与毛白杨插穗内源激素含量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对滇杨和毛白杨插穗基部皮层内源激素测定,探讨插穗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对不定根形成的影响。【方法】以易生根的滇杨和难生根的毛白杨为试材进行扦插繁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2种杨树插穗基部(土面以下)皮层内源生长素(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3)和玉米素(ZT)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滇杨插穗7 d时产生愈伤组织,21 d时不定根形成,毛白杨21 d出现愈伤组织,直至49 d都无不定根形成。滇杨插穗基部皮层内IAA和ZT含量均略高于毛白杨,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毛白杨插穗基部皮层于整个观测期内有高浓度的ABA和GA3富集,且与滇杨插穗基部皮层的含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IAA或ZT并不是影响毛白杨扦插难生根的主要因素,而高含量的ABA和GA3可能抑制了其插穗不定根的形成。
于雷何小帆周安佩甘沛华邹辛联纵丹何承忠
关键词:滇杨毛白杨插穗生根内源激素含量
滇杨倒置插穗的生长素极性运输被引量:4
2015年
生长素是唯一具有极性运输的内源激素,在植株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为探讨倒置插穗在生根发芽过程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规律,以滇杨1年生根萌苗主干制作插穗,分别正向放置和倒向放置后进行水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正置、倒置插穗不同部位树皮与侧芽内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滇杨正置、倒置插穗树皮和侧芽内IAA和ABA总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存在差异,极性对倒置插穗的生理生化活性有一定的影响。滇杨正置插穗树皮和侧芽内IAA的运输符合极性运输规律。倒置插穗分别在21 d和28 d之前,其树皮和侧芽内IAA的运输符合极性运输规律,即从形态学上端(插穗的下端)向形态学下端(插穗的上端)运输;之后,倒置插穗内重新建立了IAA的运输方向,即从形态学下端(插穗的上端)向形态学上端(插穗的下端)运输。正置与倒置插穗不同部位树皮和侧芽内ABA的含量从上到下依次递增,运输规律遵循向重力性。研究结果初步表明:滇杨倒置插穗内IAA的极性运输可能会发生逆转。
李佳蔓员涛王军民郑元周安佩纵丹何承忠
关键词:滇杨生长素极性运输
贮藏温度和时间对滇杨花粉萌发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为探索滇杨花粉长期保存的适宜贮藏条件,采用离体培养法筛选滇杨花粉萌发适宜的蔗糖浓度,在适宜蔗糖浓度基础上,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和时间滇杨花粉萌发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滇杨花粉在1%琼脂+15g/L蔗糖+0.01%硼酸的培养基上萌发率最高,达34.84%;花粉萌发率因贮藏温度不同存在显著差异,在-80℃下贮藏240d,萌发率为28.35%,显著高于同时期内其他温度贮藏处理;花粉萌发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相同时间内贮藏温度越低花粉萌发率越高,室温下花粉萌发率下降最快。
赵雁鸣张雪娟赵月明李佳蔓李旦何承忠
关键词:滇杨花粉离体萌发贮藏温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