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宁波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08C50017)

作品数:4 被引量:63H指数:4
相关作者:陆开宏朱津永邵路路万莉杨文更多>>
相关机构:宁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宁波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铜绿微囊藻
  • 2篇微囊藻
  • 1篇低强度
  • 1篇低强度超声
  • 1篇低强度超声波
  • 1篇氧化酶
  • 1篇饮用水水源
  • 1篇饮用水水源地
  • 1篇营养化
  • 1篇植物
  • 1篇生理特性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学
  • 1篇水华
  • 1篇水源地
  • 1篇铜绿微囊藻生...
  • 1篇物理方法
  • 1篇物理技术
  • 1篇抗氧化
  • 1篇抗氧化酶

机构

  • 4篇宁波大学

作者

  • 4篇陆开宏
  • 3篇邵路路
  • 3篇朱津永
  • 2篇杨文
  • 2篇万莉
  • 1篇陈辉煌
  • 1篇伍华雯
  • 1篇钱伟
  • 1篇毛小华

传媒

  • 1篇上海环境科学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科学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原位应急处理水源地蓝藻水华的物理技术研究及展望被引量:4
2013年
近年来水源地蓝藻水华爆发的情况越来越受关注。对相关物理原位应急控藻技术进行了综述,包括扬水简技术、机械清除法,改性粘土沉降法、磁性分离技术、超声波技术,遮光控藻技术及物理联合技术。分析认为多种物理方法的组合及其处理效率、经济性.反应机理研究等方面将是未来原位应急控藻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邵路路陆开宏
关键词:物理方法饮用水水源地富营养化蓝藻水华
超声波对铜绿微囊藻超微结构和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3
2014年
为了研究超声波对蓝藻细胞的影响,利用超声波(40W)处理200 mL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悬浮液20min,之后继续培养并于不同时间取样检测。检测悬浮藻细胞生物量发现其3d降低了97.84%;分别观察1、3、5d时沉降藻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发现1—3d时细胞内脂质颗粒和藻青素颗粒增多、类囊体片层断裂、藻胆体脱落,5d时拟核区萎缩消失、细胞基础结构解体、胞质出现空洞、胞内结构颗粒降解;检测藻细胞光合放氧速率、叶绿素a(Chl.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膜透性以及跨膜ATP酶活性,发现光合放氧速率3d下降24.83%,Chl.a含量5d下降23.75%,超声组细胞SOD活性变化幅度比较大,但总体上活性降低,而CAT活性则表现为先增后减,活性始终大于对照组,同时胞内有机物渗出量增大,三种跨膜ATP酶活性(Na+/K+-ATPase、Mg2+-ATPase和Ca2+-ATPase)均先升后降,并与膜透性变化相关。以上结果表明,超声波使铜绿微囊藻细胞沉降,并对其造成了胁迫,使部分藻细胞光合作用减弱,光合色素遭到损伤,细胞膜透性增大,甚至引起藻细胞程序性死亡。SOD活力的快速降低表明超声波使藻细胞内超氧离子(2O-?)过量累积,从而对藻细胞造成氧化损伤,除此之外,超声波使藻细胞基础结构破坏、细胞内结构颗粒降解、细胞膜透性增大,这些都可能是致使部分铜绿微囊藻细胞死亡的重要原因。铜绿微囊藻细胞CAT以及跨膜ATP酶活性增大,表明藻细胞增强抗氧化酶活性以及离子调控和能量活动以抵御超声波的胁迫,而当胁迫随着时间减小后,细胞开始恢复生长和代谢,酶活力开始降低。
万莉邵路路陆开宏朱津永杨文
关键词:超声波铜绿微囊藻超微结构抗氧化酶ATP酶
低强度超声波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是常见的水华蓝藻,会对湖库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室内研究了低强度超声波在不同藻生长时相、藻细胞浓度、水体pH、水温和二次超声条件下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藻细胞浓度和pH对超声抑藻效果无明显影响,藻生长时相、水温和超声次数对超声抑藻效果有明显影响。15℃、20℃和25℃时的超声抑藻效果好于30℃和35℃,不经超声作用40℃高温即已不利于藻细胞生长;低强度超声对延滞期、稳定期和衰退期铜绿微囊藻抑制效果好于指数生长期铜绿微囊藻;二次超声可有效延长残余藻细胞的恢复时间,稳定抑藻效果。
邵路路陆开宏朱津永钱伟伍华雯陈辉煌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低强度超声波
淡水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分类法的提出、发展及应用被引量:40
2014年
浮游植物分类方法是揭示浮游植物群落演替规律、开展淡水生态研究的工作基础和重要工具.林氏分类法和分子鉴定法在生态学应用上存在的不足促进了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分类法的发展.功能类群分类法是一种以浮游植物个体生态学为依据的生态分类法.本文概述了浮游植物功能类群(functional group,FG)、生态功能类群(morpho-functional group,MFG)和形态功能类群(morphology-based functional group,MBFG)等浮游植物分类方法的理论基础和分类依据,分析比较了这3种分类方法的优势与不足,认为FG是目前应用于水生生态学研究和水环境生物评价中相对适用的浮游植物分类方法.介绍了功能类群分类法在国内外淡水浮游植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简述了以FG为基础提出的Q指数法和QR指数法两种水质评价法的评价标准及存在的不足.
杨文朱津永陆开宏万莉毛小华
关键词:浮游植物功能类群生态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