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25B01-2) 作品数:6 被引量:11 H指数:2 相关作者: 郑宗林 郑曙明 王广军 朱成科 战海 更多>> 相关机构: 西南大学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重庆市飞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二氧化氯对草鱼肠道中异养菌数量变动及区系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 2015年 为了解消毒剂对水产动物的影响,在池塘中以泼洒和挂袋2种方式施用消毒剂二氧化氯后,对草鱼养殖塘内水体、底泥和草鱼肠道中异养菌总活菌数进行调查,并分析肠道异养细菌的区系组成。试验分为4组,组1为250 g Cl O2全池泼洒,组2为250 g Cl O2挂袋,组3为500g Cl O2泼洒,组4为500 g Cl O2挂袋,试验期30天。结果表明:养殖水体和底泥中总活菌数随Cl O2使用方案的变化有显著差异。组2的活菌总数在3次采样中均最高,组1、组3和组4异养菌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草鱼肠道总活菌数和气单胞菌数变化趋势类似,即组2细菌总数和气单胞菌数所占比例最高,组4次之。其中,试验组2的活菌总数在3次采样过程中均最高,显著高于组1、3和4(P<0.05);而试验组2和组4中气单胞菌的数量显著高于组1和组3(P<0.05),但组1和组3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分离到的161株细菌进行了生理生化鉴定,发现草鱼肠道中的优势菌分别为气单胞菌、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分别占肠道总细菌数的15.5%、19.3%和20.5%。组2中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组4和组1也显著高于组3(P<0.05),但组1和组4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以挂袋方式施用250 g Cl O2时草鱼肠道内细菌数量总数最多,气单胞菌数量最多,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其他组。在养殖水体中使用Cl O2会对草鱼肠道细菌数量产生显著影响。 郑宗林 王广军 郑曙明 朱成科关键词:二氧化氯 池塘 草鱼 异养菌 超声波法提取罗非鱼鳍条总色素研究 2013年 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乙醇为提取溶剂,在不同温度(20~50℃)和时间(5~20min)超声波处理下,测定相同质量鳍条总色素提取液的吸光度,从而探索出超声波技术提取罗非鱼鳍条总色素的适宜条件,并与传统振荡浸提法进行比较。试验表明,超声波法提取时间为15min,提取温度为20℃,提取溶剂为乙醇时,鳍条总色素提取效率最高;超声波法(提取温度为20℃,时间为15min,吸光度为0.177)提取鳍条总色素的效果不如振荡法(提取温度为30℃,时间为3h,吸光度为0.211)。 程辉辉 江志 江珊珊 郑宗林关键词:超声波法 罗非鱼 鳍条 二氧化氯对草鱼池塘环境异养菌数量及区系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3 2015年 研究了在池塘中泼洒/挂袋消毒剂二氧化氯(ClO2,有效氯含量8%)对草鱼(Ctenopharynodon idellus)养殖池塘内水体、底泥中异养细菌总活菌数变化影响。试验分4组,1#为3 750g/hm2全池泼洒,2#为3 750g/hm2挂袋,3#为7 500g/hm2泼洒,4#为7 500g/hm2挂袋。结果表明,3#的水体溶氧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在养殖水体和底泥中,2#异养菌数量最多。此外,1#、3#和4#中气单胞菌数量也低于2#,但彼此间差异不显著(P>0.05)。池塘水体中的细菌主要由假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黄单胞菌属、黄杆菌属、产碱杆菌属、肠杆菌属和变形菌属等组成。其中假单胞菌、气单胞菌是主要的优势菌。底泥中异养菌主要由芽胞杆菌属、黄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变形杆菌属、色杆菌属和肠杆菌属组成,其中芽胞杆菌、肠杆菌和假单胞菌等属优势菌。水体中细菌和底泥中异养菌的多样性指数在2#最高(P<0.05)。本试验结果说明7 500g/hm2全池泼洒ClO2,可显著增加水体溶氧;3 750g/hm2全池泼洒ClO2,可降低水体和底泥中有害菌数量。 郑宗林 王广军 郑曙明关键词:二氧化氯 池塘 草鱼 底泥 异养菌 不同增氧方式对草鱼精养塘异养菌数量及区系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 2015年 在不同增氧方式下,草鱼(Ctenopharyn odonidellus)精养塘内水体和底泥中异养菌总活菌数的变化,及异养菌的区系组成进行了调查。试验分为4组,其中组1为表层连续增氧,组2为底层连续增氧,组3为表层间歇增氧,组4为底层间歇增氧,试验时间为30 d,每10 d采样1次。结果表明,试验塘水体中总活菌数呈现组1和组2较高,组1和组3较低的规律。水中气单胞菌数量与水体中总活菌数变化呈现出类似的趋势,底泥中活菌的数量随增氧方式不同有显著差异。随试验进行过程,组2和组4的底泥总活菌数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组1和组3的各采样时间点底泥中总活菌数几乎没有变化。底泥中的气单胞菌数量变化趋势与总活菌数的变动趋势类似。从水体中分离出8个属,其中优势菌是假单胞菌(Pseudomonas)和气单胞菌(Aermonas);从底泥中分离出10个属,其中优势菌是芽孢杆菌(Bacillus),其次是肠杆菌(Enterobacter),其他的种类出现较少。组2水体中异养菌的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其它组,组3和组4显著低于其它组(P<0.05),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组3底泥中异养菌的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其它组(P<0.05),组2的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组1和组4的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 郑宗林 王广军 朱成科 郑曙明关键词:增氧 草鱼 底泥 异养菌 水飞蓟素对黄曲霉毒素B_1致毒的红姑鱼幼鱼生长和毒素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2 2016年 本文研究了水飞蓟素(Silymarm,SM)对黄曲霉毒素B_1(AFB_1)致毒的红姑鱼幼鱼(6.5±0.5)g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生化指标及AFB_1在肝脏和肌肉中残留的影响。试验共分为7组,对照组(A0组)饲喂基础饲粮,A100和A500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00、500μg/kg AFB_1,A100-S1、A100-S2、A500-S1、A500-S2组分别在A100和A500组饲料中分别补充0.25、0.5 g/kg SM。试验进行12周。结果表明:AFB_1造成红姑鱼成活率显著下降,而补充SM后成活率显著提高(P〈0.05);各组红姑鱼形体指标及体组成无显著差异(P〈0.05);AFB_1导致血清SOD、GPT和GOT活性显著提高(P〈0.05),而肝脏T-AOC和SOD活性有明显提高,但仍显著低于A0组(P〈0.05)。结论,红姑鱼幼鱼摄食含AFB_1(100~500μg/kg)的饲料后,对其生长性能造成显著抑制,并引起肝脏抗氧化能力显著下降,引发肝损伤;补充SM使红姑鱼生长性能明显恢复,并可降低AFB_1在肝组织的残留。SM对红姑鱼幼鱼抗AFB_1的负面影响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郑宗林 王广军 朱成科 战海 李志斐关键词:水飞蓟素 毒素积累 河蚌对草鱼混养精养池塘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2015年 试验池塘4口,每口面积0.8hm2,水深1.8m,放养体质量50g的草鱼12000尾,体质量24~100g的鲢鱼500尾,体质量150g的鳙鱼100尾,常规管理,其中2口池塘放养1龄河蚌两万只,2口对照塘不放河蚌,定期采集水样,测定水中浮游植物种类和数(生物)量。结果表明,鱼蚌混养塘中有浮游植物6门48属94种,而对照塘中仅有6门42属91种。混养塘与对照塘水体中均以绿藻门的种类为主,分别占总数的47.8%和41.8%。鱼蚌混养组中以绿藻为优势种群,出现频率较高的优势藻类为:硅藻门的小环藻、针杆藻,绿藻门的小球藻、栅藻、新月藻;而对照组中的优势种不仅有试验组中的优势种类,还包含了蓝藻门的平裂藻、螺旋藻、微囊藻以及硅藻门的直链藻、舟形藻、双壁藻,绿藻门的梭形藻等。鱼蚌混养组与对照组中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24~1.41和1.26~1.36,鱼蚌混养组中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均略高于对照组。鱼蚌混养组浮游植物密度为539.23×104个/L^1289.53×104个/L,生物量为6.68~12.47mg/L;对照组浮游植物密度为669.57~1608.50×104个/L,生物量为8.40~18.62mg/L,鱼蚌混养组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略低于对照塘,且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鱼蚌混养模式可有效控制塘中浮游植物的繁殖与生长,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提高,池塘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郑宗林 郑曙明 王广军 赵峥关键词:鱼蚌混养 草鱼 养殖池塘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