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9BADC6B)

作品数:2 被引量:38H指数:2
相关作者:林晨吴绍华周生路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土壤
  • 2篇土壤侵蚀
  • 1篇东南
  • 1篇丘陵区
  • 1篇人地系统
  • 1篇红壤
  • 1篇红壤丘陵
  • 1篇红壤丘陵区
  • 1篇GEO

机构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篇周生路
  • 2篇吴绍华
  • 2篇林晨

传媒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地理科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基于优化GeoCA模型的土壤侵蚀时空变化模拟--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被引量:5
2012年
土壤侵蚀动态监测是侵蚀研究体系中的重要内容,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强度评价以及趋势预测两方面,其中,地理元胞自动机(Geo-CellularAutomata,GeoCA)是最常用的土壤侵蚀趋势模拟模型,但是现有研究主要基于邻域计算规则,强度模型的数学意义,而忽视了元胞自身发生变化的可能性,不能完全体现土壤侵蚀演变的复杂性,这些问题不仅降低了模拟的精度,而且使得趋势预测与侵蚀评价两者间的融合性降低,不利于完整的研究体系形成。本研究认为土壤侵蚀时空变化趋势是其自身侵蚀状态、自然条件以及邻域转换规则共同作用决定,从而设计元胞侵蚀强度指数算法、元胞侵蚀强度函数以及元胞邻域转换函数,对传统GeoCA进行了优化,并在GIS与遥感技术支撑下,以福建省长汀县为研究区,设计了上述算法的整合模型,对福建省长汀县30年来土壤侵蚀时空演替过程进行了测算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长汀县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以河田镇为中心的汀中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壤侵蚀治理工作成效显著,改善趋势明显加快,至2000年以后有所放缓。预计至2020年,土壤侵蚀区的比重将从1990年的约40%下降至约20%。通过比较,整合算法的精度达到72.7%,高于单纯的侵蚀强度评价算法以及传统GeoCA模型,证明优化GeoCA不仅是进行土壤侵蚀时空演变模拟研究的有效手段,更为土壤侵蚀这一复杂地理系统的元胞表述规则研究进一步深入提供了思路。
林晨周生路吴绍华
关键词:土壤侵蚀
30年来东南红壤丘陵区土壤侵蚀度时空演变研究——以长汀县为例被引量:34
2011年
土壤侵蚀动态监测是侵蚀研究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当前国内大部分研究直接引用国外监测模型,不仅在因子选取以及模型通用性上存在不足,而且对区域土壤的潜在性侵蚀危险考虑不够。因此,研究提出土壤侵蚀度的概念,作为区域土壤实际侵蚀强度与潜在侵蚀危险的综合表征,并基于人地关系系统,通过多指标的量化与建模进行土壤侵蚀度测算,从而分析福建省长汀县土壤侵蚀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长汀县土壤侵蚀分布存在集中连片的特点,汀中地区的侵蚀度最高,并向周边逐渐衰减。同时,侵蚀度在变化方向上虽然存在不确定性,但总体侵蚀状况近30a来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安全区的比重从1975年的3.87%增长至2006年的56.38%,相比而言,极度侵蚀危险区的比重仅从1975年的12.3%,减少至2006年的6.66%,改善幅度较其他等级土壤有所差距,这与区域在立地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政策导向上的差异密切相关。研究结果说明选取侵蚀影响因子具有一定的适宜性,也证明土壤侵蚀度可以有效表征土壤侵蚀时空演变趋势。
林晨周生路吴绍华
关键词:土壤侵蚀人地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