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6-0837)

作品数:11 被引量:48H指数:4
相关作者:苏光辉秋穗正谭思超高璞珍黄彦平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核科学技术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5篇自然循环
  • 3篇摇摆
  • 3篇摇摆运动
  • 2篇热流密度
  • 2篇临界热流
  • 2篇临界热流密度
  • 2篇环状流
  • 1篇动特性
  • 1篇多孔
  • 1篇多孔介质
  • 1篇遗传算法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特征点
  • 1篇奇异性
  • 1篇汽泡
  • 1篇汽泡脱离
  • 1篇曲率
  • 1篇人工神经
  • 1篇人工神经网络

机构

  • 11篇西安交通大学
  • 5篇哈尔滨工程大...
  • 3篇中国核动力研...

作者

  • 11篇苏光辉
  • 6篇秋穗正
  • 5篇高璞珍
  • 5篇谭思超
  • 2篇赵大卫
  • 2篇黄彦平
  • 1篇段枫
  • 1篇郭玉君
  • 1篇秦胜杰
  • 1篇张友佳
  • 1篇巫英伟
  • 1篇肖泽军
  • 1篇魏会明
  • 1篇田文喜
  • 1篇杜东晓
  • 1篇杨杏波
  • 1篇扈本学
  • 1篇徐彦峰

传媒

  • 7篇原子能科学技...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核动力工程
  • 1篇核科学与工程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年份

  • 5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流速自然循环过冷沸腾汽泡脱离点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针对低流速环形通道中自然循环过冷沸腾汽泡脱离点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运用Saha-Zuber模型、Bowring模型、Forster模型和Levy模型测算汽泡脱离点的位置,与实验值进行比较,发现由于流速较低,上述模型不适用于计算本实验条件下的汽泡脱离点。以Levy模型为基础,修正了浮力项的影响系数,修正后的模型与实验结果符合良好。
谭思超高璞珍秦胜杰黄彦平苏光辉
关键词:自然循环过冷沸腾
横摇条件下九通道系统两相流动不稳定性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对横摇条件下并联多通道系统的两相流动不稳定性进行了理论研究。基于横摇条件的均匀流模型,通过控制容积积分法建立了并联九通道系统的分析模型。用吉尔方法对系统控制方程组进行了求解。分析了在横摇条件下并联九通道系统入口段和上升段及加热功率对管间脉动不稳定性的影响,得到了相应的不稳定性边界。在低含汽率、高含汽率及低过冷度数区域,系统均不稳定。同时,在高含汽率区域会出现倍增周期现象及混沌现象。
张友佳苏光辉秋穗正郭玉君
关键词:横摇两相流动不稳定性
曲率对竖直向上环形狭窄通道内环状流特性的影响
2009年
基于三流体分离流模型,以液膜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为基础,结合汽芯动量方程,对双面加热垂直向上流动环形狭窄通道内环状流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比较,两者符合较好。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曲率对环状流特性的影响,得到了曲率对液膜厚度、液膜内温度、液膜内速度、临界热流密度等的影响曲线。曲率越大,内液膜越薄,而外液膜越厚。内管干涸时,临界热流密度随曲率的减小而增大;外管干涸时,则反之。
杜东晓苏光辉秋穗正
关键词:曲率临界热流密度环状流
摇摆运动条件下自然循环温度波动特性被引量:5
2008年
针对摇摆运动条件下自然循环的温度波动特性进行实验和理论研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摇摆运动造成了系统流量的波动;流量的波动又引起了管壁温度和流体温度的周期性波动;壁温波动的幅度较流体温度波动的幅度大得多;管壁蓄热对流体温度影响较大,造成流体温度波动曲线与壁温波动曲线存在较大相位差。通过建立数学物理模型,对冷却剂波动条件下的温度波动进行了动态模拟,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良好,证明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谭思超高璞珍苏光辉
关键词:摇摆运动自然循环
摇摆运动条件下自然循环复合型脉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4
2008年
对摇摆运动条件下的自然循环两相流动不稳定性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摇摆运动造成的两相流动不稳定性(波谷型两相流动不稳定性)和密度波型脉动相互叠加形成复合型脉动,加剧了系统的两相流动不稳定性。复合型脉动分为不规则的复合型脉动和规则的复合型脉动两部分,复合型脉动仅发生在高欠热度区域。规则的复合型脉动发生边界与相同热工水力参数下的密度波型脉动边界接近且受摇摆参数影响较小。
谭思超高璞珍苏光辉
关键词:摇摆运动自然循环
基于小波分析和遗传算法的沸腾曲线特征点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信号的局部奇异性包含了信号的许多重要信息,小波变换突破了傅里叶分析在时域和频域方面的局部化能力的不足,适合对非平稳信号的处理。基于小波分析的奇异性检测原理,利用小波分析的多分辨分析特性对沸腾曲线的临界热流密度点以及最小膜态沸腾起始点等奇异性特征点进行了检测和分析;同时应用搜索能力极强的遗传算法对检测出的各类特征点数据进行优化处理,拟合出相应的半理论半经验公式。预测结果和检测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很好。
魏会明苏光辉秋穗正杨杏波
关键词:小波分析奇异性遗传算法
水平窄缝内多孔介质传热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对面朝下加热水平窄缝内多孔介质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不同工况下的沸腾曲线。通过比较各工况下的沸腾曲线得出:多孔介质的存在大幅提高了面朝下加热水平窄缝内传热的换热系数,尤其是沸腾段的换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强化;提高窄缝宽度,选用热导率高的固体微粒制作多孔介质等可提高多孔介质的换热能力。根据多孔介质传热的机理,拟合出了面朝下加热水平窄缝内多孔介质的自然对流传热与核态沸腾传热关联式。
扈本学徐彦峰苏光辉秋穗正赵大卫巫英伟
关键词:多孔介质自然对流核态沸腾
垂直向上流动通道内环状流干涸点的理论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本文基于分离流模型,建立了垂直向上流动环形通道内环状流的三流体模型,并对干涸点进行了数值模拟。比较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发现两者符合较好。结果显示:当干涸点发生在内管并且外管热流密度不变时,临界含汽率随曲率和间隙的减小而增大,当干涸点发生在外管且内管热流密度不变时,情况相反;对于固定的间隙,当外管内径大于20 mm时,或间隙小于0.5 mm时,压力和质量流速对临界含汽率的影响非常微弱。
段枫苏光辉秋穗正肖泽军黄彦平
关键词:环状流干涸点临界热流密度
摇摆运动条件下自然循环流动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被引量:23
2007年
针对摇摆运动对自然循环流动的影响,开展了实验和理论研究.实验分摇摆实验和不摇摆实验2部分,实验结果表明:摇摆造成了自然循环流量周期性波动,波动周期与摇摆周期一致,波动振幅随摇摆频率和摇摆振幅的增加而增加,同时摇摆造成了自然循环平均流量的降低.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对摇摆运动条件下的自然循环流动进行了理论计算,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符合良好.同时,分析了摇摆对自然循环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流动阻力系数的增加是造成自然循环平均流量降低的主要因素.
谭思超高璞珍苏光辉
关键词:摇摆自然循环
摇摆运动下系统空间布置对自然循环流动特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基于摇摆运动条件下自然循环流动的数学模型,研究了该条件下自然循环回路的质量分布、摇摆轴心以及单双回路等系统的空间布置对自然循环流动波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摇摆运动产生的附加加速度具有时空特性,不同空间位置产生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同,所以系统的空间布置对摇摆运动条件下的自然循环流动存在较大影响,其中对摇摆轴心的影响最为显著;对于冷却剂系统而言,采用对称布置可以抵消向心力的影响,降低流动速度波动的频率;摇摆轴心位于回路外可以降低切向力的影响,降低波动的振幅,但轴心与回路距离过大时,切向力的影响又会因半径的增加而增加,造成流动波动振幅增加,采用对称双回路布置有利于消除切向力的影响,从而降低总流量的波动振幅;对称双回路布置有利于降低总流量的波动;采用适当的布置,可以有效地降低摇摆运动对自然循环流动波动特性的影响.在设计中,还应综合考虑密度以及质量分布的因素,合理的质量分布可以有效地降低摇摆造成的流动波动.
谭思超高璞珍苏光辉
关键词:摇摆运动自然循环流动特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