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578090)

作品数:8 被引量:37H指数:3
相关作者:吴明红焦正徐刚付群王德庆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核科学技术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对苯乙烯
  • 2篇对苯乙烯磺酸...
  • 2篇乙烯
  • 2篇预辐照
  • 2篇预辐照接枝
  • 2篇接枝
  • 2篇辐照
  • 2篇辐照接枝
  • 2篇苯乙烯
  • 2篇苯乙烯磺酸钠
  • 2篇丙烯
  • 2篇丙烯酸
  • 1篇地基
  • 1篇电子自旋
  • 1篇电子自旋共振
  • 1篇丁酯
  • 1篇动力学
  • 1篇多元复合地基
  • 1篇氧化碳
  • 1篇氧化钛

机构

  • 5篇上海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原子能科...

作者

  • 5篇吴明红
  • 4篇焦正
  • 2篇王德庆
  • 2篇徐刚
  • 2篇付群
  • 1篇王锦花
  • 1篇田玲
  • 1篇王仙芝
  • 1篇郑建飞
  • 1篇施文彦
  • 1篇包伯荣
  • 1篇刘宁
  • 1篇郑俊杰
  • 1篇郑卫芳
  • 1篇韩超
  • 1篇窦大营
  • 1篇丁国际
  • 1篇吴君萍
  • 1篇张兵
  • 1篇欧阳帅

传媒

  • 2篇核技术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高分子学报
  • 1篇上海大学学报...
  • 1篇Chines...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Nano R...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预辐照接枝丙烯酸、苯乙烯磺酸钠对聚全氟乙丙烯膜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常温下γ射线预辐照引发接枝的方法,在聚全氟乙丙烯(FEP)上接枝了丙烯酸(AA)和对苯乙烯磺酸钠(SSS),制备了一种含羧酸基团和磺酸基团的接枝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证明了磺酸基团和羧酸基团的成功引入.采用XRD、TGA和接触角研究了接枝率对FEP膜的结晶度、热学特性及亲水性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制备的FEP膜接枝率的增加,膜的结晶度、热稳定性和接触角逐渐减小;与此相反,FEP膜的亲水性能随接枝率的增加而增加.接枝膜湿敏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在相对湿度从5%RH变化到98%RH时,接枝膜电阻线性变化范围接近3个数量级,具有响应速度快(吸附<1min,解吸<2min),湿滞小(<3%RH)的特点,具有应用于电阻型湿度传感器的广阔前景.
付群王德庆焦正吴明红
关键词:预辐照接枝丙烯酸对苯乙烯磺酸钠聚全氟乙丙烯
Direct Imaging of Titania Nanotubes Located in Mouse Neural Stem Cell Nuclei被引量:2
2009年
Titania nanotubes(TiO2-NTs)are a potential drug vehicle for use in nanomedicine.To this end,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 of a model cell with TiO2-NTs has been carried out.TiO2-NTs were first conjugated with a fl uorescent label,fl 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FITC-conjugated titania nanotubes(FITC-TiO2-NTs)internalized in mouse neural stem cells(NSCs,line C17.2)can be directly imaged by confocal microscopy.The confocal imaging showed that FITC-TiO2-NTs readily entered into the cells.After co-incubation with cells for 24 h,FITC-TiO2-NTs localized around the cell nucleus without crossing the karyotheca.More interestingly,the nanotubes passed through the karyotheca entering the cell nucleus after co-incubation for 48 h.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were also employed in tracking the nanotubes in the cell.These results will be of benefit in future studies of TiO2-NTs for use as a drug vehicle,particularly for DNA-targeting drugs.
Yanli WangJia WangXiaoyong DengJiao WangHaifang WangMinghong WuZheng JiaoYuanfang Liu
关键词:NUCLEUS
预辐射接枝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湿敏膜的制备及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利用2 MeV电子加速器,在常温下采用预辐照引发接枝的方法,在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ETFE)上接枝丙烯酸(AA)和对苯乙烯磺酸钠(SSS),制备了一种含羧酸基团和磺酸基团的接枝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证明了磺酸基团和羧酸基团的成功引入,并对接枝膜的热力学和化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接枝率的增加,接枝膜的结晶度逐渐降低,接触角逐渐减小,接枝膜的亲水性逐渐增强.利用制备的接枝膜构建了电阻型湿度传感器,并测定了传感器的电学特性.在相对湿度(RH)从5%变化到98%时,传感器电阻线性变化范围接近4个数量级,具有响应速度快(吸附<1 min,解吸<2 min),湿滞小(<2%RH)的特点.
付群王德庆焦正吴明红
关键词:预辐照接枝丙烯酸对苯乙烯磺酸钠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电子束辐射降解被引量:8
2008年
本文主要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在氧化体系(乙腈/水)、还原体系(甲醇/水、特丁醇/水)、纯水三种体系下的电子束辐射降解效应。用HPLC测定了四种溶液下DBP在电子束辐射前后的浓度,GC/MS对乙腈/水、甲醇/水、和纯水溶液的辐射降解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DBP辐射降解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在辐照剂量仅仅为0.5kGy时,DBP浓度为7.8mg/L时,除特丁醇/水溶液外,DBP降解率已经达到85%以上。三种溶液下的降解产物都有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单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最后对DBP的电子束辐射降解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刘宁徐刚吴明红焦正施文彦欧阳帅田玲
关键词:反应动力学降解产物
The gas sensing properties of TiO_2 nanotubes synthesiz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被引量:7
2011年
在这份报纸, TiO2 nanotubes 被热水的方法在 150 点用 10 mol/L NaOH
Yan Li Wang Shun Tan Jia Wang Zhi Jin Tan Qiu Xia Wu Zheng Jiao Ming Hong Wu
关键词:二氧化钛纳米管水热法合成气敏性能透射电子显微镜
含纤维素辐照食品的ESR法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60Co发出的γ射线于0,0.5,1.0,3.0,5.0,10.0kGy剂量范围对干燥的红辣椒粉、花生和提取出的草莓籽进行了辐照处理,用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ESR)来分析研究信号强度与辐照剂量的关系以及相关性R2。结果表明,三种样品的ESR信号与剂量正相关,其中草莓的ESR信号随剂量增长最慢,红辣椒粉的计算最为精确,花生的次之。含纤维素辐照食品的剂量与ESR信号关系清晰,可作为建立ESR方法检测辐照食品的方法。
万小娟王佳郑建飞窦大营徐刚焦正吴明红丁国际
关键词:电子自旋共振辐照剂量自由基
甲异羟肟酸水溶液辐解产物中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气相色谱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用5A分子筛填充柱与热导检测器联用的气相色谱法定性定量地分析了甲异羟肟酸(FHA)水溶液辐解产生的氢气和一氧化碳.氢气的分析条件:以氩气作载气,柱温为85°C,检测器(TCD)温度为120°C;一氧化碳的分析条件:以氢气作载气,柱温为50°C,检测器(TCD)温度为80°C.研究结果表明氢气的体积分数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增大,但与FHA本身的浓度关系不大;一氧化碳只有在吸收剂量很高时才产生,而且体积分数很低.
吴君萍吴明红王锦花包伯荣郑卫芳张兵
关键词:辐解氢气一氧化碳
求解多元复合地基承载力发挥系数的新方法被引量:3
2007年
多元复合地基是将复合地基中的三种桩型中的两种或三种联合应用于加固软土地基,从而大幅度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地基沉降。但是多元复合地基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并不成熟,承载力发挥系数无法精确选取。从单桩型复合地基关于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与桩土应力比的关系式出发,并在得到多元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解析解的基础上,推导出多元复合地基次桩和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的一般求解法。通过实例,证明了求解方法的可行性。
郑俊杰韩超王仙芝
关键词:多元复合地基承载力发挥系数桩土应力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