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34-GW8)
- 作品数:32 被引量:114H指数:7
- 相关作者:郑服丛缪卫国刘文波张宇林春花更多>>
- 相关机构:海南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漯河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HAB-7的培养基优化及抑菌活性被引量:10
- 2017年
- 研究了解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HAB-7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下生长速率及产生的活性物质对几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采用摇瓶法测定了HAB-7耐盐性及生长速率;平板对峙法测定了其抑菌活性;以NA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芒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为靶标菌,研究了不同碳、氮源组合培养基对HAB-7菌株生长影响,以及对芒果炭疽菌的抑制率;用单因子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碳源、氮源组合培养基。结果表明,HAB-7菌株在0~20%NaCl(g/L)含盐量上均能生长;最佳接种时间应在培养24~28 h;在NA、LB、BPY、AYDA、BPA及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培养的HAB-7,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平均抑制率分别为53.23%、52.03%、55.52%、52.77%、56.58%及53.82%。优化后的最佳碳源为蔗糖(10.0 g/L)和葡萄糖(10.0 g/L)复合碳源;最佳的氮源为酵母粉(20.0 g/L)和胰蛋白胨(20.0 g/L)复合氮源。单因子正交试验结果显示的碳、氮源为蔗糖30.0 g/L、葡萄糖10.0 g/L、酵母粉30.0 g/L、胰蛋白胨40.0 g/L;对芒果炭疽菌抑菌率为78.3%,较BPA培养的HAB-7提高了10.80%,活菌数达到1.97×10^(10)cfu/m L。
- 刘文波熊燕红秦春秀靳鹏飞谢清标郑服丛缪卫国
- 关键词:解淀粉芽孢杆菌培养基优化抑菌活性
- hpaXm和hpaXm-IP基因对棉花角斑病菌V8表型及HR的影响
- 2020年
- 试验前期通过构建相应敲除载体,采用电转化的方法,分别获得Xanthmonas.citri subsp.malvacearum(简称Xcm)菌株的hpaXm基因缺失突变菌株V8ΔhpaXm和hpaXm-IP基因缺失突变菌株V8ΔhpaXm-IP。通过特殊生长平板及烟草接种试验表明,与V8菌株相比,突变菌株胞外多糖产量以及胞外纤维素酶、脂酶活性不变,V8ΔhpaXm菌株的胞外淀粉酶活性显著降低;3种菌株都不能产生胞外蛋白酶;突变菌株在烟草上形成的坏死斑面积变小。表明hpaXm和hpaXm-IP基因与病菌胞外淀粉酶活性及病菌激发烟草过敏反应的能力有关,与胞外多糖、纤维素酶、蛋白酶和脂酶产生无关。同时预示了hpaXm-IP可能具有牵引HpaXm蛋白泌出的能力,且HpaXm蛋白不是V8菌株中唯一激发烟草HR的活性物质,hpaXm及hpaXm-IP可能会影响V8菌株的致病性,但不是必然的。
- 王清张勇跃孟凡奇刘志坚缪卫国
- 关键词:细菌病害表型胞外酶
- 差异显示法分离橡胶树与白粉菌侵染相关基因
- 橡胶树白粉病是世界橡胶树种植园的重要病害之一,由粉孢属真菌Oidium heveae引起。该病主要为害橡胶树的嫩叶,嫩梢,嫩芽和花序。本实验以抗白粉病橡胶树品系RRIC52为实验材料,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DDRT-...
- 李响梁鹏何其光刘文波林春花缪卫国郑服丛
- 关键词:橡胶树白粉菌MRNA差异显示QRT-PCR
- 橡胶树与白粉病菌Oidium heveae亲和互作组织细胞学研究被引量:20
- 2014年
- 白粉病是橡胶树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之一,是由粉孢属病菌Oidium heveae Steinm.引起。目前,对该病原菌在寄主中侵染行为及其与寄主互作的组织细胞学尚缺乏系统研究。本文利用显微技术,结合多种染色方法,观察了橡胶树白粉菌侵染橡胶树叶组织的细胞学变化及寄主的抗性反应。O.heveae在寄主上发育要经历5个关键发育时间点,即分生孢子萌发高峰(4hpi)、附着胞形成高峰(8hpi)、侵入结构(初生吸器)形成高峰(15hpi)、次生菌丝形成高峰(24hpi)、分生孢子梗形成高峰(5dpi);分生孢子萌发侵入寄主前,其能量来自自身贮存的能量物质。在互作过程中,病原菌初生吸器形成之后,橡胶树叶组织开始出现明显的氧暴发、胼胝质和乳突等抗性反应,活性氧在橡胶树与病原菌互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橡胶树叶片中活性氧积累较低时,有利于O.heveae的发育及入侵,活性氧积累较高时,则引发寄主氧暴发等以阻止病原菌进一步扩展。O.heveae在寄主上发育的5个关键发育时间点分别属于病原菌侵染前期、潜育期和侵染后期,橡胶树叶组织早期亲和互作与中后期非亲和互作保持了专性寄生菌与寄主间发育平衡的进化关系。
- 万三连梁鹏刘文波张宇缪卫国郑服丛
- 关键词:橡胶树细胞学
- 橡胶树白粉菌MAPK级联信号途径全基因组鉴定及途径模型建立被引量:1
- 2015年
- 从全基因组水平鉴定橡胶树白粉菌(Oidium heveae)的MAPK级联信号途径基因,并对其进行Blast比对、蛋白质结构域及聚类分析,构建橡胶树白粉菌中的MAPK级联途径简图,为深入研究其MAPK级联途径的功能奠定基础。利用橡胶树白粉菌基因组数据库和小麦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的同源序列进行比对,获得25个MAPK信号途径相关基因。在橡胶树白粉菌基因组中发现了2个MAPK基因、2个MAPKK基因和5个MAPKKK基因。多重序列比对与保守位点分析表明,橡胶树白粉菌MAPK信号途径的激酶结构域均高度保守。在橡胶树白粉菌中构建Fus3/Kss1MAPK、Hog1 MAPK、Slt2(Mpk1)MAPK 3条MAPK级联途径,为深入探究植物病原真菌MAPK超家族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孙雅琦梁鹏刘文波缪卫国郑服丛
- 巴西橡胶树1个Mlo基因克隆及其序列特征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Mlo基因是植物抗病基因的重要成员。巴西橡胶树Mlo的克隆将为进一步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抗病橡胶树新品种奠定基础。本研究以大麦Mlo蛋白序列为探针对橡胶树EST和转录组数据库进行同源搜索,并对同源EST序列进行拼接,得到橡胶树Mlo的cDNA序列。进一步通过RT-PCR扩增,成功克隆了橡胶树Mlo基因,其编码区(CDS)为1668 bp,编码555个氨基酸,分子量为63.14 kDa,等电点是8.85。对所克隆的橡胶树Mlo编码蛋白结构进行分析发现,该蛋白具有Mlo保守结构域,包含8次跨膜结构。聚类分析发现,橡胶树Mlo蛋白与木薯Mlo同源性最高,达到92.1%,其次是蓖麻(87.6%);在拟南芥基因组中,与AtMlo8的相似性最高,达到67%,因此,将橡胶树中克隆的Mlo基因命名为HbMlo8。通过对HbMlo8基因分析可知,该基因属于Mlo家族成员,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为进一步验证HbMlo8在橡胶树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 覃碧王萌薛松胡中昀郑服丛张宇
- 关键词:巴西橡胶树克隆
- Harpin类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及促生作用
- 2012年
- HarpinXoo和HarpinXm分别来自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和棉花角斑病菌(Xanthomonas citri subsp.malvacearum,Xcm),都具有Harpin的特性。笔者将HarpinXoo和HarpinXm蛋白制成纳米粒剂型进行诱导烟草过敏性反应等研究,结果表明,这2种蛋白与其蛋白纳米粒都能在烟草叶片上激发过敏性反应和氧爆发现象,对烟草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尤其HarpinXm蛋白纳米粒能更好地激发烟草产生氧爆发,促生效果达104.5%。HarpinXoo与HarpinXm蛋白纳米粒在释放的初始阶段即出现突释,至48h时分别达到83.9%和84.5%,起到持续性的促生效果。
- 李琳万三连刘文波张宇缪卫国郑服丛
- 关键词:纳米粒过敏性反应
- 一个巴西橡胶树过氧化物酶基因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采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在橡胶树热研7-33-97的叶片中扩增了一个过氧化物酶基因的全长c DNA,命名为Hb PRX2。该基因全长1 179 bp,5’端29 bp,3’端145 bp,阅读框1 005 bp,编码335个氨基酸。推导的氨基酸理论分子量34.85 u,等电点4.98。推导的氨基酸含有过氧化物酶蛋白特征性的Peroxidase4结构域。Hb PRX2蛋白与巴西橡胶树Hb PRX1、Hb PRX42、拟南芥At PER42和水稻Os PRX33的过氧化物酶蛋白相似性分别为63.22%、32.37%、33.73%和37.80%。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橡胶树Hb PRX2蛋白定位于分泌途径中,属于亲水性蛋白,性质稳定,在7-24、36-55、130-151和278-301氨基酸处具有跨膜结构域,在29-30氨基酸处具有信号肽结构。本研究为深入研究Hb PRX2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及其抗逆机制奠定基础。
- 邓玉杰余海洋张宇王萌
- 关键词:巴西橡胶树生物信息学基因克隆
- 棉花角斑病菌遗传驯化体系的建立被引量:2
- 2016年
- Xanthmonas citri subsp.malvacearum(Xcm)是棉花角斑病的病原,由于缺乏适合的遗传驯化体系,难于对其特定的基因进行研究,所以建立高效的基因缺失突变系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采用去甲基化氮胞苷(5-AZA)驯化野生菌株Xcm 8号小种菌株V8和V8无细胞胞外物(CFEs)驯化重组质粒p K18mobsac B::N1012及p K18mobsac B::m762这2种驯化方法,以来自V8的hpa Xm N和hpa Xm为靶基因验证其有效性。结果表明,成功获得了△hpa Xm N和△hpa Xm突变体;虽然2种驯化方式都能获得转化子,但驯化菌株的电转化效率是驯化质粒的10~100倍。遗传驯化体系的建立消除了Xcm V8由于限制修饰系统引起的转化障碍,实现了特定基因的定点突变,为后续获得Xcm V8其他基因缺失突变体奠定了基础。
- 王清梁鹏李响刘文波林春花郑服丛缪卫国
- 关键词:V8驯化定点突变
- 橡胶树白粉病菌分子检测技术的建立被引量:7
- 2016年
- 根据橡胶树白粉菌(Oidium heveae Steinm.)基因组中的特有保守序列OHS,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OHF1/OHR1和OHF2/OHR2。以不同地区收集的6份O.heveae(OH1~OH6)和橡胶树胶孢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等5种非靶标病原菌及健康橡胶树叶片基因组DNA为模板,建立了橡胶树白粉菌PCR及nested-PCR分子检测技术,并验证了检测体系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表明,引物OHF1/OHR1和OHF2/OHR2对橡胶树白粉菌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其中引物OHF2/OHR2能检测到10pg/μL的橡胶树白粉菌DNA,而以OHF1/OHR1和OHF2/OHR2组合进行nested-PCR,其最低DNA检测浓度达到0.01fg/μL。人工接种试验中,当孢子接种量为2×10~3个/叶时,PCR和nested-PCR检测体系可分别在接种4d和24h后检测到目的条带。表明nested-PCR对在叶片组织中处于潜育期的橡胶树白粉菌的检测更有效,可为橡胶树白粉菌的检测提供一种简便而准确的检测方法。
- 毛宇宁梁鹏刘文波林春花缪卫国郑服丛
- 关键词:潜育期分子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