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I12B02-3)

作品数:7 被引量:119H指数:6
相关作者:庄礼兴贺君韩德雄谢芹沈巍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建设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靳三针
  • 5篇卒中
  • 5篇卒中后
  • 4篇康复
  • 3篇针疗
  • 3篇针疗法
  • 3篇手综合征
  • 3篇综合征
  • 3篇卒中后肩手综...
  • 3篇疗法
  • 3篇脑卒中
  • 3篇脑卒中后
  • 3篇靳三针疗法
  • 3篇肩手综合征
  • 2篇中风
  • 2篇中风后
  • 2篇日常生活能力
  • 2篇神经功能
  • 2篇神经功能缺损
  • 2篇缺损

机构

  • 6篇广州中医药大...
  • 6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州市中医医...
  • 1篇上海市中医医...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安徽省中医学...

作者

  • 7篇庄礼兴
  • 4篇贺君
  • 3篇韩德雄
  • 2篇孙曌
  • 2篇谢芹
  • 2篇沈巍
  • 1篇郎建英
  • 1篇韩为
  • 1篇徐世芬
  • 1篇包永欣
  • 1篇林涵
  • 1篇李丽霞

传媒

  • 1篇针刺研究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新中医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用Fugl-Meyer量表评价靳三针结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的疗效被引量:32
2011年
目的:采用Fugl-Meyer量表评价靳三针结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靳三针结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来源于7家医院的254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随机分配为靳三针组83例、康复组84例、靳三针结合康复组(结合组)8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靳三针组采用靳三针疗法,取穴以颞三针为主,根据痉挛瘫和弛缓瘫不同结合辨证配以曲池、外关、合谷及伏兔、足三里、三阴交等穴,留针30 min;康复组根据痉挛瘫和弛缓瘫不同给予适宜的康复训练;结合组采用靳三针结合康复训练。3组疗程均为28 d,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4、28 d后用四肢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A)、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价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经过28 d治疗后,靳三针组和结合组患者的显效率优于康复组(P<0.05)。治疗14 d和28 d后,3组患者NDS评分显著降低(均P<0.05),结合组NDS评分较康复组下降明显(均P<0.05)。经28 d治疗后,结合组FMA评分高于其它两组(均P<0.05)。结论:靳三针结合康复训练能够明显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二者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韩德雄庄礼兴张莺
关键词:脑梗死偏瘫靳三针疗法康复训练
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研究被引量:47
2011年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治疗效果。方法: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单纯康复训练,疗程28d。治疗前后采用上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视觉模拟量表(VAS)、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对患者的运动功能、疼痛及综合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疼痛程度、综合功能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有良好的疗效。
谢芹庄礼兴贺君韩德雄
关键词:肩手综合征靳三针疗法康复训练
靳三针对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对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12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靳三针组采用靳三针治疗,西医康复组采用西医康复手法治疗,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量表评价患者的整体功能水平,1疗程(28天)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组治疗后NDS、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NDS、ADL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NDS疗效总有效率靳三针组为94.0%,西医康复组为86.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组对卒中后痉挛性瘫痪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靳三针疗法能够更有效改善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情况。
贺君庄礼兴郎建英韩为李丽霞徐世芬包永欣
关键词:痉挛性瘫痪靳三针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
靳三针疗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评价靳三针疗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法将8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靳三针疗法治疗,对照组使用康复训练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价患者的整体功能水平,并在治疗1个疗程(28 d)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1)排除脱落病例,靳三针组40例、对照组39例进入统计分析处理。(2)治疗后2组NDS、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比较,靳三针组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3)靳三针组的痊愈率、总有效率和临床综合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靳三针疗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能有效改善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痊愈率、总有效率和临床综合疗效。
林涵庄礼兴贺君
关键词: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
靳三针结合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痉挛瘫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靳三针结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后痉挛瘫患者偏瘫肢体肌力、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77例分为康复组33例,靳三针加康复组34例,在药物对症治疗基础上,分别应用康复治疗、靳三针针刺加康复治疗,治疗前后评定患者肌力、肌张力,以及用Fugl-Meyer评分评定两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上、下肢肌力较前均有明显改善,靳三针加康复组对上肢肌力的改善优于康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肌张力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治疗后Fugl-Meyer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靳三针加康复组及康复组均能改善痉挛瘫患者肌力﹑肢体肌张力和运动功能评分,靳三针能提高康复对上肢肌力﹑肢体肌张力和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
沈巍孙曌庄礼兴
关键词:靳三针康复
“靳三针”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靳三针"针刺治疗对中风后偏瘫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35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组、康复组、"靳三针"加康复组各45例,在基础药物治疗上,分别应用"靳三针"针刺治疗、康复治疗、"靳三针"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天、治疗后28天用Fugl-Meyer法及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3组患者治疗14天、28天后Fugl-Meyer值及Barthel指数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治疗后28天Fugl-Meyer值及Barthel指数积分均较14天提高(P<0.05)。治疗后28天"靳三针"组及"靳三针"加康复组Fugl-Meyer值分别与康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8天"靳三针"加康复组Barthel指数积分与康复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靳三针"针刺疗法能促进中风后偏瘫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联合康复治疗效果更好。
孙曌沈巍韩德雄庄礼兴
关键词:中风后偏瘫康复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靳三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靳三针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30例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上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视觉模拟量表(VAS)、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对患者的运动功能、疼痛及综合功能进行评定,治疗结束后进行肩手综合征综合疗效评定。结果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0%。患者治疗14 d后和治疗28 d后上肢运动功能、疼痛程度、综合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靳三针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谢芹庄礼兴贺君
关键词:肩手综合征卒中中风后遗症靳三针疗法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