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A2009672)
- 作品数:13 被引量:80H指数:4
- 相关作者:王宁宁洪珊珊谭金凤刘斌黄建昭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GnRH-a联合LNG-IUS治疗大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29
- 2010年
- 目的观察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与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明显增大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1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测宫腔长度≥11cm,平均年龄40.3岁)。接受皮下注射戈舍瑞林3.6mg,每4周1次,至测量宫腔深度≤10cm时,放置LNG-IUS12个月。在用GnRH-a治疗前、放置LNG-IUS后6个月、放置LNG-IUS后12个月进行疼痛VAS评分和月经量PBAC评分,并检测相应子宫体积和血红蛋白变化。结果疼痛VAS评分在GnRH-a治疗前68.3±9.3,放置LNG-IUS后6个月和12个月下降为22.2±8.3和6.8±4.2,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量PBAC评分在GnRH-a治疗前为153.8±21.6,放置LNG-IUS后6个月和12个月减少为39.2±12.3和16.7±5.2,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体积在GnRH-a治疗前为(378.5±39.2)cm3,放置LNG-IUS时为(162.4±49.2)cm3,放置LNG-IUS后6个月和12个月子宫体积分别为(254.3±52.4)和(282.9±56.3)cm3;与GnRH-a治疗前比较,放置LNG-IUS时和放置LNG-IUS后6个月、12个月子宫体积显著缩小(P<0.05);而放置LNG-IUS后6个月较放置LNG-IUS时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于GnRH-a治疗前为(92.6±8.2)g/L,放置LNG-IUS时、放置LNG-IUS后6个月和12个月分别为(113.1±5.2)、(116.5±4.5)、(120.3±4.1)g/L,均较GnRH-a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结论联合GnRH-a与LNG-IUS可有效治疗大子宫腺肌病合并疼痛与月经过多。
- 郑峥王宁宁万俊红甘小清郑清泉柯佩琪
- 关键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 广东地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流行趋势与特点被引量:18
- 2010年
-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危险因素,了解该病的流行趋势和特点。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调查广东地区患者/人士,病例组选取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经腹腔镜和(或)病理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者188例,对照组为健康人群中随机抽样育龄妇女271例。对两组月经和生育情况、既往病史、家族史、生活习惯、劳动情况等方面进行单因素分析,继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病相关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BMI<20kg/m2(OR=5.823,95%CI为1.834~18.491)、人工流产(OR=5.483,95%CI为1.056~28.472)、自然流产(OR=34.207,95%CI为1.480~790.783)、个人卫生情况较差(OR=14.784,95%CI为3.737~58.488)、怀孕次数2次及以上(OR=0.024,95%CI为0.004~0.161)与本地区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关。结论在广东地区BMI较小、人工流产、自然流产、个人卫生情况差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危险因素,而怀孕次数多是本病的保护因素。
- 王宁宁刘斌谭金凤丁慧娟洪珊珊郑清泉柯佩琪黄建昭王子莲周灿权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流行病学研究病例对照研究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三维模型研究进展
- 2014年
-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即子宫内膜样组织出现在宫腔以外的部位,是目前最常见的育龄期女性妇科疾病。EMs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而研究者们却对其发病机制了解有限,且目前的治疗策略不能彻底治愈EMs或有不能接受的不良反应。鉴于EMs的发病机制不尽明确,创建人EMs研究模型对该病的研究将扮演重要的角色。总结近年EMs三维模型(three-dimensional models)的建立和发展,同时讨论各种造模方法的具体方法及优缺点,为EMs提供更为仿真的研究模型。
- 梁莉莉林毅豪王宁宁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外研究三维模型
- 子宫腺肌症患者在位与异位内膜组织中HLA-G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AM)患者在位与异位内膜中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选择36例AM患者的在位与异位内膜组织为研究对象,以35例非AM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各组内膜HLA-G的表达情况。结果:在位与异位内膜组织HLA-G的阳性表达率均较对照组高(P=0.00060.05,0.0059),在位与异位内膜间HLA-G的阳性表达率以及阳性表达程度差异均无显著性(P=0.4577,P<0.05),且HLA-G的表达与月经周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AM患者在位与异位内膜中均可见HLA-G的异常表达,HLA-G可能在AM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 谭金凤王宁宁吴艳欣谢洪哲廖悦华刘泳冬钟苗梁莉莉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人类白细胞抗原子宫内膜
-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息肉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寻找出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合并子宫内膜息肉(EP)不孕的发病机制。方法随机选取2002年7月至2008年4月在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临床及病理确诊EMs合并EP育龄妇女,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4例(原发不孕者)包括增殖期9例,分泌期5例;对照组(有妊娠史)23例,增殖期14例,分泌期9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EP组织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CD34检测,结合显微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EMs合并EP的原发不孕患者中,7例息肉在增殖期VEGF-A阳性细胞数为726.93±274.75,EMs合并EP有妊娠史的患者中,14例息肉在增殖期VEGF-A阳性细胞数为535.24±143.05,原发不孕组EP在增殖期VEGF-A阳性细胞较高。EMs合并EP有妊娠史的患者中,14例息肉在增殖期VEGF-A阳性细胞面积的面密度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系数为0.64,呈正相关(P<0.05),EMs合并EP有妊娠史的患者中,9例息肉在分泌期VEGF-A阳性细胞数与MVD的相关系数为-0.75,呈负相关(P<0.05)。结论 EMs合并EP导致不孕可能与VEGF-A升高有关。在增殖期息肉内VEGF-A与MVD无正相关、分泌期无负相关可能是EMs合并息肉患者的不孕原因之一。
- 张玉凤王宁宁刘庆平廖桂莲黄诗华何冰江燕妮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微血管密度
- 皮下移植和皮下注射构建子宫内膜异位症皮下模型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比较皮下移植和皮下注射两种方法建立裸鼠人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效果及血管新生相关因子表达的差异。方法雌性BALB/c裸鼠41只,随机分为皮下移植组(A组,n=22)和皮下注射组(B组,n=19),分别采用皮下移植人子宫内膜块和皮下注射人子宫内膜碎屑的方式建模。每组又分为2、4周两个亚组,即A1、A2组和B1、B2组。采用SP法检测异位病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并比较组间的异位病灶的体积和重量。结果在相同时间点(2周或4周),两组异位病灶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异位病灶重量较B组明显增加(P<0.05),而两组病灶腺体和间质中VEGF表达、MV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2周时病灶腺体中VEGF表达及MVD均明显高于4周时(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可成功构建裸鼠人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并可观察血管新生情况,以皮下移植造模效果较好。
- 王宁宁张红霞丁慧娟洪珊珊谭金凤刘斌黄建昭梅卓贤周灿权庄广伦董愉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新生血管化病理性
- 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外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由腺病毒介导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子宫内膜细胞,构建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外模型。方法取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分离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和腺上皮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荧光鉴定。用携带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腺病毒转染细胞,比较转染后12、18、36、42h细胞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阳性率和凋亡率的差异。结果分离培养获得高纯度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90%)和基质细胞(接近100%)。两种细胞均表达绿色荧光;与腺上皮细胞比较,基质细胞转染率明显增高(F=8.362,P=0.020),凋亡率明显降低(F=46.119,P<0.001);转染对细胞的凋亡率无明显影响(F=4.208,P=0.057)。结论利用腺病毒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载体转染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可获得相对稳定的体外荧光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
- 刘斌王宁宁洪珊珊冯丽萍谢洪哲黄建昭王子莲梅卓贤庄广伦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绿色荧光蛋白质类腺病毒科
- PAMAM介导内皮抑素基因治疗对裸鼠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聚酰胺-胺型树枝状高聚合物(PAMAM)介导内皮抑素(ES)基因抗血管生成对裸鼠人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治疗作用及时机。方法120只BALB/c雌性裸鼠经皮下移植法建立人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后,分为以下4组:ES转染组(n=33),病灶局部注射20μg pcDNA3.1(+)-hES+65μg PAMAM混合液85μl;PAMAM组(n=30),病灶局部注射65μg PAMAM+无菌蒸馏水混合液85μl;生理盐水组(n=27),病灶局部注射生理盐水85μl;空白组(n=30),病灶局部未做任何处理。每组又分为建模后第1天和第14天给药两个亚组。给药1周后处死动物,对裸鼠卵巢、子宫及EMs病灶进行称重,并测量病灶大小,计数卵泡数目、微血管密度(MVD),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病灶中ES、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在建模后第1天给药裸鼠中,ES转染组腺体中ES表达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5),但异位病灶重量和体积、VEGF表达水平及MVD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建模后第14天给药裸鼠中,与其余3组比较,ES转染组腺体中ES表达增高、VEGF表达降低,异位病灶体积缩小、重量减轻,MVD降低(P<0.05)。在ES转染组中,与建模后第1天给药亚组比较,建模后第14天给药裸鼠VEGF表达水平及MVD明显降低(P<0.05)。在建模后第1天和第14天给药裸鼠中,与其余3组比较,ES转染组心、肝、肾、卵巢及子宫未见明显组织形态学改变,且卵巢、子宫重量及卵巢卵泡计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模后14d采用PAMAM介导20μg ES基因病灶局部注射对裸鼠人EMs模型具有治疗作用,且对心、肝、肾及内生殖器无明显不良反应。
- 张红霞王宁宁谭金凤洪珊珊丁慧娟刘斌黄建昭梅卓贤庄广伦
- 关键词:内皮抑素类
- 脂质体介导内皮抑素基因治疗对裸鼠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内皮抑素(ES)基因治疗裸鼠人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BALB/c雌性裸鼠40只,建立皮下EMs模型后将动物随机均分为4组(n=10):A组,病灶局部注射脂质体介导的pcDNA3.1(+)-hES 20μg;B组,肌内注射脂质体介导的pcDNA3.1(+)-hES 20μg;C组,病灶局部注射脂质体介导的pcDNA3.1(+)空质粒20μg;D组,病灶局部注射等量培养液。观察治疗21d后裸鼠皮下异位病灶生长情况,检测病灶内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蛋白及治疗后第3、7天时VEGF mRNA的表达情况,并计算治疗21d后内生殖器(子宫、卵巢)重量及与体重的比值。结果A、B、C、D组病灶生长倍增时间分别是7.49、7.02、6.67、6.15d;A、B组注射ES基因后病灶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0.51%、43.05%。治疗21d后,A组MVD值(32±10/mm2)较B组(56±14/mm2)、C组(82±19/mm2)、D组(82±19/mm2)明显减少(P<0.05),后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组间VEGF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D组比较,A组在治疗第3天VEGF mRNA明显下降,第7天显著回升,而B组变化不明显。A、B组的内生殖器与体重比值(分别为0.008 6±0.002 5、0.008 0±0.003 4)较C、D组(分别为0.011 6±0.014 0、0.012 0±0.023 0)明显下降(P<0.05)。结论20μg脂质体介导pcDNA3.1(+)-hES治疗裸鼠人EMs有效,但须注意其对子宫、卵巢的影响。
- 王宁宁谭金凤丁慧娟洪珊珊刘斌郑清泉黄建昭梅卓贤庄广伦
- 关键词:血管抑制素类内皮抑素类脂质体
- 荧光转染法构建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研究进展
- 2015年
-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病因学与治疗学机制研究进展仍不尽人意,创建合适的动物模型对病因学研究及实验治疗效果评估至关重要。荧光转染法因能构建无创简便的模型,近年来逐渐成为EMs模型建立上的新方向。对依靠该方法进行体内与体外EMs模型的建立,模型建立时荧光转染过程中转染材料与载体选择、荧光颜色的选取,以及模型建立后的观察与测定中仪器的选用、定量与动态测量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EMs动物模型的研究改进提供参考。
- 孙美行唐宁宁王宁宁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荧光染料转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