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王东启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师范大学学研究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盐沼
  • 2篇沉积物
  • 1篇选择性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光谱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物
  • 1篇有色溶解有机...
  • 1篇溶解性有机质
  • 1篇溶解有机物
  • 1篇三维荧光
  • 1篇三维荧光光谱
  • 1篇山竹
  • 1篇湿地
  • 1篇时空变化特征
  • 1篇示踪
  • 1篇示踪研究
  • 1篇水域
  • 1篇碎屑
  • 1篇碎屑沉积

机构

  • 3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广东水利电力...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湖南省水利水...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1篇王东启

传媒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环境工程
  • 1篇中国地质
  • 1篇人民珠江
  • 1篇海岸工程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浮标站观测的伶仃洋河口湾极端风暴潮动力响应过程——以1822号台风“山竹”为例
2023年
基于台风“山竹”期间伶仃洋水域6座浮标站数据,采用主潮通量算法分析了该水域的动力特征,揭示了台风影响期间伶仃洋河口湾的动力响应过程。结果表明:台风登陆前1 d,伶仃洋整体水域气象环境开始受到明显影响,当日以北风为主且风速较小;台风登陆期间最大风速约30 m/s,为东北偏东风;登陆后,风速开始逐渐减小,以东南风为主。台风登陆期间,伶仃洋水域涨、落潮流速显著增大,潮位出现近9 h的持续上涨,湾顶最高潮位出现时间比湾口晚约2 h。台风登陆前和登陆期间,西滩中部水域形成一落潮通道,东四口门潮流以上溯为主,遭遇上游下泄洪水,导致网河区潮位持续上涨,水位平均抬升达约54 cm;登陆后,洪水动力持续增强和风速减弱,伶仃洋水域落潮历时显著延长。内伶仃洋流速剪切梯度峰值出现在落潮至落憩时段的近底层2 m水深范围内,台风登陆期间该范围明显向河床收缩;湾口剪切梯度峰值出现在落憩和初涨阶段的表层水域,受控于表层海面风速和风向变化,底层剪切梯度始终很小。
方神光喻丰华王世俊
关键词:风暴潮
崇明东滩湿地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光谱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为了解滨海湿地土壤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组成、分布及来源特征,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并结合平行因子模型(PARAFAC)对崇明东滩湿地表层土壤DOM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滩表层土壤DOM吸收系数a(355)的均值为(13.72±9.47)m^-1,呈由高潮滩向低潮滩递减的趋势;光谱斜率S275-295的均值为(15.22±2.07)μm^-1,反映出湿地南部土壤DOM的分子量较高,受大分子有机质影响较大。PARAFAC解析出的DOM含有2类3个荧光组分,即FC1类蛋白质、FC2陆源类腐殖质和FC3自生源类腐殖质,各组分对总荧光强度的贡献率分别为40.70%、23.04%和36.26%。空间分布上,3组分荧光强度的高值集中于北部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湿地,且自北向南逐渐递减。荧光指数(FI)、生物源指数(BIX)和腐殖化指数(HIX)显示东滩湿地表层土壤DOM的自生源特征显著。另外,DOM荧光组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且各组分与碳氮元素的迁移转化密切相关,DOM生色团和荧光团存在共源性。
许金鑫王初姚东京顿佳耀黄敏慧孙赫晨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质紫外可见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
澳门地区东侧水域夏季潮流动力时空变化特征
2023年
珠江河口澳门地区东侧水域是伶仃洋西滩和澳门地区水道洪季重要水沙通道,基于洪季实测资料分析显示,澳门地区东侧水域为不规则半日潮流,洪季澳门地区东侧水域整体涨潮平均流速21~23 cm/s,落潮平均流速18~29 cm/s,涨潮流态为N—NNW向、落潮流态为S向,流态基本稳定,靠外海侧潮流动力更强。潮周期内水域平均流速主要取决于潮型大小,洪水径流主要对余流和历时有较明显影响,洪水期水域北侧形成滞流区,南侧水沙朝伶仃洋口外净输移。40%水深范围内的水流垂向动力结构受海面风影响显著,且近海面10%水深范围余流流向与海面风向具有较好的跟随性;西南风作用下,最大水平流速梯度出现在潮周期内的第二次涨憩至落憩阶段,与潮周期内的最大含沙量出现时间相对应,由于水域北侧水深浅,床面剪切梯度力整体大于水域南侧,导致水域北侧含沙量显著大于东南侧。综合分析来看,天文潮、洪水径流和海面风是澳门地区东侧水域的主控动力因子,水域北侧浅水摩擦阻力较南侧显著增强,造成垂向涨落潮历时和相位的差异,形成该水域较为特别的“表层汇、中底层散”的垂向动力结构特征,洪水期大量淡水径流下泄进一步加剧了该趋势,导致表层冲淡水朝东侧漂移、底层高盐水向近岸入侵。
方神光黄春华喻丰华王世俊何用
盐沼枯落物碳氮和有色溶解有机物淋溶过程研究
2021年
盐沼枯落物的短期淋溶过程对东滩沿岸的水质有重要影响。采用东滩3种典型盐沼植物的茎和叶的枯落物为材料进行为期48h的室内浸泡模拟实验。利用有机碳探测分析仪测定不同时间的可溶性有机碳(DOC)和总可溶性氮(TDN)浓度然后转换为累积释放量,通过紫外可见光光谱参数表征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浓度,结合三维荧光光谱(EEMs)和平行因子(PARAFAC)分析推断CDOM的荧光组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淋溶释放的最初48 h, DOC、TDN、CDOM、两个类腐殖质荧光组分和两个类蛋白荧光组分的释放过程呈对数曲线状,最初8h增长迅速,8~48 h则增幅减缓或出现小幅下降趋势。不同种类的植物以及同种植物的不同部位的初始基质对枯落物的DOC和TDN释放量有显著影响。TDN最大累积释放量与初始基质有机碳和氮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枯物体中的氮比有机碳更容易淋失。各个荧光组分的贡献率变化不大,但不同植物种类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以推断枯落物的初期淋溶以物理性过程为主。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盐沼枯落物的淋溶对潮滩水水质有着显著的影响。
孙赫晨王初王东启顿佳耀姚东京许金鑫黄敏慧黄皓艺
关键词:枯落物淋溶DOCCDOM
陆源碎屑沉积物中沉积成因锶钡的选择性提取新技术被引量:5
2019年
目前大家进行陆源碎屑沉积物海陆相沉积环境判别时通常采用的是全样总量分析获得的锶钡比来判别沉积环境。全样总量分析主要有两类方法,一类是X荧光光谱法(分熔片法和压片法),另一类为消解液的等离子光谱或质谱法(分熔融法和酸解法)。由于全样总量分析的锶钡既包含有赋存于碎屑矿物中搬运而来的反映物源区的各种地质作用的信息的部分锶钡、也包含有在沉积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反映沉积环境变化的沉积成因的部分锶钡,因而判别的效果不尽如意。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多数研究者在分析测试时使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不合适的缘故。
王爱华刘建坤许乃岑张飞李华玲
关键词:碎屑沉积物
崇明东滩盐沼表层沉积物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来源示踪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沉积物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来源是盐沼碳循环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该研究分析了长江口崇明东滩盐沼表层沉积物样品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稳定碳同位素(δ13C)等参数。研究表明:东滩表层沉积物TOC和TN的平均值分别为7. 70±3. 74和0. 74±0. 32 g/kg,两者均表现为自北向南减少的分布趋势。沉积物δ13C平均值为-25. 05±1. 21‰,三元混合模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东滩沉积物有机碳主要来源于悬浮颗粒物(43. 53±22. 44%)和植被(43. 29±24. 82%),底栖微藻贡献率较低(13. 20±8. 40%)。东滩北部沉积物表现为高悬沙贡献-低植被贡献-高有机碳含量特征,中南部表现高植被贡献-低悬沙贡献-低有机碳含量的特点。
顿佳耀王初姚东京黄敏慧许金鑫
关键词:盐沼沉积物有机碳稳定碳同位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