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00484)

作品数:7 被引量:92H指数:6
相关作者:童再康高燕会黄春红朱玉球姜小凤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石蒜
  • 2篇植物
  • 2篇石蒜属
  • 2篇基因
  • 2篇光皮桦
  • 1篇单因素
  • 1篇单因素试验
  • 1篇调控基因
  • 1篇性状
  • 1篇叶片
  • 1篇叶片外植体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设计
  • 1篇植物学
  • 1篇中国石蒜
  • 1篇生物合成
  • 1篇生物合成途径
  • 1篇石蒜属植物
  • 1篇种内
  • 1篇羟化酶

机构

  • 6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浙江林学院

作者

  • 7篇童再康
  • 4篇高燕会
  • 3篇黄春红
  • 2篇李美飞
  • 2篇陈争
  • 2篇朱玉球
  • 2篇孙晓敏
  • 2篇姜小凤
  • 1篇张敏
  • 1篇周厚君
  • 1篇彭沙沙
  • 1篇黄华宏
  • 1篇王京京
  • 1篇刘志高
  • 1篇时剑
  • 1篇陈妍
  • 1篇廖望仪

传媒

  • 2篇园艺学报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光皮桦组织培养离体再生研究被引量:14
2012年
采用正交试验等设计,系统开展了光皮桦组织培养高效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光皮桦茎段外植体最佳诱导培养基及激素组合为MS+0.50mg.L-1 6-BA+0.10mg.L-1 TDZ+30mg.L-1蔗糖+5.50g.L-1琼脂,丛生芽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1mg.L-1 IBA+20g.L-1蔗糖+5.50g.L-1琼脂;丛生芽在最佳生根培养基上培养15d后获健壮生根苗,移栽成活率达90%。该实验结果为光皮桦的优良品种快繁以及遗传转化体系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孙晓敏陈争李美飞童再康
关键词:光皮桦茎段
光皮桦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建立光皮桦叶片高效再生体系,为光皮桦的良种培育及遗传转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光皮桦无菌叶片为外殖体,分别用含0.6mg/L TDZ的MS、WPM和1/2MS培养基进行不定芽诱导分化,筛选最佳基本培养基;向筛选出的最佳基本培养基中添加0.05mg/L NAA及不同质量浓度(0.1,0.2,0.4,0.6,0.8,1.0,1.2mg/L)TDZ的激素组合组成不定芽分化培养基,用于诱导不定芽分化,筛选最佳不定芽诱导分化培养基;以1/2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分别附加0,0.05,0.1,0.5,1.0,2.0mg/L的IBA或0.5,1.0,2.0,3.0mg/L的NAA组成生根培养基,用于再生苗生根,筛选最佳生根培养基,建立光皮桦叶片再生体系。【结果】光皮桦无菌叶片诱导不定芽的最适基本培养基为MS培养基,其诱导的不定芽最多,且芽生长状况良好,颜色深绿;最适不定芽诱导分化培养基为:MS+TDZ 1.0mg/L+NAA 0.05mg/L+蔗糖30g/L+琼脂5.5g/L,在该培养基上叶片丛生芽诱导率可达到80.00%,平均不定芽数高达12.00个,且芽生长健壮,呈深绿色;最适再生苗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1.0mg/L+蔗糖20g/L+琼脂5.5g/L,在该培养基上再生苗的生根率达100%,平均根数为14.5个,平均根长为11cm,根较粗壮,基部无愈伤组织,且产生了很多毛细根。【结论】建立了光皮桦无菌苗叶片的高效再生体系。
孙晓敏陈争王京京童再康李美飞张敏
关键词:光皮桦叶片外植体
植物花青素苷生物合成及调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9
2012年
花青素苷(anthocyanin)是植物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类黄酮物质,决定被子植物花、果实、种皮、茎、叶和根等的颜色,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和药理作用。近年来关于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已取得突破,综述了植物花青素苷基因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包括植物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参与生物合成途径中相关的结构基因和调控基因及功能研究以及影响花青素苷生物合成的环境因素等的研究进展。
高燕会黄春红朱玉球童再康
关键词:花青素苷生物合成途径结构基因调控基因
乳白石蒜rDNA-ITS序列分析及种内系统发育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对来源于不同产地的11个乳白石蒜(Lycoris albiflora Koidz.)种源的rDNA-ITS序列进行了扩增、纯化、克隆、酶切和测序,并对各种源的rDNA-ITS序列长度、G+C含量、碱基差异和遗传距离进行了比较分析,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乳白石蒜11个种源的rDNA-ITS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但不同种源间的ITS序列长度和碱基变异较大;乳白石蒜rDNA-ITS序列总长度约为700 bp,共有318个变异位点;ITS1、ITS2和5.8S rDNA片段长度分别为222~245、240~252和163 bp;ITS序列中的G+C含量均明显高于A+T含量,ITS1和ITS2片段中的G+C含量分别为53.8%~70.5%和63.4%~73.4%;碱基变异类型多为颠换、转换、插入和缺失。种源间的遗传距离差异较大,其中浙江天目山种源(TM3)与浙江宁波种源(NB2)的遗传距离最小(0.000),其他种源间遗传距离为0.067~0.323。基于ITS序列分析结果可将11个乳白石蒜种源聚为3大类,第1类包括采自浙江天目山(TM1和TM2)和浙江宁波(NB3)的3个种源,花和花丝多为白色;第2类包含来源于不同产地的7个种源,花多为乳白色或乳黄色;第3类仅有采自浙江兰溪(LX)的1个种源,花色变异较大。研究结果表明,乳白石蒜种内有丰富的遗传变异,种源间的ITS序列差异与花的特征变化一致,但与地理分布并不相关;rDNA-ITS序列分析可用于乳白石蒜的亲缘关系、物种鉴别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陈妍高燕会廖望仪童再康
关键词:G+C含量系统发育
石蒜黄烷酮3–羟化酶基因LrF3H的克隆及表达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采用RT-PCR和RACE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从石蒜花瓣中克隆到1个黄烷酮3–羟化酶(F3H)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全长1293bp,包含1098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365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该序列编码的氨基酸与水仙的F3H具有高达91%的同源性,将其命名为LrF3H。二级结构预测表明,随机卷曲是LrF3H蛋白最大量的结构元件,而α–螺旋和延伸链散布于整个蛋白中。保守结构域预测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典型的F3H蛋白功能结构域,其保守结构域中含有铁离子及2–O–酮戊二酸结合位点,属于2OG-FeⅡ_Oxy双加氧酶超家族。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LrF3H在整个花发育过程中均表达,而且从初蕾期到盛开期随着花瓣着色加深表达量逐渐增加,盛开期表达量最高,之后随着花朵萎蔫表达量下降;在不同器官中,LrF3H的表达量在花瓣和花葶中最高,而在根、鳞茎和叶片中都很低,推测该基因在石蒜花色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黄春红高燕会朱玉球童再康姜小凤
关键词:石蒜基因克隆
中国石蒜SSR体系的建立及性状对应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为开发利用石蒜属球根花卉资源和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利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建立了中国石蒜的SSR分子标记体系:20μL含Taq酶0.5U、Mg2+1.5mmol·L-1、dNTP0.125mmol·L-1、Primer0.5mmol·L-1、DNA50ng。利用该体系对石蒜属的8个物种和中国石蒜种内35个无性系进行扩增,每对引物在种间平均得到7个多态性位点,在中国石蒜种内得到9.5个多态性位点,反映出该体系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稳定性。利用对应分析法对中国石蒜的花葶高度、开花期等性状和SSR扩增条带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关联分析,初步得到与迟花期‘Oct’性状相关的Ly97和Ly98条带,与中矮花葶高度‘Mid’、‘Low’性状相关的Ly84、Ly87和Ly97条带等,并提出开展进一步的杂交和遗传测定,对辅助选择标记的可靠性进行验证。
时剑童再康黄华宏刘志高彭沙沙周厚君
关键词:石蒜属中国石蒜SSR标记
石蒜属植物SCoT-PCR反应体系构建及优化被引量:13
2013年
建立并优化了石蒜属Lycoris植物的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SCoT-PCR)反应体系,为研究石蒜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遗传改良提供新的思路。采用L25(56)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2种方法优化石蒜属植物SCoT-PCR体系。得出石蒜属植物SCoT-PCR最佳反应体系:DNA模板2.0 mg.L-1,引物0.125μmol.L-1,三磷酸碱基脱氧核苷酸(dNTPs)0.2 mmol.L-1,镁离子(Mg2+)3.0 mmol.L-1,Taq DNA聚合酶1.0×16.67nkat。对优化的反应体系进行通用性、稳定性及可靠性检测,结果均能获得丰富、稳定、清晰的DNA谱带。最后可知SCoT新型标记在石蒜属植物中应用效果良好,可为石蒜属植物以后的研究提供基础条件。
姜小凤高燕会童再康黄春红
关键词:植物学石蒜属PCR反应体系正交设计单因素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