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022471)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刘璐黄培林黄鹰刘志勇兰兴昊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物
  • 1篇移植瘤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癌
  • 1篇植入
  • 1篇植入治疗
  • 1篇人胰腺癌
  • 1篇乳腺
  • 1篇乳腺肿
  • 1篇乳腺肿瘤
  • 1篇示踪技术
  • 1篇受体
  • 1篇受体显像
  • 1篇肿瘤
  • 1篇肽类
  • 1篇显像
  • 1篇腺癌
  • 1篇腺肿瘤
  • 1篇疗法
  • 1篇疗效

机构

  • 3篇东南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江苏省原子医...

作者

  • 3篇刘璐
  • 2篇黄培林
  • 1篇潘栋辉
  • 1篇高海林
  • 1篇吴清华
  • 1篇王立振
  • 1篇徐宇平
  • 1篇邵国强
  • 1篇孙晋
  • 1篇杨敏
  • 1篇江波
  • 1篇聂琦
  • 1篇兰兴昊
  • 1篇刘志勇
  • 1篇黄鹰

传媒

  • 2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国际放射医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多肽类示踪技术在乳腺癌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2009年
核素分子诊治乳腺癌在近几年发展迅速,是研究的热点。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多肽受体显像是核医学中最年轻、最有活力的分支领域。当前有代表性的前沿多肽类示踪药物包括生长抑素类似物、16α-^18F-17β-雌二醇、血管活性肠肽、白细胞介素11类似物环九肽、顺式11β-甲氧基-17α-^123I-碘乙烯雌二醇等数种。该文综述各种多肽类药物在乳腺癌诊治中的最新进展。
江波刘璐
关键词:乳腺肿瘤肽类放射疗法受体显像
^32P-磷酸铬-聚-L-乳酸粒子植入治疗裸鼠荷人胰腺癌移植瘤的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32P-磷酸铬-聚-L-乳酸(^32P-CP—PLLA)粒子瘤体间质给药治疗BALB/c裸鼠荷人胰腺癌(BxPc-3)移植瘤的药效学及全身不良反应。方法24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37.0、18.5、9.3MBq组。经瘤体分别给予剂量为0、9.3、18.5和37.0MBq^32P—CP—PLLA粒子,动态观察各组相对肿瘤增殖率、体重变化,并计数WBC和PLT。注射后14d取出瘤块,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32P—CP—PLLA粒子治疗组相对肿瘤增殖率均〈40%。病理切片显示近粒子处肿瘤细胞变性坏死。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微血管密度(MVD)和Bcl-2表达强度均低于对照组,Bax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治疗组Bcl-2/Bax比值明显下调,0、9.3、18.5和37.0MBq^32P—CP—PLLA粒子组Bcl-2/Bax比值分别为3.83±0.43、2.19±0.57、1.10±0.32和0.47±0.13(t=2.36~2.77,P〈0.05)。微血管密度分别为(31.2±2.3)、(23.8±1.5)、(14.8±0.8)和(11.0±1.2)个/视野。治疗组间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2.57,P〈0.05)。结论^32P—CP-PLLA粒子瘤体间质给药是治疗胰腺癌安全、简便、有效的核素介入疗法。
王立振杨敏徐宇平潘栋辉黄培林刘璐邵国强
关键词:胰腺癌裸鼠疗效
胶体^32P-磷酸铬间质给药对犬累积损伤效应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胶体^32P-磷酸铬(^32P-CP)在正常Beagle犬的肝叶或臀大肌行间质注射的安全性。方法10只Beagle犬,随机分成间质给药不同剂量(185和370MBq)、不同部位(臀大肌和肝脏)及冷胶体对照5组(n=2)。术后不同时间点称量体重,行血液生化学检查,ECT轫致辐射显像,组织形态学动态观察及连续测量体表、血液、尿液和粪便放射性计数率值。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i±s)表示,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给药后ECT示肝脏组全肝显影,放射性分布呈团块状不均匀,肌肉组局部放射性持续浓聚,肝脏未见显影。术后第4组犬体重进行性减少,45d时较术前减少2.7kg,余组体重增值均数依序为3.0、1.6、0.8和3.1kg。第4组血小板、红细胞术后有明显减少。分别于给药后23和45d死亡,死亡前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均有急剧升高;其余组间血液和血生化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体表分区测定以注射部位放射性计数率值为最高,其次为膀胱、脾。肝脏组血液峰时为5min,峰值分别为0.5×10^7/min和1.0×10^7/min;肌肉组持续在3×10^5/min左右。组织学表现肌肉组和肝脏185MBq组4周内有充血水肿改变,8周后组织结构恢复正常;肝脏370MBq组4周内部分肝细胞坏死,6周时见大量肝细胞气球样变,充血水肿明显,肝小叶结构不清。尿液、粪便中放射性计数率肌肉组峰时均数分别为13和12d,峰值为(42.0±3.3)×10。/min和(29.6±4.5)×10。/min;肝脏组峰时为5和9d,峰值为(49.0±10.2)×10^4/min和(28.5±7.1)×10^4/min。至30d肌肉组从尿液和粪便中累积排泄率为36.58%和10.62%,肝脏组为23.48%和8.76%。吸收剂量肝脏组肝脏为(30.6±2.3)、(55.6±4.4)Gy;肌肉组肌肉注射部位为(53.4±3.1)、(98.1±3.3)Gy,肝脏为(2.3±1�
聂琦刘璐刘志勇黄培林兰兴昊高海林吴清华孙晋黄鹰
关键词:间质动物安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