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880010)
- 作品数:4 被引量:32H指数:4
- 相关作者:曹东云谢利民杨南昌邱婷谢云更多>>
- 相关机构:江西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活动理论视域下远程学习目标结构之建构被引量:4
- 2013年
- 当前远程学习的课程设计普遍存在目标设计缺失的现象,这可能源于人们对远程学习目标"是何"及"如何"运作的认识不够,从而导致学习者面临学习失败的风险。探讨远程学习目标"是何"是研究"如何"的先决条件。远程学习目标结构研究,旨在探讨远程学习目标的类别及其关系。活动理论是一种重在把活动系统作为分析单位的分析模式,迄今为止经历了"中介说"、"层次说"、"要素说"三代发展历程,为人们重新认识远程学习的目标结构提供了新的视角。它提示人们可以从活动层中的"过程"与"结果"维度去认识远程学习的目标结构,并从行动层中提取描述远程学习过程目标的5个要素:主体、客体、工具、行为、时间,建构出远程学习"过程-结果"目标结构的分析框架。远程学习目标结构可以帮助学习者在学习之初对远程学习结果及实现结果的过程做出规划,为之后的目标实施及评价提供保障,规避学习失败的风险。
- 曹东云杨南昌
- 关键词:远程学习教学设计
- 文本呈现方式、认知风格、自我感受对大学生电脑屏幕阅读成绩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1
- 2013年
- 文章探讨了电脑屏幕文本呈现方式、认知风格及自我感受对大学生电脑屏幕阅读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短时间内,有经验被试电脑屏幕短篇素材的阅读成绩略优于纸质阅读成绩,其中滚屏、折叠成绩较优,超链、换页次之;认知风格与电脑屏幕阅读成绩呈显著相关;尽管自我感受不佳,在短时间内,其对有经验被试电脑屏幕短篇素材阅读成绩的影响并不显著。
- 曹东云邱婷谢云杨南昌
- 关键词:自我感受大学生电脑屏幕
- 新课改以来课程与教学研究知识增长方式的探究——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分析被引量:9
- 2014年
- 知识增长方式可成为评价新课改效果的角度之一。利用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3.5.R10及内容分析,从"问题情境"、"组织形式"角度对2001-2012年间的课程与教学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结果表明,该领域的知识生产方式出现变化:1.主题重构。从宏大、抽象主题向微小、情境化主题转移。2.机构重组。研究机构以高校为主;话语权被分解;机构间的异质合作增多。由此推论,该变化可能是研究对多元应用情境的回应;该领域知识增长初具良性的异质特征。建议今后研究应强化对知识市场需求的回应、对应用情境的观照、机构间的异质合作。
- 曹东云谢利民
- 关键词:新课改课程与教学研究
- 一种设计型学习的教学设计框架--基于美国高中“可持续发展”的课例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设计型学习是基于设计项目的学习活动,国外学者在利用其提升创新能力方面做出了长足探索。本研究在明确设计型学习的内涵、运作机制的基础上,结合美国高中"可持续发展"的课例,提炼了融合设计-探究循环、迭代设计、基于案例推理思想的教学设计框架,尝试为国内应用设计型学习方式提供实践依据。
- 曹东云谢利民
- 关键词:设计型学习可持续发展课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