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172026)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王栋张硕杨丽萍周亮王炳仁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理工大学青岛金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脱色
  • 3篇臭氧
  • 3篇传质
  • 2篇染料废水
  • 2篇废水
  • 2篇臭氧氧化
  • 1篇动力学
  • 1篇多相流
  • 1篇性能表征
  • 1篇炸药
  • 1篇散射
  • 1篇体积传质系数
  • 1篇填料
  • 1篇曝气
  • 1篇曝气塔
  • 1篇气含率
  • 1篇染料废水脱色
  • 1篇颗粒尺寸
  • 1篇颗粒尺寸分布
  • 1篇活性炭

机构

  • 4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青岛金源环境...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工程物理...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4篇王栋
  • 3篇张硕
  • 2篇杨丽萍
  • 1篇陈军
  • 1篇周集体
  • 1篇胡栋
  • 1篇董石
  • 1篇韩肇元
  • 1篇吴军见
  • 1篇姚久成
  • 1篇陈志华
  • 1篇孙珠妹
  • 1篇王宇
  • 1篇赵玉华
  • 1篇蔡庆军
  • 1篇张兴文
  • 1篇张寿齐
  • 1篇王炳仁
  • 1篇周亮
  • 1篇姚冬梅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现代化工
  • 1篇高压物理学报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炸药爆炸作用下液体破碎后颗粒尺寸分布的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对液体抛撒的液滴尺寸进行研究在军事和民用上是很重要的,国内刚开始使用激光散射仪开展此项研究工作。利用R.A.Dobbins等人的液体颗粒测量技术,研制了一套既简单又实用的测量液体抛撒过程中液滴尺寸的实验装置———激光散射仪。对于激光与液体微粒的相互作用,当微粒的反射与折射和吸收效应可被忽略时,可导出液体微粒对激光散射的光强公式。只要测量激光被微粒散射的光强,就可推算出微粒的Sauter平均直径。在使用激光散射仪测量液体抛撒液滴尺寸的实验中,用水代替爆炸抛撒液体,测量结果表明:液体抛撒二次破碎中,在固定位置测量到的云雾区液滴Sauter平均直径随测量时间的增加呈现出减小的趋势;而云雾区的宽度则随着与抛撒中心距离的增大而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云雾区前沿的液滴Sauter平均直径随着与抛撒中心距离的增加而呈现出先逐渐增大然后迅速减小的趋势。为便于比较,对燃料抛撒二次破碎进行了回收法测量和数值模拟计算,其测量与计算结果与用激光散射仪测量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胡栋韩肇元张寿齐赵玉华王炳仁陈军孙珠妹蔡庆军姚久成董石
关键词:激光散射
多相流染料废水的臭氧高级氧化脱色行为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以亚甲基蓝(MB)模拟染料废水,研究了多相流中染料的臭氧氧化脱色动力学,考察了活性炭、缓冲条件下的pH值以及羟基自由基(.OH)捕获剂对染料脱色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染料MB的臭氧氧化脱色过程符合伪一级动力学。活性炭的相界面催化作用能够促进染料的脱色,当颗粒状活性炭(GAC)浓度由3 g/L增大至15 g/L时,脱色速率呈现增大的趋势,且粉末状活性炭(PAC)催化脱色能力更强。缓冲条件下的pH增大,脱色速率明显加快,而且添加活性炭(>9 g/L)比自由基较活跃(pH=12.7)时的脱色速率常数k提高了一倍。强碱性(pH=12.7)缓冲条件下加入足够量(0.003 mol/L)羟基自由基捕获剂,结果表明HCO3-捕获自由基的能力强于叔丁醇,但由于捕获剂对自由基反应路径的控制作用依然有限,导致染料的脱色速率仍比酸性(pH=2.5)条件下快。
杨丽萍王栋张硕陈志华姚冬梅吴伟
关键词:臭氧氧化染料废水
Characterization of Hydrodynamics and Mass Transfer in Bubble Column through Analysis of Pressure Fluctuation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resent work was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 of flow regimetransition on the hydrodynami...
WU Jun-jian WANG Dong LI Li-hua YANG Yu ZHOU Ji-ti(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 Dalian Univ. of Technol., Dalian116024,PR.China)
文献传递
活性炭与pH值对臭氧化过程动力学参数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以亚甲基蓝为典型的合成大分子化合物,实验考察了pH值以及粒状非均相填料活性炭对臭氧化反应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实验证明,在充分的臭氧提供较高的传质势能下,底物的降解遵循稳定的准一级动力学。pH值可大幅度地改变反应的速率常数,碱性可导致溶解的臭氧分子生成有效自由基,进而促进与底物反应。粒状活性炭在反应过程中起到吸附、催化和缓冲三重作用。活性炭的吸附中和效应有利于体系pH维持在所需相对稳定值,可减少臭氧的反应需求量。研究推测了可能的反应机理,表明臭氧-活性炭工艺在适宜的条件下对大分子有机物的降解具有良好效果。
周亮王栋张硕樊平平
关键词:脱色传质活性炭催化
搅拌槽内传质与反应动力学及其在染料废水脱色中的应用
2006年
实验研究了搅拌槽反应器内染料(活性艳红K-2BP)的臭氧氧化脱色过程。考察了溶液pH、臭氧流量、搅拌速度对臭氧脱色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脱色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脱色过程中自由基反应起到主要作用;提高臭氧流量和搅拌速度能够显著加快脱色速度;通过对臭氧传质的测量和八田数Ha的计算,指出随着搅拌速率的增加,反应动力学区区域由慢速动力学区域转变到中速反应动力学区域。
王栋吴军见周集体王宇
关键词:臭氧氧化染料废水传质反应动力学
分散填料曝气塔多相流态分析与传氧性能表征
2012年
针对分散填料曝气塔中多相流的流态与传氧过程,实验了布气方式以及海绵和陶粒2种填料对于体系的气含率εg、流态以及气-液传质性能的影响。在表观气速U范围(0.01~0.18 m/s)内观察到81孔布气板(Φ1 mm)体系出现3个明显相区,孔数过少(25孔),或者孔间距较小(225孔)均没有明显过渡区,在湍流区(U>0.118 m/s)3种布气板的气含率没有明显差别。海绵填料体积分数εs<25%时体系的气含率没有明显变化,35%时气含率下降且过渡区提前出现。在非均相区,海绵填料明显提高了体系的传质系数KLa。陶粒填料降低了气含率,固含率对εg的影响差别不明显,同时降低了多相流体系的KLa,且随着固含率的增加KLa降低。对比多种操作条件,单位体积空气传氧能力KLa/εg无明显差别,但在81孔布气板的过渡区KLa/εg出现一个明显的极小区间,说明过渡区传氧效率较低。在特定的实验操作条件下,KLa/εg较为稳定,这为深入理解两种气泡群体的共存体系在传氧性能方面各自的权重,提供了重要的量化参考。
张硕王栋张兴文杨丽萍张新洋吴伟
关键词:表观气速气含率填料体积传质系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