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高密度等离子体物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
- 作品数:104 被引量:397H指数:11
- 相关作者:张林罗炫常冠军李波张占文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四川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核科学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超热电子与金黑腔靶作用产生硬X射线的蒙特卡罗模拟被引量:2
- 2011年
- 激光打靶产生大量麦氏分布的超热电子,与金腔靶相互作用产生硬X射线.利用蒙特卡罗方法,对超热电子在金腔靶中的传输进行了研究,模拟了在不同超热电子温度、份额下硬X射线谱的变化及在不同腔体尺寸、腔壁厚度情况下,硬X射线谱的变化情况,给出硬X射线产生效率的决定因素.利用硬X射线谱反推得到的超热电子信息与蒙特卡罗程序模拟结果相结合的方法,获得金腔内部超热电子初始信息.
- 赵学峰李三伟蒋刚王传珂李志超胡峰李朝光
- 关键词:热电子超热电子蒙特卡罗方法硬X射线
- 非共轴三阶自相关中的倍频过程影响分析
- 2010年
- 针对非共轴三阶自相关法测试中对二倍频光束的要求,采用分步傅里叶变换方法对入射高斯光束,使用KDP晶体I类匹配的二倍频过程时间波形演变规律进行数值模拟,给出二倍频光束波形仍为高斯分布的入射基频光能量范围.不同二倍频效率下基频光与倍频光脉宽比值不同,所得的三阶自相关函数脉宽则不同,导致与脉冲形状有关的半高宽度换算因子不是固定值.分析结果对三阶自相关仪的参数设计和三阶自相关法测试中的误差分析有一定理论指导意义.
- 孙志红夏彦文刘华李恪宇
- 关键词:高斯光束
- 聚芳亚胺酮空心微球的制备
- 2010年
- 利用微流体技术和双重乳液技术对大直径聚芳亚胺亚胺酮空心微球的制备条件进行了讨论。完成了微球壁厚和直径的控制研究,并讨论了密度不匹配对微球质量的影响。获得了直径0.6~2 mm,壁厚5~20.0μm的聚合物微球材料,并对微球制备过程中相分离对聚合物微球形貌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聚合物微球外表面易于进行spinodal分相,而在内表面易于进行binodal分相,因此微球内外表面具有不同的形貌结构。同批次制备微球中,平均直径±5%范围内的微球数占88%,球形度大于99%。
- 崔轶罗炫范勇恒刘磊林润雄张林
- 关键词:亚胺空心微球聚合物微球形貌结构流体技术壁厚
- 高功率激光系统空间滤波小孔等离子体特性被引量:8
- 2010年
- 为解决高功率固体激光系统空间滤波小孔堵孔问题,针对空间滤波小孔中的等离子体溅射现象,对等离子体扩散1维分布模型进行了分析。分别对铝、金和碳等3种典型材料1维分布情况及扩散速度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等离子体扩散速度大约为107cm/s。根据模拟计算结果,分析了神光Ⅲ原型装置助推放大级的堵孔风险,结果表明,在长脉冲情况下等离子体溅射造成的影响不可忽略。
- 张鑫袁强赵军普胡东霞代万俊周维蒋学君邓武张崑
- 关键词:高功率激光系统空间滤波等离子体特性固体激光系统长脉冲
- 单相纳米金属间化合物AlNi的制备及其结构特征被引量:6
- 2008年
- 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法制备单相金属间化合物AlNi的纳米微粉,通过TEM、XRD和元素化学分析等检测手段对微粒材料的显微结构、相组成和成分构成进行研究。所制备的纳米颗粒呈规则球形,粒径分布在10~40nm之间,样品中的Al、Ni原子比为49:51,颗粒基本由单相A1Ni组成。实验证实,通过控制气相反应的工艺条件可有效避免单质Al和Ni的生成。
- 韦建军吴栋唐永建吴卫东雷海乐
- 关键词:金属间化合物纳米材料自悬浮定向流法
- 新型含咔唑基聚芳亚胺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 2011年
- 以3,6-二氨基-N-(2-乙基己烷基)咔唑和二溴化芳香酮为单体,经钯催化的胺基化缩聚反应合成了三种新型的含咔唑基的聚芳亚胺[PAI-C(a)~PAI-C(c)],其结构经1H NMR,IR和元素分析表征。用DSC和TG对PAI-C的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用UV和荧光光谱对PAI-C的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AI-C均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240℃)和良好的热稳定性(Td〉480℃);PAI-C具有一定的光学性能。
- 徐真苗鲁滨徐艺胡红菊张林林润雄
- 关键词:钯催化剂咔唑热性能热性能光学性能
- 一种消除数字离轴全息零级像的实验方法被引量:14
- 2004年
- 提出一种消除数字离轴全息零级像的实验方法 这种方法是将全息衍射光栅作为分光元件 ,形成数字离轴全息记录系统 ,通过调节记录光路系统中平面镜 ,改变物光波到达CCD的入射方向而引入相移 ,从而得到不同记录参数的全息图 再通过对不同记录参数全息图的数字处理 ,即可达到零级像消除的目的 ,并对这种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 给出了利用这种方法获得的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并且具有光路系统简单。
- 吕且妮葛宝臻张以谟
- 8-羟基喹啉铝/酞菁/聚苯乙烯平面靶的激光烧蚀特性被引量:1
- 2009年
- 新型高效靶丸结构设计中,内爆靶表面引入某些有机双层薄膜结构可使部分能量沿薄膜的平面传输,使其对称压缩靶丸,实现高效的内爆。文章在PS平面靶表面蒸镀双层功能薄膜,薄膜为8-羟基喹啉铝(Alq3)/酞菁(H2Pc)或苯并咪唑苝(PV)/H2Pc。并对其进行了荧光光谱分析和激光烧蚀实验。研究表明:双层薄膜Alq3/H2Pc和PV/H2Pc产生很强的荧光淬灭;由于该结构横向传输载流子的光电特性,Alq3/H2Pc和PV/H2Pc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PS薄膜的烧蚀,且烧蚀面积分别为无涂层PS薄膜烧蚀面积的8倍和3倍。为新型高效惯性约束聚变靶的设计开发提供了一种新颖的靶丸结构。
- 王鹏张海连张林
- 关键词:惯性约束聚变激光烧蚀8-羟基喹啉酞菁
- 电化学在ICF靶制备中的新应用被引量:3
- 2010年
- 报道了近年来在电解加工技术制备理论密度金属薄膜和电沉积技术制备金属纳米丝阵列材料等领域取得的进展。采用硫酸+甲醇电解液体系获得了表面粗糙度小于30nm的钛膜。采用阳极氧化铝模板电沉积技术制备出长度约10μm、直径约300nm的金纳米丝阵列。主要讨论了电解液配方及电解加工参数的选择,金属纳米丝直径与长度的控制等问题。
- 杜凯张素银周兰方瑜张林唐永建
- 关键词:电化学惯性约束聚变电解纳米丝
- Cu-Al系纳米金属间化合物的制备被引量:4
- 2008年
- 根据ICF靶材料研究的需要,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技术制备了Cu9Al4、CuAl2和Cu4Al等金属间化合物纳米微粒,通过TEM和XRD研究颗粒的形貌、粒度和相组成。结果表明,颗粒为球形结构,粒径尺寸在20~60 nm之间。颗粒主要为IMC-Al的双相复合结构,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蒸发源金属与所制备IMC相的原子比例有对应关系,可根据需要通过调配蒸气中金属原子比例得到所期望的IMC相。
- 韦建军唐永建吴卫东
- 关键词:纳米微粉金属间化合物自悬浮定向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