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2AA214141)

作品数:11 被引量:17H指数:3
相关作者:王丽颖于永利吴秀丽万敏卫红飞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蛋白
  • 6篇融合蛋白
  • 5篇热休克
  • 5篇表位
  • 4篇疫苗
  • 4篇热休克蛋白6...
  • 3篇衣原体
  • 3篇沙眼
  • 2篇毒性
  • 2篇衣原体感染
  • 2篇抑瘤
  • 2篇抑瘤作用
  • 2篇沙眼衣原体
  • 2篇沙眼衣原体感...
  • 2篇生物学
  • 2篇体感
  • 2篇热休克蛋白
  • 2篇细胞
  • 2篇细胞毒
  • 2篇细胞毒性

机构

  • 10篇吉林大学
  • 3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扬子江药业集...

作者

  • 10篇王丽颖
  • 9篇于永利
  • 5篇吴秀丽
  • 4篇万敏
  • 4篇卫红飞
  • 3篇王燕媚
  • 3篇杨思睿
  • 3篇张培因
  • 3篇王莉
  • 2篇王艳姝
  • 2篇任淑萍
  • 2篇孙景辉
  • 2篇鲁继荣
  • 2篇田亚萍
  • 2篇杨煜
  • 1篇李元波
  • 1篇向泽敏
  • 1篇许艳
  • 1篇丛宪玲
  • 1篇李大鹏

传媒

  • 4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医学分子生物...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华西医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0
  • 3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组人乳头瘤病毒CTL表位疫苗的构建与表达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构建人乳头瘤病毒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位疫苗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应用多轮PCR的方法合成CTL表位基因序列,将其亚克隆入pET28a表达载体中,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重组蛋白质,用Western blotting对重组蛋白进行鉴定。结果:采用计算机表位预测的方法选取HPV6、11、16型的CTL表位,通过5轮PCR人工合成人乳头瘤病毒CTL表位疫苗的基因片段HPVepi,用亚克隆的方法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28a-Tat-HPVepi,并在大肠杆菌高效表达了该重组蛋白质,经Western blotting鉴定显示出特异性条带。结论:结合计算机表位预测和PCR的方法构建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了一种人乳头瘤病毒CTL表位疫苗。
王艳姝田亚萍万敏于永利王丽颖
关键词:病毒疫苗穿膜肽
HSP-沙眼衣原体MOMP T细胞表位基因的重组、原核表达和蛋白质纯化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构建热休克蛋白65(HSP65)与沙眼衣原体(C.trachomatis,Ct)主要外膜蛋白(MOMP) T细胞表位(简称ctml)融合蛋白(简称H-ctml)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表达及纯化。方法:用PCR技术获得HSP65基因和ctml基因,并分别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采用酶切与连接的方法从pMD18-T载体上获得HSP65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入pET28a表达质粒,再用相同的方法将ctml基因连接于HSP65基因片段的下游,从而完成H-ctml的基因重组。用IPTG诱导转化H—ctml表达载体的大肠杆菌,以镍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法纯化融合蛋白质。结果:构建了HSP65与ctml的表达载体pET28a-H—ctml,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构建正确。以镍金属螯合亲和层析获得纯度为98%的融合蛋白质。结论:用分子克隆技术正确构建HSP65与 Ct MOMP T细胞表位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并成功表达与纯化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融合蛋白。
杨思睿卫红飞孙景辉杨煜王燕媚鲁继荣于永利王丽颖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65衣原体沙眼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沙眼衣原体T细胞表位融合蛋白对小鼠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评价抗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T细胞表位融合蛋白疫苗(H-ctm1)对小鼠生殖道感染的保护作用。方法:6-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分为3组:H-ctm1、热灭活Ct(HK-EBs)和磷酸盐缓冲液(PBS)免疫组(每组28只,其中9只用于衣原体感染包涵体数量的检测,10只用于组织病理学观察,9只用于输卵管积水情况分析)。3组分别用H-ctm1、HK-EBs和PBS免疫。通过阴道接种Ct感染小鼠,建立Ct感染小鼠生殖道的动物模型。接种前7 d皮下注射黄体酮以增加小鼠对Ct感染的敏感性。并通过该动物模型比较3组小鼠阴道分泌物中的Ct数量、阴道组织炎症病理积分及输卵管积水情况,评价H-ctm1抗沙眼衣原体感染的能力。结果:在阴道接种Ct后第3和6天,H-ctm1和HK-EBs两免疫组小鼠阴道分泌物中Ct数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但两组均明显少于PBS免疫组(P〈0.01);在接种Ct后第9和18天,H-ctm1组小鼠阴道分泌物中Ct数量明显少于HK-EBs组(P〈0.01或P〈0.05)。在接种Ct后第6天,H-ctm1和HK-EBs组的炎症积分均明显低于PBS组(P〈0.01或P〈0.05);在感染Ct后第12天,H-ctm1组的炎症积分明显低于HK-EBs组和PBS组(P〈0.05或P〈0.01)。在感染Ct后第40天,H-ctm1和HK-EBS组小鼠均未发生输卵管积水,而PBS组9只小鼠均发生单侧或双侧输卵管积水。结论:注射H-ctm1诱导小鼠产生较好的抗Ct感染的保护性免疫,且H-ctm1的免疫原性优于Ct灭活疫苗。
杨思睿吴秀丽杨煜孙景辉鲁继荣于永利王丽颖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65疫苗
沙眼衣原体T细胞表位融合蛋白对沙眼衣原体感染小鼠的保护机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T细胞表位融合蛋白疫苗(H-ctm1)对小鼠生殖道感染保护作用的机制,为研制和开发CtT细胞表位融合蛋白疫苗奠定理论和实验基础。方法:建立阴道感染沙眼衣原体的动物模型。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实验中,将14只小鼠随机分2个实验组:H-ctm1免疫组和未免疫组(每组7只)。测量每只小鼠双侧后脚掌厚度,左后脚掌足底皮下注射蔗糖-磷酸盐运送液(SPG),右后脚掌皮下注射热灭活EB(HK-EBs),每组分别比较左右后脚掌足底厚度和足底注射前后的厚度;在流式细胞术分析实验中,将21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7只),分别为H-ctm1免疫组、HK-EBs免疫组(阳性对照)和磷酸盐缓冲液(PBS)免疫组(阴性对照)。免疫后在各组小鼠阴道内接种Ct。在阴道感染Ct后第6天取外周血对CD4+和CD8+T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DTH实验中,未免疫组小鼠左或右后脚掌注射前后足底厚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注射前或注射后左右后脚掌足底厚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免疫组小鼠注射前左右后脚掌足底厚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注射后左后脚掌足底厚度高于右后脚掌(P<0.05)。左后脚掌注射前后足底厚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右后脚掌注射后足底厚度高于注射前(P<0.05)。流式细胞术记数法测3组活化的CD4+和CD8+T细胞,H-ctm1组CD4+和CD8+T细胞阳性率均高于HK-EBs组(P<0.05或P<0.01);H-ctm1组和HK-EBs组CD4+和CD8+T细胞阳性率均高于PBS组(P<0.01)。结论:DTH参与了H-ctm1免疫小鼠的免疫应答;在H-ctm1中,HSP65的存在刺激DC细胞上调MHC(Ⅰ类途径和Ⅱ类途径)分子的表达水平,提高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表位的免疫原性。
杨思睿翟淑波吴秀丽于永利王丽颖
关键词:沙眼衣原体T细胞表位热休克蛋白疫苗
HSP65-MUC1融合蛋白中试生产工艺的优化及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的鉴定
2014年
目的优化HSP65-MUC1融合蛋白的中试生产工艺,并建立稳定的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方法通过发酵技术获得大量表达HSP65-MUC1的大肠杆菌,高压均质机破菌获得上清液,经不同浓度的饱和硫酸铵、疏水层析、离子交换层析三步纯化后,以期获得高纯度、高质量的融合蛋白HSP65-MUC1;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SP65-MUC1作用后,人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表达CD86分子的能力。结果含有pET28a-HSP65-MUC1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BL21(DE3)能有效表达目的蛋白,10 g发酵菌体经饱和硫酸铵沉淀、phenyl sepharose FF层析柱和Q FF离子交换层析柱纯化后,可获得413.7 mg、纯度高达96%的目的蛋白;同时与阴性对照相比(10.13%±0.89%),纯化的HSP65-MUC1能显著提高DC细胞表面CD86分子的表达(29.98%±1.02%)。结论 HSP65-MUC1的中试生产工艺得到了有效的优化,同时鉴定了其生物学活性,从而为临床研究提供基础。
张成张海龙苏晓庆罗毅樊琦昊罗琪玲谢丽李元波杨莉
关键词:生物学活性
卡介苗作为抗肿瘤重组蛋白疫苗佐剂的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卡介苗(BCG)能否增强抗肿瘤疫苗HSP-MUC1的特异性抑瘤作用,从而将BCG开发为肿瘤疫苗的新型佐剂。方法:动物水平上,BCG和HSP-MUC1共免疫小鼠,观察BCG能否增强HSP-MUC1所激发的特异性抑瘤作用。细胞水平上对BCG发挥佐剂作用的机制进行探讨,将BCG和HSP-MUC1共刺激树突状细胞(DC),观察BCG能否协同HSP-MUC1刺激DC表面的CD86分子表达的上调;并对DC培养上清中IL-6、TNF-α的水平进行测定。结果:BCG+HSP-MUC1组小鼠的肿瘤重量显著地低于HSP-MUC1组(P<0.05)。细胞学试验显示,BCG能够显著增强HSP-MUC1对DC的激活作用,使DC表面的CD86分子显著上调。BCG+HSP-MUC1组的DC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6、TNF-α的水平显著地高于HSP-MUC1组(P<0.05)。结论:BCG能够显著地增强HSP-MUC1的抗肿瘤活性,具有肿瘤疫苗佐剂的良好功效。
任淑萍万敏丛宪玲吴秀丽王莉卫红飞王燕媚于永利王丽颖
关键词:卡介苗树突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抑瘤作用
接种卡介苗对热休克蛋白65-MUC1抗原肽融合蛋白抑瘤作用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接种卡介苗对热休克蛋白65-MUC1抗原肽融合蛋白(HSP65-MUC1)所激发的抑瘤作用的影响。方法:给经卡介苗免疫后产生HSP65抗体的小鼠注射HSP65-MUC1融合蛋白3次,然后给小鼠接种MUC1阳性的B16肿瘤细胞,观察HSP65-MUC1融合蛋白对MUC1阳性的B16肿瘤细胞在已产生HSP65抗体的小鼠体内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HSP65-MUC1能够显著抑制MUC1阳性的B16肿瘤细胞在已产生HSP65抗体小鼠体内的生长,HSP65-MUC1组小鼠的肿瘤重量和体积显著地低于PBS组。结论:接种卡介苗并不影响HSP65-MUC1所激发的对MUC1阳性B16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任淑萍万敏卫红飞王莉于永利王丽颖
关键词:卡介苗融合蛋白免疫复合物
一种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热休克融合蛋白方法的建立
2005年
包木胜高新王莉李大鹏张培因于永利王丽颖
关键词:ELISA检测双抗体夹心特异性免疫应答MUC1VNTR表位肽
热休克蛋白65-MUC1抗原肽融合蛋白效力测定方法的建立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建立热休克蛋白65(HSP65)MUC1抗原肽(HSP65MUC1)融合蛋白的效力测定方法。方法从人外周血中分离出单核细胞,并用人IL4和GMCSF将其诱导为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iDCs),将HSP65MUC1融合蛋白加载至iDC中继续培养2d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树突状细胞(DCs)表面CD80、CD83和CD86等的表达。结果HSP65MUC1融合蛋白能使iDCs表面的CD80、CD83和CD86等表达上调,其中CD86的表达上调程度与其加载HSP65MUC1融合蛋白的量成正相关。结论通过检测对人iDCs表面CD86表达的刺激作用来检测HSP65MUC1融合蛋白效力的实验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周期短和重复性好等优点。
向泽敏吴秀丽万敏邓平于永利王丽颖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MUC1蛋白抗原肽融合蛋白效力
结核杆菌HSP65与HBcAg表位融合基因的构建和表达
2004年
目的构建一种能够激发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方法选取HBV核心抗原18-27氨基酸CTL表位,用PCR的方法融合在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HSP65下游,并将此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pET15b中表达。结果 已经构建出热休克蛋白-乙型肝炎核心抗原表位(HSP-HBV-ME)融合基因,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出融合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印迹分析证明所表达的蛋白质是HSP-HBV-ME融合蛋白。结论利用PCR法构建融合基因是一种简单、快速的方法,而且可以在构建过程中对密码子进行优化,从而达到高效表达重组蛋白的目的。
邵明玉张培因卫红飞杨世杰王丽颖于永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