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作品数:29 被引量:232H指数:8
相关作者:贾志军王炳赟韩琳范广洲范广州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开放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 9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8篇气候
  • 7篇降水
  • 5篇蒸散
  • 5篇三江平原
  • 5篇气候变化
  • 5篇巴丹吉林
  • 5篇巴丹吉林沙漠
  • 4篇蒸散量
  • 4篇作物
  • 4篇作物系数
  • 4篇南缘
  • 4篇季风
  • 3篇豆田
  • 3篇蒸散模型
  • 3篇沙尘
  • 3篇沙尘暴
  • 3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
  • 3篇环流
  • 3篇尘暴

机构

  • 30篇成都信息工程...
  • 10篇中国气象局成...
  • 8篇中国科学院
  • 3篇陕西省气象局
  • 2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兰...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黑龙江省气候...
  • 1篇河南省气候中...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四川省农业气...
  • 1篇四川省气候中...
  • 1篇四川省都江堰...
  • 1篇空军装备研究...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7篇贾志军
  • 3篇吕世华
  • 3篇范广洲
  • 3篇王炳赟
  • 3篇李万元
  • 3篇范广州
  • 3篇韩琳
  • 2篇王鸽
  • 2篇董一平
  • 2篇余莲
  • 2篇李跃清
  • 2篇鲍文
  • 2篇周定文
  • 2篇冯鑫媛
  • 2篇封彩云
  • 1篇史小康
  • 1篇田辉
  • 1篇董孝斌
  • 1篇陈超
  • 1篇刘晓东

传媒

  • 4篇高原山地气象...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大气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沙漠
  • 1篇高原气象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林业资源管理
  • 1篇能源研究与信...
  • 1篇气象水文海洋...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2篇2014
  • 1篇2013
  • 8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冷锋天气过程大气边界层特征与颗粒物污染被引量:6
2014年
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边界层铁塔梯度观测、湍流观测和PM10浓度资料,分析一次典型冷锋天气过程兰州大气边界层结构和湍流输送特征及其与PM10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冷锋过境前边界层有逆温层出现。随着锋面过境,逆温层完全被破坏、消失,混合层迅速发展,边界层低层温度和湿度垂直梯度变得很小,风速垂直梯度则明显增大;PM10浓度先升后降。冷锋过境时垂直湍流输送强烈,经向和纬向动量均向下输送。动量下传使地表尘沙大量扬起,造成冷锋过境初期颗粒物浓度骤升。
冯鑫媛王式功
关键词:冷锋颗粒物大气污染湍流输送
21世纪青藏高原气候时空变化评估被引量:29
2011年
在对比分析IPCC第4次评估报告所采用的23个气候模式输出、ERA40再分析气温资料和GPCP降水资料的基础上,运用选取的11个模式输出资料,以集合平均的方法,结合动力降尺度数据,分析中等排放情景下21世纪青藏高原气温和降水变化的时空分布。11个模式集合结果表明:相对于2008年而言,21世纪中期青藏高原年均气温和降水变化幅度为1.98℃和0.06 mm/d,而21世纪末,增温幅度达到3.93℃,年平均降水率变幅为0.24mm/d。动力降尺度资料分析显示,未来100年高原气候总体预估增温趋势明显,有显著变湿的趋势,但降水变化的空间分布十分不均匀,且模拟的不确定性较大。
程志刚刘晓东范广洲白爱娟王炳赟
关键词:动力降尺度气候变化气温降水青藏高原
巴丹吉林沙漠西南缘不同强度降水的基本气候特征
2019年
经分析巴丹吉林沙漠西南缘降水的强度、雨量、频次及空间尺度,发现:1) 夏(冬)季各级强度降水发生最多(少)、雨量最大(小),春、秋季相当;各季都是越强的降水越少发生;冬季较强降水所致雨量总是较小,其余三季都是中雨所致雨量最大;2) 各季各级强度降水的雨量和频次都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尤其在暖季,海拔越高,较强(弱)降水的贡献越大(小)。3) 各季都是尺度越大的降水越少发生;所有尺度的降水都以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秋季相当;尺度较大(小)的降水在夏(冬、春)季的配额较大;平均而言,夏季降水的空间尺度最大,秋季次之,冬季最小。4) 在任何季节,海拔越高的地方越易成为降水中心,相对而言,民乐在各季成为降水中心的可能性远高于其它测站。5) 四季都是降水中心强度越大其空间尺度也越大,但大尺度强降水很少发生,冬季更是以弱降水为主。
李万元范广州李跃清
关键词:降水强度降水频次雨量
西北地区太阳总辐射的气候学计算及分布特征被引量:8
2011年
利用西北地区1960~2009年25个日射站观测资料和163个常规气象站日照百分率资料,建立用日照百分率拟合太阳总辐射的估算式,对西北地区太阳总辐射量进行拟合计算,并探讨其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西北地区1960~2009年太阳总辐射年总量整体呈中间高、两边低的空间分布特征。高值区位于青海柴达木盆地地区以及新疆东部和甘肃西部的青、新、甘三省交界地区,最大值在青海格尔木。2个低值区分别位于陕西和甘肃南部的秦岭以南地区以及新疆天山地区,最小值在陕西安康。从各月的空间分布情况看,各月西北地区中部的高值区和西部的低值区位置有较大变化,特别是中部的高值区具有明显的北移南撤的变化特征;东部的低值区位置无明显变化。
冯鑫媛龙清怡王海霞
关键词:太阳总辐射气候学计算
南充特色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模式研究
2012年
南充市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成绩明显,主要体现在水电和户用沼气利用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为能源结构合理化、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持。但农村地区在可再生能源方面仍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农村地区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意义及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条件分析,认为以生物质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具有南充特色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
李洁鲍文
关键词:农村可再生能源
南亚高压多年平均变化特征被引量:2
2013年
为了掌握南亚高压活动变化的一般规律,为中长期天气预报提供新的预报思路。利用Fortran数据处理及DrADS等绘图工具处理1960~2010年NCEP/NCAR逐日及月平均再分析高度场资料,水平分辨率为2.5°×2.5°经纬网格,并依据大气环流观测事实及天气学原理,系统地分析了南亚高压多年平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亚高压强度、中心位置经纬度及东伸脊点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具体表现如下:从当年1—7月一翌年1月,南亚高压中心强度呈由弱-最强-弱的波动变化特征;冬季南亚高压主体位于西太平洋,而在春季北跳上亚洲大陆,但未形成闭合高压中心,夏季南亚高压主体位于亚欧大陆-西太平洋,成为100hPa上最强大最稳定的闭合环流系统;冬季,其主体位置东退至120。E以东的洋面。南亚高压初次形成闭合中心的时间为5月第1侯;初次上青藏高原的平均时间是6月第1候;退出亚洲大陆的时间为11月第2侯。南亚高压东伸脊点的东西位移在夏季的7月和8月也有周期为10天左右的明显振荡周期变化特征。
黄蕾毛文书高楷祥雷天行
关键词:气象学气候特征
稻秆调理剂对泔脚蚯蚓堆肥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为探究稻秆调理剂对泔脚蚯蚓堆肥的影响,分别设置A、B、C、D、E、F 6种蚯蚓堆肥处理进行试验,并对堆肥过程中各组分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泔脚蚯蚓堆肥中加入稻秆调理剂可降低堆肥的全盐含量,混合物腐熟后不会对植物产生盐分毒害作用,且堆肥原料全部为泔脚时可显著提高堆肥TP;泔脚与稻秆体积比为9∶1时可显著降低堆肥毒性,但TK易损失;泔脚与稻秆体积比为8∶2时可显著促进堆肥中氮素的增长;泔脚与稻秆体积比为7∶3时微生物和蚯蚓对有机质的降解效果最佳;泔脚与稻秆体积比为5∶5时TP易流失。综合考虑,泔脚与稻秆体积比为8∶2或7∶3时蚯蚓堆肥效果较佳。
刘耀源邹长武张达鑫乔玉红殷蔚雯王小叶李凤琳
关键词:泔脚稻秆蚯蚓堆肥
三江平原典型下垫面 FAO Penman-Monteith 模型适用性分析被引量:16
2014年
提高蒸散量估算精度对于研究地表能量和水分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涡度相关系统测量值和小气候观测资料,比较分析了FAO Penman-Monteith模型对三江平原典型下垫面沼泽湿地、水稻和大豆田蒸散量的模拟效果,以探讨模型在该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作物系数采用FAO推荐值时,FAO Penman-Monteith模型对沼泽湿地蒸散量的模拟值明显高于测量值,平均高估81.8%,模拟效率(ME)为负值,说明该模型不适用于沼泽湿地;该模型能够模拟水稻和大豆田蒸散量季节变化,且对稻田的模拟效果明显优于大豆田.沼泽湿地、水稻和大豆田3种类型下垫面的作物系数(Kc)值与叶面积指数(LAI)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大豆田的Kc值还与饱和水汽压差(VPD)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依据线性回归方程校正K,值后,FAOPenman-Monteith模型对沼泽湿地、水稻和大豆田估算精度均显著提高,平均偏差(MBE)为-0.1~0.3 mm·d^-1,均方根误差(RMSE)为0.50~0.67 mm·d^-1,ME为0.69~0.85,对水稻田蒸散量的模拟效果最好.无论是否校正作物系数,FAO Penman-Monteith模型都适用于模拟三江平原稻田蒸散量,如果用于模拟沼泽湿地和大豆田蒸散量,则必须要校正作物系数.
贾志军韩琳王鸽张通顺
关键词:作物系数三江平原
中国西南地区地面平均相对湿度变化分析被引量:21
2016年
本文利用1966-2013年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月值数据集中的相对湿度数据,采用线性拟合、Mann-Kendall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中国西南地区的相对湿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西南地区年平均相对湿度值为66.44%,其中1966-2000年其值呈微弱上升态势,2000-2013年下降较快,从68%降至62%。年均相对湿度年际变化的突变检验可知在1990-2000年增长较快,在2007年发生突变;小波分析显示其存在约为3a和7a的短周期,以及约24a的长周期。月平均相对湿度的年内变化呈"单峰单谷"型,谷值57.62%出现在3月,峰值74.82%出现在9月。进入新世纪以来,年均相对湿度快速下降至62%,非常接近61.8%的人体最佳舒适程度,表明该地区居民可获得更好的舒适感,气候宜居条件变好。
李瀚韩琳贾志军王炳赟陈兴也
关键词:气候变化人体舒适度
三江平原大豆田湍流热通量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明确大豆田地表湍流热通量变化特征及其规律,为阐明大豆田地表能量平衡奠定基础。【方法】以三江平原大豆田为研究对象,基于涡度相关数据分析大豆生长季地表湍流热通量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地表水分平衡和地表能量分配特征及其主控因子。【结果】大豆田地表潜热和感热通量日变化均表现为明显的单峰特征。潜热通量季节变化特征明显,一般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达到最大值,其与净辐射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但当降水量较少时也与降水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大豆田地表感热通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亦与净辐射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但感热通量Hs和Hs/Rn均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大豆生长季内降水总量明显大于蒸散总量,但降水分布不均也会使得短期内出现水分收支亏缺。2005—2007年,大豆田波文比季节变化特征不完全相同,波文比与降水量和叶面积指数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三江平原大豆田潜热和感热通量单峰日变化特征显著,生长季内大豆地表水分盈余。净辐射、降水量和植被发育是影响大豆田潜热和感热通量以及能量分配的主要因子。
贾志军黄耀
关键词:大豆田潜热通量感热通量水分平衡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