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00462)
- 作品数:17 被引量:95H指数:7
- 相关作者:黄国强李洁唐夏张秀梅张灵燕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广西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高浓度钙离子胁迫对褐牙鲆幼鱼鳃黏液细胞数量、超微结构及分泌方式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高浓度钙离子(37.5±0.1)mmol/L胁迫对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鳃黏液细胞数量、超微结构及分泌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钙离子组实验鱼鳃弓黏液细胞的数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高浓度钙离子组和对照组实验鱼鳃丝黏液细胞的超微结构相同,未成熟黏液细胞呈棒状,具发达的高尔基体和粗面内质网,细胞核近圆形,位于细胞底部,细胞顶膜在鳃上皮组织表面凹陷形成分泌腔,成熟黏液细胞体积较大,呈圆形,黏液颗粒排列紧密,充满整个细胞,基质密度大,细胞器位于细胞底部,细胞核形状不规则;高浓度钙离子组和对照组实验鱼鳃丝黏液细胞的分泌方式相同,均为顶浆分泌,但高浓度钙离子组实验鱼黏液细胞分泌活动旺盛,大量黏液正在向胞外排放,而对照组黏液细胞的黏液分泌量较少。研究认为,褐牙鲆幼鱼对高浓度钙离子胁迫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
- 张灵燕张秀梅姜明
- 关键词:CA2+褐牙鲆显微结构超微结构
- 温度操作对褐牙鲆幼鱼的生长和能量分配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0年
- 实验对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在温度胁迫及温度调整后的生长与能量分配进行了研究。驯养于17.5℃的褐牙鲆幼鱼分别在8.5℃(T8.5),13.0℃(T13.0),17.5℃(T17.5),22.0℃(T22.0)和26.5℃(T26.5)养殖10 d后,除T22.0处理的褐牙鲆幼鱼除以干重表示时与T17.5和T26.5处理差异不显著外,以湿重、蛋白质和能量表示的鱼体重均显著大于其他处理。所有处理调整养殖温度至22.0℃继续养殖,由于不同温度造成的生长差异在30 d内可获得完全补偿。在不同温度养殖期间,摄食量少和分配于生长的能量减少是导致低温处理(T8.5和T13.0)生长慢的主要原因,而T17.5和T26.5生长慢的主要原因是分配在生长的能量较少。低温处理分配于生长的能量较少主要是由于其粪便损失和用于呼吸的能量比例较多,而高温处理则主要是由于排泄损失的能量比例较高导致生长能减少。温度调整后的第2个10 d,T8.5,T13.0,T17.5和T26.5的摄食量都显著比T22.0多,而温度调整后的30 d内不同处理的总摄食量没有显著差异,个体水平上的摄食能在生长、粪便、排泄、呼吸上的分配也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补偿生长的获得主要依靠阶段性的提高摄食量。在温度调整后的30 d内,T8.5,T13.0,T17.5和T26.5的幼鱼单位体重日摄食能和生长能都比T22.0多,表现出明显的补偿生长现象。对于整个实验期间而言,T8.5的幼鱼摄食比其他处理少,但由于其排泄和呼吸损失的能量比例较少,因此分配于生长的能量比例比其他处理略多。养殖在不同温度的褐牙鲆幼鱼会在身体蛋白质和能量含量上产生差异,在实验结束时T8.5和T26.5的能量含量与对照组仍有显著差异。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褐牙鲆幼鱼对温度变动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短期的温度变动不会对其长期生长产生显著影响。
- 黄国强韦柳枝张秀梅张沛东
- 关键词:褐牙鲆温度胁迫身体成分
- 褐牙鲆幼鱼GH、IGF-I、STC、RNA/DNA和糖原含量对盐度操作的响应被引量:2
- 2013年
- 对不同盐度胁迫10d后盐度调节至19后恢复期间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血浆生长激素(GH)、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司登尼亚钙素(STC)及肌肉和肝脏中RNA/DNA比值和糖原含量变化进行实验监测。结果表明:血浆GH质量浓度在整个实验期间未出现明显差异。IGF-I质量浓度在高盐处理始终较低,只在实验结束时恢复至对照处理水平,而低盐胁迫处理的IGF-I质量浓度则在恢复期间明显高于对照处理。胁迫期间低盐处理STC质量浓度显著低于对照处理和高盐处理,但是在恢复期间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而高盐胁迫处理则下降至显著低于其余两个处理水平。除在胁迫结束时低盐处理的肝脏RNA/DNA高于其余两个处理外,在其他时间肌肉和肝脏的RNA/DNA在不同处理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肝脏和肌肉糖原含量在所有时间上不同处理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 刘旭佳黄国强李洁唐夏张灵燕
- 关键词:褐牙鲆GHSTC
- 褐牙鲆幼鱼工厂化养殖密度优化软件的初步实现被引量:1
- 2009年
- 为解决当前褐牙鲆(Paralicthys olivaceus)工厂化养殖过程中对养殖密度难以把握的问题,在水温(20.0±0.4)℃、空气充氧与纯氧充氧模式下,探讨溶解氧和养殖密度对小规格(1.26±0.45)g与较大规格(14.00±2.10)g褐牙鲆幼鱼生长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分析这2种规格褐牙鲆幼鱼的最适养殖密度,并通过线性回归法,建立了褐牙鲆幼鱼最适养殖密度的标准曲线。运用.NETC#开发了在Windows系统下运行的褐牙鲆幼鱼工厂化养殖密度优化软件,初步实现在人机交互界面上对褐牙鲆幼鱼合理养殖密度的查询。
- 董晓煜张秀梅黄国强张沛东
- 关键词:褐牙鲆工厂化养殖
- 不同溶氧水平对褐牙鲆幼鱼呼吸行为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被引量:7
- 2013年
- 通过控制每个水族箱的水流供应,将溶解氧(DO,Mean±SE)分别控制在(2.24±0.24)mg/L、(3.14±0.24)mg/L、(4.27±0.18)mg/L、(5.38±0.25)mg/L、(6.94±0.14)mg/L,研究其对养殖40d的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呼吸行为和血液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束时,幼鱼的鳃重和体重比值未出现明显差异,只在最高溶解氧含量处理组略微低于其余处理组。平均呼吸频率随溶解氧含量的下降明显提高,每次呼吸鳃盖的伸展幅度随溶解氧含量的下降明显加大,头部上抬的鱼的比例随溶解氧含量的降低而增加。血液中血红细胞含量、血红蛋白含量、单个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均呈现与溶解氧含量负相关趋势。单个红细胞体积未表现出与溶解氧的明显关系,只有溶解氧为3.14mg/L的处理体积明显大于其他处理。4mg/L左右的溶解氧含量对褐牙鲆幼鱼而言可能是溶解氧正常水平与缺氧的临界范围,而呼吸频率、鳃盖伸展幅度和抬头比例的大幅提高可以作为水体缺氧的行为判断依据。褐牙鲆幼鱼为适应溶解氧含量下降,血液摄取和携带氧气的能力提高。
- 黄国强李洁柳意樊
- 关键词:褐牙鲆溶解氧红细胞血红蛋白
- 高温—最佳温度循环对褐牙鲆生长、能量分配和身体成分的影响被引量:8
- 2010年
- 环境温度短周期波动对鱼类的生长和能量代谢有重要影响,实验在室内可控条件下,对褐牙鲆幼鱼在经历高温-最佳温度循环的生长与能量分配进行了研究。在为期40d的实验中,驯养于20℃的褐牙鲆幼鱼在每个为期10d的循环中分别经历0d(H0)、2d(H2)、4d(H4)、6d(H6)和8d(H8)的26.5℃高温胁迫后,剩余的天数恢复到最佳温度(20℃)下养殖。实验结束时,经历不同天数高温胁迫的各处理组的褐牙鲆幼鱼以干重、湿重、蛋白质和能量表示的鱼体重均显著小于对照组(H0)。实验期间摄食量少和分配于生长的能量减少是导致经历高温胁迫的处理生长减慢的主要原因。经历高温胁迫的处理组的摄食量都显著低于对照组,但摄食率、消化率以及饲料转化效率都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经受高温处理的H2、H4和H6组分配于生长的能量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但H4组的能量损失于粪便最多,H6组的能量损失于排泄的比例最高。H8组褐牙鲆幼鱼个体分配于生长的能量比例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代谢消耗的能量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经历不同温度循环处理的褐牙鲆幼鱼单位体重日摄食能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但分配于生长的能量却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褐牙鲆幼鱼对高温-最佳温度循环的适应能力较差,生长受到温度周期波动的抑制。
- 李洁黄国强张秀梅韦柳枝唐夏
- 关键词:褐牙鲆摄食饲料转化效率
- 盐度驯化对褐牙鲆幼鱼渗透压调节和能量代谢的影响被引量:6
- 2013年
- 将体重(20±1.8)g的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以不同的盐度日变幅由盐度33驯化至盐度5和47。结果表明,褐牙鲆幼鱼血清渗透压与驯化到的盐度均呈明显的正相关性。以日变幅3.5驯化至5和47的过程中,鳃丝Na+-K+-ATP酶活力均呈升高趋势,以其他变幅驯化则鳃丝Na+-K+-ATP酶活力无显著变化。以日变幅7驯化,褐牙鲆幼鱼血清渗透压达到稳定的时间均为2d。以日变幅14,驯化至5后,达到稳定的时间为4d,驯化至47,实验期间内未达到稳定。以不同盐度日变幅驯化至5和47后,在之后的适应期间,不同处理Na+-K+-ATP酶活力的变动趋势均不同。实验中未发现驯化过程中及驯化到高盐度和低盐度后适应阶段褐牙鲆幼鱼的耗氧率与鳃丝Na+-K+-ATP酶活力有明显相关性。褐牙鲆幼鱼的氧氮比在盐度驯化过程中均出现下降和波动,在适应阶段均未恢复至对照水平。研究结果为丰富褐牙鲆适应环境盐度的机制提供了资料,可为增养殖中进行盐度驯化提供参考。
- 黄国强张灵燕李洁唐夏
- 关键词:褐牙鲆盐度驯化渗透压调节NA+-K+-ATP酶能量代谢
- 水生动物补偿生长现象及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5年
- 水生动物补偿生长现象及机制的研究对探讨其适应多变的水环境适应策略和提高其养殖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是近30年来水生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对水生动物营养性胁迫及恢复生长期间的生理生态变化,以及补偿生长的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还对环境胁迫引起的水生动物补偿生长现象及机制的研究进行总结。总体而言,水生动物的补偿生长研究已涉及到群体、个体、组织器官、生化和分子水平,但是仍需更多的研究成果来补充完善其理论体系。
- 黄国强李洁唐夏张灵燕
- 关键词:水生动物
- 溶解氧含量变动对褐牙鲆幼鱼生长及其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以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为对象,研究其在不同溶解氧条件下的生长及生长指标的变化,探讨褐牙鲆幼鱼血浆激素的内分泌调节机制,为深入研究鱼类适应溶解氧变动环境的机制提供资料。【方法】采用实验生理生态学方法,研究水体溶解氧含量变动对褐牙鲆幼鱼生长、生长激素GH的分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Ⅰ的分泌、RNA/DNA比值以及糖原含量的影响。【结果】低溶氧(2mg/L-S2、4mg/LS4)胁迫的10d内,褐牙鲆幼鱼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但低溶氧胁迫导致的生长减缓可在溶解氧含量恢复至对照组(7.5mg/L-S7.5)水平后10d内获得完全补偿。胁迫期间,血浆GH和IGF?Ⅰ的含量在不同处理组间没有显著差异,在恢复的第10天,S7.5的GH含量显著高于S2及S4,其他不同处理组的血浆GH和IGF?Ⅰ含量未出现显著差异。胁迫和恢复期间不同处理组的肝脏RNA/DNA比值均未出现显著差异。低溶氧处理的肌肉RNA/DNA比值在胁迫期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但在恢复生长的第20天显著高于对照组。胁迫结束时,低溶氧处理的肝糖原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恢复期间的第10天和20天时高于对照组,随后恢复至对照组水平。不同处理组的肌糖原含量在胁迫和恢复期间均未出现显著差异。在恢复阶段的第10天,GH含量出现显著差异,其含量与生长速率呈负相关关系,而RNA/DNA含量在实验期间与褐牙鲆幼鱼的生长未表现出明显相关性。【结论】受短期低氧胁迫的褐牙鲆幼鱼能够在恢复正常溶氧后短期内获得完全补偿生长,但相关生化指标未表现出与生长变化的显著相关性。
- 黄国强熊向英李洁唐夏
- 关键词:褐牙鲆溶解氧生长激素
- 溶解氧水平对褐牙鲆幼鱼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查明溶解氧含量下降对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能量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测定褐牙鲆幼鱼在溶解氧由7.4mg/L下降至0.9mg/L过程中耗氧率、排氨率、氧氮比以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结果】随着溶解氧含量(DO)降低,褐牙鲆幼鱼耗氧率呈"U"型变化,氧氮比呈倒"U"型变化,褐牙鲆幼鱼肌肉中丙二醛(MDA)含量增加,尽管肌肉和肝脏中过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有增强的趋势,但由于体内产生过多的活性氧自由基,使得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脂质过氧化物增多,机体仍表现出氧化损伤。【结论】褐牙鲆幼鱼的能量代谢指标和部分氧化应激指标对溶解氧含量下降有明显反应,可作为判断溶解氧含量是否对褐牙鲆产生胁迫及调控养殖水体溶解氧含量的依据。
- 李洁唐夏张灵燕黄国强
- 关键词:能量代谢氧化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