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8151802003000002)

作品数:8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张仁利耿艺介高世同黄达娜李晓恒更多>>
相关机构: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管圆线虫
  • 6篇广州管圆线虫
  • 3篇细胞
  • 3篇抗体
  • 3篇克隆
  • 2篇单克隆
  • 2篇单克隆抗体
  • 2篇循环抗原
  • 2篇嗜酸
  • 2篇线虫感染
  • 2篇粒细胞
  • 2篇抗原
  • 2篇广州管圆线虫...
  • 1篇单抗
  • 1篇单克隆抗体检...
  • 1篇德国小蠊
  • 1篇登革病毒
  • 1篇登革热
  • 1篇动物宿主
  • 1篇多克隆

机构

  • 8篇深圳市疾病预...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作者

  • 8篇张仁利
  • 7篇李晓恒
  • 7篇黄达娜
  • 7篇高世同
  • 7篇耿艺介
  • 2篇王敬忠
  • 2篇张倩
  • 2篇张艳炜
  • 2篇谢旭
  • 2篇吴双
  • 1篇朱兴全
  • 1篇赵霞
  • 1篇胡章立
  • 1篇许少坚
  • 1篇谭京广
  • 1篇邓平建
  • 1篇陈木新

传媒

  • 3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寄生虫与医学...
  • 1篇国际医学寄生...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5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深圳市鼠类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状况调查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了解深圳市广州管圆线虫鼠类终宿主自然感染的情况,为该地区广州管圆线虫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采样,对捕获鼠的血清进行广州管圆线虫IgG抗体检测,解剖其心、肺组织进行虫体检查。用卡方检验比较各组感染状况。结果共调查深圳市4个行政区鼠类331只,检出广州管圆线虫IgG抗体阳性鼠50只,阳性率为15.10%。心、肺病原学查见广州管圆线虫阳性鼠40只,阳性率为12.08%。捕获的鼠种98%是褐家鼠,感染率为15.38%;而其他鼠种共捕获6只,未查获感染鼠。雌鼠和雄鼠的感染率分别为23.33%和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成年鼠的感染率高于幼年鼠(P〈0.01)。各行政区鼠类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市优势鼠种褐家鼠是本地区广州管圆线虫病的重要传染源。
黄达娜耿艺介谢旭高世同李晓恒王敬忠张仁利
关键词:鼠类广州管圆线虫
深圳市广州管圆线虫动物宿主感染状况调查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了解深圳市广州管圆线虫宿主淡水螺和鼠类动物自然感染情况。方法分层随机抽样采集深圳4个行政区域的淡水螺类和鼠类,人工消化法分离检查螺内的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结合心肺病原学检查和血清抗体法检测,调查鼠类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状况。结果共调查深圳市4个行政区螺类358只、鼠类331只,检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阳性螺76只、阳性鼠50只。捕获的阳性螺种为亚马逊瓶螺和褐云玛瑙螺,阳性鼠均为褐家鼠。两种阳性螺的总阳性率为39.79%,种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788),但大螺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小螺(χ2=10.06,P=0.002)。针对鼠类的血清学抗体检查法具有与病原学心肺解剖法相当的诊断价值,褐家鼠的广州管圆线虫IgG抗体阳性率为15.38%,未成年鼠的感染率明显低于成年鼠(P<0.001),雌鼠和雄鼠的感染率分别为22.22%和9.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9,P=0.002)。结论深圳市广州管圆线虫的主要淡水螺中间宿主为亚马逊瓶螺和褐云玛瑙螺,主要终宿主为优势鼠种褐家鼠。媒介宿主的感染率较高,是深圳地区广州管圆线虫病重要传染源。
耿艺介黄达娜谢旭邓平建高世同李晓恒王敬忠谭京广张仁利
关键词:流行病学研究
登革疫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1年
近几十年来,伴随着登革病毒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广泛传播,登革热发病率猛速增长,威胁着世界40%人口的生命健康,成为了各国政府,社会各组织关注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当今迫切需要一种安全、有效的登革疫苗。目前已研发了一系列登革疫苗候选株,其中主要包括减毒活疫苗、重组嵌合疫苗和DNA疫苗,并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尽管登革疫苗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得到一种许可疫苗应用于临床。本文就登革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许少坚张仁利
关键词:登革热登革病毒减毒活疫苗DNA疫苗
德国小蠊细胞色素P450 CYP4G19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构建细胞色素P450CYP4G19基因部分片段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其表达,纯化表达的融合蛋白并制备CYP4G19多克隆抗体。方法应用RT-PCR扩增CYP4G19基因部分片段,产物经T-A克隆、测序鉴定,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镍离子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后,免疫小鼠,获得多克隆抗体,ELISA及Western-blot检测多抗的效价及特异性。结果从德国小蠊cDNA中克隆出一段771bp的亲水性基因片段,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出约32000Mr、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P450重组蛋白。将纯化、复性的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得到了滴度高于1∶106的高效价多克隆抗体。Western-blot显示此多抗能与32000Mr的重组蛋白特异结合,并能识别天然的德国小蠊微粒体P450蛋白。结论利用原核表达的CYP4G19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制备出效价高、特异性强的抗德国小蠊CYP4G19多克隆抗体,为下一步关于德国小蠊CYP4G19蛋白表达特性及其抗药性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工具。
赵霞张仁利耿艺介黄达娜高世同李晓恒胡章立
关键词:德国小蠊细胞色素P450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
应用12D5和21B7单克隆抗体检测广州管圆线虫循环抗原的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制快速诊断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的金标层析检测试剂。方法双抗体(12D5和2187)夹心ELISA检测实验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大鼠、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病例血清循环抗原(CAg),同时将12D5和2187单抗点样于固相的硝酸纤维膜上,以胶体金一proteinA为标记物制备金标免疫层析试剂快速检测实验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大鼠、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病例血清循环抗原。结果经鉴定单抗12D5为IgG1,2187为IgM,两株单抗同时识别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相对分子质量55×10^3的蛋白,12D5和2187双抗体夹心ELISA和金标层析法对实验感染广州管阋线虫的大鼠血清巾CAg检出率为100%(48/48),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病例血清CAg检出率为100%(32/32),与日本血吸虫、肝吸虫、肺吸虫、旋毛虫、蛔虫、包虫病例血清无交叉反应,与健康人血清无反应。结论12D5、2187双抗体夹心ELISA和金标层析法对感染广州管圆线虫人和动物血清中CAg检测的特异性强,金标层析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判读容易,不需特殊设备,且敏感性高,能够确定现症感染。
黄达娜陈木新耿艺介李晓恒高世同张仁利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单克隆抗体
广州管圆线虫单抗结合抗原定位分布及在免疫诊断上的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 研制广州管圆线虫单克隆抗体诊断循环抗原提高诊断的特异性.方法 将广州管圆线虫分泌性抗原免疫小鼠,免疫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为杂交瘤细胞,用广州管圆线虫阳性患者血清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培养阳性的杂交瘤细胞分离制备单克隆抗体命名为12D5和21B7,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析12D5和21B7单抗结合抗原在广州管圆线虫体内的分布,并用筛选的双12D5和21B7单抗进行抗体夹心ELISA检测实验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大鼠、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病人血清循环抗原(CAg),用其他寄生虫抗原鉴别单抗的特异性,并与抗体检测比较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经鉴定单抗12D5为IgG1,21 B7为IgM,两株单抗同时识别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相对分子质量为55 × 103的蛋白,两个单抗针对的抗原分布在虫体肠表面,12D5和21 B7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实验感染的广州管圆线虫的大鼠血清中CAg检出率为100%(48/48),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病人血清CAg检出率为100%(32/32),与日本血吸虫、肝吸虫、肺吸虫、旋毛虫、蛔虫、包虫病人血清无交叉反应,与健康人血清无反应 而用抗原检测32个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病人的抗体检出率为75%(24/32),同时抗体检测与其他寄生虫出现一定的交叉反应.结论 12D5和21 B7单抗结合的抗原为肠相关抗原,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感染广州管圆线虫人和动物血清中CAg检测的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优于抗体检测试剂,并能够确定现症感染.
张仁利陈木新耿艺介黄达娜吴双高世同李晓恒朱兴全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
阿苯达唑治疗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的免疫学效应研究
2011年
动态观察小鼠人工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并接受阿苯达唑治疗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循环抗原CAg、IL-5水平变化,探讨阿苯达唑治疗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的免疫学效应。将1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组成4组:实验组、感染未给药对照Ⅰ组、未感染给药对照Ⅱ组、健康对照Ⅲ组。动态计数各组小鼠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采用单抗金标层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循环抗原CAg和血清IL-5,并用RT-PCR方法验证脾细胞IL-5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发现,实验组和对照Ⅰ组小鼠相比于对照Ⅱ组和对照Ⅲ组的各项指标变化有所差异,实验组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在第4周达到高峰后随即下降,至第7周已与对照Ⅱ、Ⅲ组无显著性差异。对照Ⅰ组则在第2周开始出现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加一直持续至整个实验周期。实验组的广州管圆线虫CAg阳性率和血清IL-5水平的高峰期和恢复期也均比对照Ⅰ组提前,同时IL-5mRNA表达水平也呈现相应的变化。本研究结果提示阿苯达唑可改变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小鼠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循环抗原、IL-5血清浓度等免疫学效应的变化趋势。
耿艺介黄达娜高世同李晓恒张倩张艳炜张仁利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阿苯达唑嗜酸粒细胞循环抗原白细胞介素-5
3例接触蛙类致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的病例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 对3例因生食青蛙致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的病例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感染途径和流行特点。方法 从2006-2010年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门诊检测出的42例广州管圆线虫IgG抗体阳性病例资料中整理出3例因接触蛙类而感染本病的病例,对其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浓度、病变部位CT及MRI和血清免疫学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接触青蛙的3例广州管圆线虫病例均为广东本地感染,因生食青蛙或用蟾蜍肉贴敷疮疡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和头痛。3例循环抗原CAg均为阳性,其中1例10 d前生食青蛙者IgM抗体阳性。而肝吸虫、肺吸虫、包虫、囊虫、弓形虫和裂头蚴抗体均为阴性。结论 接触蛙类是广州管圆线虫病感染的重要途径,感染后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和血清学特征。
黄达娜耿艺介张倩高世同李晓恒吴双张艳炜张仁利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病嗜酸性粒细胞血清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