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6JJD770015)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张生屈胜飞张宪文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屠杀
  • 4篇南京大屠杀
  • 4篇大屠杀
  • 2篇侵华
  • 1篇学术价值
  • 1篇战争
  • 1篇政治
  • 1篇政治意义
  • 1篇日本侵华
  • 1篇日本侵华战争
  • 1篇日军
  • 1篇松井石根
  • 1篇侵华日军
  • 1篇侵华日军南京...
  • 1篇侵华战争
  • 1篇外交
  • 1篇外交档案
  • 1篇粮食储备
  • 1篇难民
  • 1篇井石

机构

  • 4篇南京大学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张生
  • 1篇张宪文
  • 1篇屈胜飞

传媒

  • 2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阅江学刊
  • 1篇民国研究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南京大屠杀时期的粮食问题研究
2010年
'民以食为天',粮食在任何时候都是民生的根本。地处江南鱼米之乡的南京,和平时期罕有粮食匮乏之虞。然而,1937年8月中旬以后,日军的轰炸使得正常的粮食生产和流通秩序受到冲击,而日军占领南京后的残暴统治更使南京的粮食供应出现危机。一方面,战争造成部分平民被迫放弃正常的生产生活,流离失所,成为难民,造成粮食的减产;另一方面,战争使得正常的跨区域粮食贸易中断,粮食流通受阻,造成依赖粮食贸易的城市出现粮食供应的紧张。日军暴行之下。
董为民
关键词:南京大屠杀安全区粮食储备松井石根
南京大屠杀时期难民生活状况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中国难民始终承受着食物奇缺与遭受屠杀的双重威胁。当面对食物与死亡的两难抉择时,人们普遍表现出难以言表的复杂心理,甚至有人在食物与道德之间权衡徘徊。从总体上看,以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为代表的慈善团体是难民主食的主要提供者,他们的行为从侧面反映了侵华日军的非人道行为,并证明了中国人民的顽强生命力。
屈胜飞张生
关键词:南京大屠杀难民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的学术价值与政治意义被引量:3
2007年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事件已过去了70年,然而,日本政府至今对那场给中国和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侵略战争不能有正确的认识,也从未向中国政府和人民正式道歉;日本的右翼势力则竭力美化侵略战争,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因此,中国学者有责任揭示侵华战争中日本暴行的真相。由南京大学历史学者担纲编写的《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的公开出版,就是对日本政府对待侵略战争态度的严正批判和对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南京大屠杀事实的有力回击。该书已出版的28卷共计1500万字的史料包括了来自加害者、受害者和第三方的各种史料,后续的20卷将在2007年出齐。该书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张宪文
关键词:日本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德国视角”——以德国外交档案为中心被引量:15
2007年
所谓“德国视角”,是指以外交人员为主体的德国人群体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观察、记述和分析。其中,德国驻华大使馆南京办事处政务秘书罗森,办事处行政主管沙尔芬贝格,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南京国际安全区官员拉贝、克勒格尔、施佩林等人,担当了主要角色。“德国视角”的核心价值,是以大量无可辩驳的一手资料,证明了日军在南京屠杀、奸淫、抢劫、纵火的罪行。在翔实记录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军人遭受的苦难的同时,德国人士注意到了大屠杀对中国人抗战意志和爱国精神的激发作用。与德国人士一起,英美人士也是当时南京国际救援的主力,“英美视角”和“德国视角”之间存在广泛的互动,它们互相补充、互相印证。“德国视角”反映了德国人士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当然,它也以德国利益为依归。由于德国在华人士与希特勒在德国利益的理解和取舍上存在重大分歧,他们在赢得中外人士一致赞誉之后,迅速在历史舞台上消失。
张生
关键词: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