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SC12E001)

作品数:7 被引量:34H指数:3
相关作者:舒大刚吴龙灿任利荣钟雅琼汪舒旋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宜宾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周易
  • 2篇经学
  • 1篇修心养性
  • 1篇学术史
  • 1篇学术史意义
  • 1篇养性
  • 1篇张之洞
  • 1篇政治
  • 1篇政治社会
  • 1篇中国传统学术
  • 1篇儒学
  • 1篇三书
  • 1篇尚书
  • 1篇师生
  • 1篇师生交往
  • 1篇蜀学
  • 1篇述论
  • 1篇提要
  • 1篇体用不二
  • 1篇中体西用

机构

  • 7篇四川大学
  • 3篇宜宾学院

作者

  • 6篇舒大刚
  • 2篇吴龙灿
  • 1篇任利荣
  • 1篇汪舒旋
  • 1篇钟雅琼

传媒

  • 1篇湖湘论坛
  • 1篇周易研究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文化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

  • 5篇2014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庙学合一”:成都汉文翁石室“周公礼殿”考被引量:16
2014年
建立于西汉景帝末年的成都文翁石室,是当时最早由地方政府建立的以传播儒学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同时又是祭祀孔子等儒家代表人物的场所。东汉后期,高又在石室旁重建周公礼殿,用来祭祀孔子、孔门弟子、历代名儒,以及自盘古、伏羲、神农以下的历代圣君贤臣和治蜀有功的历代先贤,正式形成"庙学合一"体制,是当时全国第一所由政府建立的祭祀先圣、先师、先贤的专门建筑。这一体制在成都一直保持着,中间虽然在宋末元初、明末清初遭到破坏,但不久又得以恢复。文翁石室以及周公礼殿,是成都地区传授知识的最高学府,也是当地最权威的寄托精神信仰的神圣家园。"庙学合一"的格局对后世中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学校建制影响甚大,对历史上的教育制度、礼乐制度以及地方文化建设,曾起到过重要推动作用。
舒大刚任利荣
关键词:府学
风云际会的晚清新经学转型——张之洞与廖平的师生交往及其学术史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前人有见于张之洞和廖平学术面相之异,而未深究张廖学术实质之同,或以避免"逼贿"、"惧祸"之嫌疑而曲为辩说,反而遮蔽张廖契合之真相。张廖师生爱国尊儒、援西护中,在晚清经学转型过程中,前期殊途同归,后期若合符节,在回应"古今中西"之争、重建中国文化主体性的共同努力中做出卓越贡献,奠定了新经学基本范式,彰显了中国传统永恒的普适价值和非凡的当代意义。在中国文化百年劫难之后的今天,我们仍然无逃于"古今中西"之争问题意识,因而由张廖奠定的、"中体西用"为特征的新经学范式,也是最可借重和极富启发性的中国文化重建和当代儒学复兴的基础理论。
吴龙灿
关键词:张之洞中体西用
汉代巴蜀经学述论被引量:7
2013年
汉代巴蜀经学兴起于文景之世,文翁奖励儒学教育,领先全国以"七经"造士,于是七经之学盛行巴蜀,经学人才辈出。两汉巴蜀经学以易学、小学最盛,《诗》、《书》之学次之,而《礼》、《春秋》、《孝经》、《论语》之学亦有可观。巴蜀学者不满当时章句之儒"碎义逃难"、"违背孔真"的现象,自严遵始融《易》《老》于一炉,扬雄创拟经新篇,从而构成汉代巴蜀经学独辟蹊径、自成体系之特色。汉末巴蜀经学与巴蜀地域政治经济命运密切关联,今古兼治,扬马击郑,于是以杨门之学和谯氏之学为代表的通经致用之学和谶纬学大兴。
舒大刚吴龙灿
关键词:蜀学经学汉代
儒学当代复兴之路被引量:3
2014年
儒学是自古以来圣贤体用不二、道器不离、彻上彻下的政治社会、历史文化智慧的结晶,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和中国传统学术中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学术,历代儒学大师针对中国国情提出了修心养性、治国安邦、社会和谐的系列解决办法,
舒大刚吴龍燦
关键词:儒学中国传统学术体用不二政治社会文化智慧修心养性
顾炎武“孝悌”论管窥--立足于《日知录》的考察被引量:1
2014年
顾炎武提倡"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主张"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在其代表作《日知录》中,既有博赡通贯、详究本原的实事求是的严密考据,也有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践履笃实的道德提倡。《日知录》反复推崇"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并对历史和现实中的不忠不孝的行为进行了无情鞭挞。只有充分关注顾炎武"孝悌"思想的研究,才能完整地展现出顾炎武的学术和思想体系。
舒大刚汪舒旋
关键词:伦理思想忠孝《日知录》
《周易》复卦卦辞“七日来复”新诠被引量:2
2014年
考察历代易家关于复卦"七日来复"的各种解释,可以发现诸家之说虽然各皆有理,但是都未能切合上古社会的历史实际。本文通过探讨上古"十日并出"、"以火纪时"以及汉儒"十二辟卦"等说法,认为"七日来复"实际蕴含着一段人类认识自然、模拟自然的历史记忆,其中依稀保留着中国古代历法史上久被遗忘的"十日历"("十月历")的事实,所谓"七日"者正是"七月"的古称,与临卦"八月有凶"正好前后呼应。
舒大刚钟雅琼
苏东坡“经学”三书提要被引量:4
2013年
苏轼既是著名文学家,也是很有造诣的经学家,他积平生精力撰成《易传》、《书传》和《论语说》三书,是北宋"蜀学"的重要代表作,也是至今尚可考述最早的宋人经学著作之一。三书撰成之日,苏轼自己十分看重,以为"此生不虚过",相期为后世学人有以知道自己学术思想的重要成果。然而诸书由于受北宋党禁影响,一直很少版刻传世,直到明代中叶,其《易》《书》二传才与其弟苏辙的经学著作结集为《两苏经解》(其《论语说》竟不可得)行世。然而古往今来整理和研究之者,殊甚寥寥。为提请学人更多关注和深入研究苏轼的经学成就,兹对三书的撰著过程和主要内容特予提要,以便读者对三书的原貌及其流传过程获得更多的感性知识。
舒大刚
关键词:经学周易尚书论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