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6JJD770009)

作品数:18 被引量:59H指数:4
相关作者:李恒宋丙涛耿明斋刘东勋潘美薇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经济管理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7篇公共
  • 6篇公共经济
  • 5篇劳动力
  • 4篇农村
  • 4篇农耕
  • 4篇经济学
  • 4篇公共经济学
  • 3篇农业
  • 3篇资本
  • 3篇文化
  • 3篇文明
  • 3篇劳动力流动
  • 3篇绩效
  • 3篇工业化
  • 3篇比较优势
  • 3篇产业结构
  • 2篇人力资本
  • 2篇人力资本积累
  • 2篇剩余劳动力
  • 2篇剩余劳动力转...

机构

  • 23篇河南大学

作者

  • 10篇李恒
  • 7篇宋丙涛
  • 3篇刘东勋
  • 3篇耿明斋
  • 1篇陈蕾宇
  • 1篇潘美薇

传媒

  • 4篇黄河文明与可...
  • 3篇河南大学学报...
  • 2篇国际贸易问题
  • 2篇现代财经(天...
  • 1篇当代经济研究
  • 1篇软科学
  • 1篇经济经纬
  • 1篇学习与实践
  • 1篇中国名城
  • 1篇工业经济
  • 1篇平顶山学院学...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09
  • 9篇2008
  • 7篇200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河农耕文明辉煌和衰落的制度性和经济性原因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东西方文明比较曾经引起了社会科学家们的普遍关注,但并没有引起经济学界的足够重视。传统文化的回归在东亚大陆激起了层层涟漪,却没人能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其与现代文明的关系进行分析。本文从公共经济制度变迁的角度,考察了整个农耕文明演变的历史。本文的结论表明,农耕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公共经济制度变迁的第一次飞跃,而以文官官僚体制为特色的黄河文明则是其中最为有效的创新与尝试。
宋丙涛
关键词:黄河文明公共经济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黄河沿岸地区农耕经济的结构变迁被引量:1
2008年
黄河沿岸地区是我国具有悠久农耕历史和深厚传统文化积淀的地区,这一区域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存在稳定性,工业化所需要的内部动力和外部条件一直未能提供,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又强化了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性质,从而导致这一区域的劳动生产率低下,经济发展长期处于生存经济状态。通过研究黄河沿岸地区农耕经济体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农耕经济的制度性质及自我实施规则,并分历史上土地地主所有制和当前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个时期讨论了农村劳动力流动所带来的农耕经济的结构变迁。
李恒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流动农耕经济市场化进程
河南省经济增长的比较优势检验——工资水平与劳动生产率的综合考察
2008年
河南省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职工工资在全国属于很低的水平,经过长足的发展,劳动生产率也大幅度提高。使用工业部门的人均产出、人均资本、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对各省份劳动生产率差异影响的计量分析表明,在全国分工格局中,河南省具有明显的劳动力比较优势。但河南省在以前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走着一条重工业发展速度高于轻工业且'重重轻轻'的工业化路径,这是严重偏离比较优势战略的高成本工业化路径。因此,河南省应该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刘东勋
关键词:比较优势经济增长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公共经济学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近年来,有关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问题再次引起了学界的热烈争论,大家普遍认为,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在社会隔离状态下非均衡发展的模式再也无法持续下去。但对中国为何长期实行社会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如何才能废除户籍制度的研究却并不多见。从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角度探讨了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制度障碍,揭示了户籍制度难以割舍的公共产品需求结构方面的历史原因,分析了作为工业化基础与现代化标志的城市化可能带来的公共产品供给的规模经济效应,并对取消户籍制度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探索。
宋丙涛潘美薇陈蕾宇
关键词:城市化户籍制度公共产品
外出务工、消费导向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被引量:2
2007年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产业结构升级同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而且这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机制.分析了外出务工所带来的农村地域消费结构与消费理念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机制,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李恒
关键词:外出务工消费结构
农业区工业化的一般理论分析
2007年
工业化有原生和次生两种发展模式,不管是哪种发展模式,工业化的起点都是农业。采用高度抽象的分析方法,研究在纯农业的基础上工业从农业分离为独立产业以及由传统手工业转变为现代大工业所需要的各种条件,给出欧洲为什么会发生产业革命而中国没有发生产业革命的综合解释,为研究农区工业化和经济社会转型奠定理论基础,这对工业化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耿明斋
传统文明现代化转型的公共经济学解释
文明转型的原因曾经引起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然而,由于个人主义方法论的影响,经济学未能很好地解释现代文明的产生过程。本文试图从人类更为原始的种群生存目标出发,讨论人类的集体经济活动模式与利他性的公共经济活动规律。本文用公共...
宋丙涛
关键词:文明转型公共经济学
劳动力流动与传统农区经济社会转型问题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劳动力流动在传统社会转型中的作用具有复杂性,对文献的梳理表明,劳动力流动在城乡二元结构转换、农村社会分层、农业发展、非正式制度建设以及人力资本积累等多个方面产生作用,但人们对于这些作用的机理和效果仍存在一定的分歧。而从对现状描述到专题研究的深入、多学科交叉以及由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则是这一主题研究的发展趋势。
李恒
关键词:劳动力流动经济社会转型
黄河农耕文明辉煌和衰落的制度性和经济性原因分析
东西方文明比较曾经引起了社会科学家们的普遍关注,但并没有引起经济学界的足够重视。传统文化的回归在东亚大陆激起了层层涟漪,却没人能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其与现代文明的关系进行分析。本文从公共经济制度变迁的角度...
宋丙涛
关键词:黄河文明公共经济
文献传递
产业集聚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转移能力、转移模式与绩效评价被引量:9
2008年
作为中间性网络组织,产业集聚具有内在的人力资本积累机制,这提供了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良好视角。产业集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效应包括对农村劳动力的吸聚效应和教育培训效应,这也形成了基于产业集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两个顺次递进的阶段。这一过程是通过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能力来实现的,所以它不但是顺市场机制的过程,而且具有产业针对性和区域关联性,从而实现了产业发展、区域发展与人力资本积累的有机结合。
李恒
关键词:产业集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力资本积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