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D89B18)

作品数:27 被引量:281H指数:9
相关作者:黄国勤徐华马静蔡祖聪李祖章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江西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10篇经济管理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0篇农业
  • 17篇可持续发展
  • 15篇农业可持续发...
  • 6篇中国农业
  • 5篇稻田
  • 5篇土壤
  • 4篇生产技术
  • 4篇生产技术研究
  • 4篇改革开放30...
  • 4篇CH
  • 4篇CH4排放
  • 3篇循环农业
  • 3篇施肥
  • 3篇水稻
  • 3篇农业发展
  • 2篇有机肥
  • 2篇生态
  • 2篇双季稻
  • 2篇水稻生长
  • 2篇水稻土

机构

  • 14篇中国井冈山干...
  • 10篇江西农业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江西省农业科...
  • 3篇教育部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20篇黄国勤
  • 5篇蔡祖聪
  • 5篇马静
  • 5篇徐华
  • 4篇张广斌
  • 4篇李祖章
  • 3篇刘光荣
  • 2篇张晓艳
  • 2篇刘秀梅
  • 1篇秦江涛
  • 1篇侯红乾
  • 1篇冀建华
  • 1篇刘益仁
  • 1篇纪洋
  • 1篇刘增兵
  • 1篇李小平
  • 1篇孙卫民
  • 1篇程建峰
  • 1篇刘彬彬
  • 1篇周卫

传媒

  • 6篇耕作与栽培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土壤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江西农业学报
  • 2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科技和产业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2009中国...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9篇2009
  • 11篇2008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农业发展研究Ⅲ——趋势与对策被引量:1
2008年
为有效克服农业发展进程中的一系列资源、生态与环境等问题,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分析认为,我国今后农业的发展趋势应为: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优质化、多样化、综合化、高效化、生态化和国际化,同时还提出了应对这"十化"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黄国勤
关键词:农业发展趋势农业发展模式农业发展对策农业可持续发展
模拟酸雨对水稻生长与水稻土养分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采用温室盆栽水稻喷淋模拟酸雨实验,研究不同pH值(2.5,3.5,4.5,>5.6)的酸雨对水稻生长和水稻土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雨的影响下,除喷淋pH 4.5酸雨外,其余酸雨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均下降了9.1%~16.7%;不同浓度的酸雨对土壤碱解氮的影响不大,但速效钾在喷淋酸雨后相对基础土样下降了33.9%左右;土壤速效磷含量相对基础土样提高了21.3%~40.5%;土壤有效硫的含量随着酸雨pH的降低而升高;喷淋酸雨后土壤中的交换性钙、镁相对基础土样分别上升了27.6%~36.3%和3%~21%。酸雨对水稻茎叶氮的吸收影响不大,但水稻稻粒中全氮的含量会随着酸雨pH的降低而升高;酸雨不利于水稻茎叶对养分磷的吸收,但pH 2.5的酸雨会促进稻粒对磷的吸收;酸雨有利于水稻茎叶对养分钾的吸收,但不利于稻粒对养分钾的吸收;水稻茎叶和稻粒中全硫的含量会随着酸雨pH的降低而升高。水稻在pH 2.5的酸雨影响下显著减产,喷淋了pH 3.5酸雨的水稻其千粒重、结实率和实粒数都是最高的,表明pH 3.5的酸雨对水稻产量的提高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唐先干李祖章
关键词:模拟酸雨水稻生长水稻土养分土壤有效硫速效磷含量
不同施氮量下双季稻连作体系土壤氨挥发损失研究被引量:32
2012年
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研究双季稻连作体系不同施氮量下土壤氨挥发损失。结果表明:早稻氨挥发损失主要发生在施肥后的15d内,第3~5d出现峰值,损失总量为N 22.60~162.0 kg/hm2,损失率为29.29%~52.32%;晚稻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的11d内,第3 d出现峰值,损失总量为N 22.35~141.4 kg/hm2,损失率为35.75%~46.82%;早、晚稻各生育期及连作周期的氨挥发量均与施氮量呈显著线性关系。
王淳周卫李祖章刘秀梅孙刚夏文建王秀斌刘光荣
关键词:水稻土氨挥发施氮量
江南丘陵区循环农业的模式、途径与技术被引量:4
2010年
循环农业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江南丘陵区是我国重要农业区,发展循环农业既有优越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又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从农田内循环、"五业"(农、林、牧、副、渔)间循环、城乡间循环等3个层次,对江南丘陵区循环农业的主要模式、途径与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为推进南方有关省、区、市循环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黄国勤罗奇祥李祖章
关键词:循环农业农业可持续发展
论作物轮作的效益被引量:17
2008年
作物轮作是我国一项传统而古老的农业增产技术,是现代"循环农业"的重要技术之一。作物轮作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从12个方面对作物轮作的效益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概括和分析,可供有关方面进一步研究作物轮作和生产实践推广应用作物轮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黄国勤
关键词:作物轮作循环农业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稻田CH_4排放量估算研究综述被引量:19
2009年
稻田是大气CH4的重要排放源,对中国稻田CH4排放量做出准确估算是中国CH4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估算稻田CH4排放的方法主要有四种:根据田间测定结果或特定的排放系数和该值代表的稻田面积外推计算;将水稻的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折算系数与模型相结合进行估算;根据新投入到土壤的有机碳量或原有土壤有机质碳折算;机理模型计算。其次,还有模型与GIS技术、其他方法相结合估算。稻田CH4排放在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的变异性是估算结果不确定性的主要驱动因素。统计分析显示中国稻田CH4排放量为8.4(7.2~9.5)Tga-1。
张广斌马静徐华蔡祖聪
关键词:稻田CH4排放
中国农业发展研究Ⅱ——现状与问题被引量:32
2008年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正面临着3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资源、生态与环境问题,包括资源锐减、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环境污染、农业灾害和生物多样性衰退等;二是农业可持续能力问题,表现在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科技支撑能力不强、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农民素质普遍较低、地区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三是粮食与食物安全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亟待研究对策和采取措施。
黄国勤
关键词:粮食安全食物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业发展研究Ⅰ——成就与代价被引量:2
2008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经历了传统农业发展阶段(1949~1957年)、农业缓慢发展阶段(1958~1977年)、农业快速发展阶段(1978年至今)3大发展阶段,每一阶段均取得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巨大成就。但也必须看到,在农业发展取得成就的同时,我国各地农业资源、生态、环境也付出了“代价”,尤其是实行改革开放30年来,农业(包括工业等相关产业)所付出的“生态代价”是沉重的。为了今后我国农业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必须走出一条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道路,即“可持续农业”之路、“生态农业”之路、“循环农业”之路。
黄国勤
关键词:农业发展生态代价农业可持续发展
冬季土地管理对稻季CH_4产生、氧化和排放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通过室内培养和田间试验测定了冬季休闲、种麦和淹水处理水稻生长期CH4的产生潜力、氧化潜力及其排放通量,以探讨冬季土地管理对后续稻季CH4产生、氧化和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休闲与种麦处理间CH4产生潜力无显著差异(P>0.05),但2者均显著低于淹水处理(P<0.05);各处理间CH4氧化潜力无显著差异(P>0.05),土壤中NH4+-N含量可能是较冬季土地管理更为重要的影响CH4氧化潜力的因素;休闲处理CH4平均排放通量显著高于种麦处理(P<0.05),但2者均显著低于淹水处理(P<0.05)。冬季持续淹水稻田CH4产生潜力显著高于冬季排水稻田是其CH4排放量远高于冬季排水稻田的原因。冬季土地管理对稻季CH4排放的影响主要受CH4产生潜力而非CH4氧化潜力的限制。
张广斌张晓艳马二登马静徐华蔡祖聪
关键词:CH4排放通量土地管理
江西省双季稻田多作复合种植系统的能值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粮食问题一直都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探寻高效的种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粮食产量是目前最为迫切的研究内容。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来看,实行多熟种植模式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在朝着多熟种植的方向发展。1987年,美国著名生态学家H.T.Odum提出能值分析理论来探讨陆地复杂生态系统的功能原理和模拟技术,并将其扩展到人类所参与的生态、环境乃至社会经济系统。20世纪80年代以来,应用能量投入产出来衡量不同熟制或不同复种方式优劣已为国内外农业工作者重视并广泛应用,有助于调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自然资源的科学评估与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论文将阐明双季稻田冬季复种模式系统中的资源利用和投入与产出效益,为南方双季稻田冬季复种模式的耕作制度改革、农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为全面推进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科技支撑,为国家和地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与农村繁荣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大田定位试验的原始数据和相关统计年鉴资料为基础,采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对江西省余江县双季稻田7种复种模式系统中的经济产量折能、光合生产力、光能利用率、投入产出、运行效率和环境负荷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冬季复种模式下的作物经济产量折能为217.5×106-229.7×106 kJ·hm-2,均大于冬季休闲模式(T1)的213.5×106 kJ·hm-2,其中T4、T6和T7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以T6的增幅最大(8.5%)。T6处理在2008—2010年间均表现出最高的能量增幅,具有很好的优势和稳定性。冬季复种模式的光合生产力(11.99—14.03 g·m-2·d-1)和光能利用率(1.46%—1.70%)极显著高于T1(10.55 g·m-2·d-1和1.28%),平均增幅为14.4%—34.8%,以T3为最高(34.8%)。光合生产力和�
孙卫民黄国勤程建峰刘彬彬
关键词:双季稻田复种轮作能值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