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YF07112)

作品数:5 被引量:52H指数:4
相关作者:白成科于凤俞君如郑鹏李桂双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种质
  • 2篇黄芩
  • 2篇核心种质
  • 2篇分子标记
  • 2篇ISSR
  • 1篇多倍体
  • 1篇遗传多样性分...
  • 1篇诱导率
  • 1篇愈伤
  • 1篇愈伤组织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设计
  • 1篇正交设计优化
  • 1篇脂溶性
  • 1篇脂溶性成分
  • 1篇山茱萸
  • 1篇水仙
  • 1篇秋水仙素
  • 1篇秋水仙素诱导
  • 1篇种质库

机构

  • 5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西北濒危药材...

作者

  • 5篇白成科
  • 3篇于凤
  • 2篇郑鹏
  • 2篇李桂双
  • 2篇俞君如
  • 1篇文苗苗
  • 1篇张龙进
  • 1篇刘强

传媒

  • 1篇种子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中药材
  • 1篇植物研究
  • 1篇西安文理学院...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红车轴草种子脂溶性成分GC-MS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红车轴草种子中的脂溶性成分,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和鉴定脂溶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同时运用N,N-二苯基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清除法和β-胡萝卜素漂白法对红车轴草种子脂溶性成分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GC-MS法研究分析表明,红车轴草种子中共分离鉴定出6种脂溶性成分,包括亚油酸(29.64%)、(Z)-6-十八烯酸(14.60%)、棕榈酸(5.91%)、硬脂酸(3.24%)、三十烷酸(0.49%)和草酸葵基-丙基酯(0.17%).抗氧化活性分析表明,红车轴草种子脂溶性成分对DPPH的自由基清除率IC50为17.97 mg/mL,0.04和0.08 mg/mL的β-胡萝卜素漂白法的抗氧化速率分别为29.9%和32.1%,均显著低于阳性对照BHT(96%),说明红车轴草种子脂溶性成分的抗氧化活性较低.以上结果将对提取红车轴草种子脂溶性成分分析、提取分离和综合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郑鹏俞君如白成科
关键词:红车轴草种子脂溶性成分GC-MS抗氧化活性
正交设计优化北重楼ISSR-PCR体系被引量:15
2011年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L9(34)的方法,最终建立了北重楼ISSR-PCR的优化反应体系,即20μL反应体系中包含1×buffer,dNTP 175μmol.L-1,Prim er 0.8μmol.L-1,Mg2+1.4 mmol.L-,Taq酶2.5 U及模板DNA 80 ng。适宜的扩增程序为95℃预变性5 m in;94℃变性40 sec,55℃退火45 sec,72℃延伸90 sec,40个循环;72℃延伸7 m in,4℃保存。该优化体系的建立,将为北重楼及其近缘种的系统学和种质资源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奠定基础。
张龙进白成科
关键词:ISSR-PCR分子标记
秋水仙素诱导黄芩多倍体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以浓度为0.01%,0.05%,0.1%,0.2%,0.5%的秋水仙素浸泡黄芩种子24、48、72 h和96 h,统计种子发芽率;此外,在黄芩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浓度为5、10 mg/L和15mg/L的秋水仙素,进行黄芩多倍体的诱导。种子发芽和诱导愈伤形成芽后,取二者幼芽分别固定和制片观察,统计秋水仙素诱导黄芩产生的多倍体细胞率。结果表明:0.01%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24、48、72 h)黄芩种子,随着时间的延长,种子发芽率提高;当浓度高于0.05%时,种子发芽率降低,但规律不明显。染色体压片观察表明,以浓度0.1%秋水仙素浸泡处理黄芩种子24 h的多倍体细胞诱导率最高,可达49.2%;培养基中添加秋水仙素能够明显促进愈伤组织和芽的形成,但多倍体细胞诱导率仅为9.7%。以上结果表明,种子浸泡或培养基添加秋水仙素均能诱导黄芩根尖或愈伤产生多倍体细胞,但要获得纯合的四倍体或多倍体植株,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李桂双刘强于凤白成科
关键词:黄芩多倍体愈伤组织秋水仙素诱导率
基于ISSR分子标记技术构建黄芩核心种质的方法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构建黄芩核心种质。方法:采用ISSR标记技术对不同来源地的40份黄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依据最小遗传距离逐步抽样法构建了核心种质资源。结果:筛选出的15个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248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比率达97.17%,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353,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819,等位基因数(NA)为1.964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617,表现出高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中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64~0.80之间,除个别种质外,40个种质聚类结果与地区来源有较高的一致性。随着抽取种质数目的减少,多态性比率降低明显,但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变化较小,Nei′s遗传多样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还有所增加;抽样3构建的核心种质最具代表性,抽样数是抽样前的30%左右,多态位点比率是抽样前的96.8%,Nei′s遗传多样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等参数还有所增加。结论:基于ISSR分子标记技术构建黄芩核心种质的方法是可行的,可以作为进一步构建黄芩核心种质库的方法。
白成科文苗苗于凤李桂双
关键词:黄芩ISSR核心种质
山茱萸种质资源的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与初级核心种质库的构建被引量:19
2009年
采用ISSR标记技术对不同来源地的48份山茱萸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依据最小遗传距离逐步抽样法构建了该初级核心种质资源库。结果显示:筛选出的13个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190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比率达93.16%,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02 5,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59 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25 0。聚类分析表明,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65-0.90之间,除个别种质外,48个种质聚类结果与地区来源有较高的一致性。随着抽取种质数目的减少,多态性比率明显降低,但种质库遗传多样性参数变化较小;抽样3构建的初级核心种质库最具代表性,抽样数是抽样前的30%左右,多态位点比率是抽样前的96.0%。
白成科俞君如于凤郑鹏
关键词:山茱萸ISSR核心种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