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34051)

作品数:70 被引量:1,484H指数:25
相关作者:翟裕生邓军彭润民王建平杨竹森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9篇天文地球
  • 3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7篇成矿
  • 24篇矿床
  • 14篇地质
  • 14篇矿集区
  • 11篇铜陵矿集区
  • 8篇找矿
  • 8篇成矿系统
  • 7篇地质学
  • 7篇金矿
  • 5篇地球化
  • 5篇地球化学
  • 5篇岩浆
  • 5篇硫化物
  • 5篇流体
  • 5篇成矿特征
  • 4篇铜矿
  • 4篇金矿床
  • 4篇块状硫化物
  • 4篇矿物
  • 4篇火山

机构

  • 33篇中国地质大学...
  • 15篇中国地质大学
  • 1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1篇吉林大学
  • 5篇安徽省地质矿...
  • 4篇南京大学
  • 4篇石家庄经济学...
  • 3篇北京科技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广州大学
  • 1篇桂林工学院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云南财贸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吉林省地质矿...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17篇邓军
  • 17篇翟裕生
  • 13篇彭润民
  • 12篇王建平
  • 10篇王庆飞
  • 10篇杨竹森
  • 9篇孙忠实
  • 8篇刘家军
  • 8篇蒙义峰
  • 8篇侯增谦
  • 7篇田世洪
  • 7篇曾普胜
  • 7篇黄定华
  • 6篇徐文艺
  • 5篇杨立强
  • 4篇王训诚
  • 4篇高帮飞
  • 4篇李红阳
  • 3篇王彦斌
  • 3篇姚孝德

传媒

  • 13篇矿床地质
  • 12篇地学前缘
  • 6篇Acta G...
  • 4篇现代地质
  • 4篇地质科学
  • 4篇岩石学报
  • 4篇Scienc...
  • 3篇地质与勘探
  • 3篇中国科学(D...
  • 2篇黄金
  • 2篇中国地质
  • 2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矿业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吉林地质
  • 1篇地质找矿论丛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3篇2007
  • 12篇2006
  • 9篇2005
  • 28篇2004
  • 3篇2003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岩石压磁效应与成矿元素预富集-富集的对应关系被引量:2
2007年
岩石压磁效应是构造应力作用的产物,根据压磁与应力二者转换计量公式和压磁矢量特性,探求压磁效应与成矿元素预富集-富集的对应关系:①压磁系数和磁化率的变化强度与断裂规模和矿床大小相对应,磁化强度大的岩石有利于金元素的富集,抗磁性矿种和铁磁性矿种分别集中与磁斥力和磁引力有内在联系;②粘滞剩磁和剩磁矫顽力是压磁不可逆性的两个重要参数,对成矿阶段所出现的抗磁性与顺磁性矿物交替规律、岩体转动使磁铁矿和黄铜矿二者对顶分布、基性程度高比重大的矽卡岩矿物呈反向分带序列的存在等都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③含金量高的黄铁矿和方铅矿等硫化物矿石条带常平行于石英脉分布,是受压磁的大小、方向和应力三者作用的共同控制;④压磁效应和岩石粒化有利于成矿元素的富集;⑤压磁引起的电磁波效应有利于对围岩矿质的萃取和深部铁磁性元素的富集。基于压磁三重特性(与应力转换性、大小和方向性)和元素磁性四大类(铁磁性、反铁磁性、顺磁性和抗磁性)的划分,可建立构造应力-磁化强度(感磁+剩磁,压磁属剩磁的一种)-矿质聚集三者间量化关系。
冯亚民孙黎白岩范思琦
关键词:压磁效应成矿元素预富集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底侵作用及动力学演化模式:来自地球物理资料的约束被引量:91
2004年
总结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已完成的深地震资料, 发现下地壳普遍存在似层状强反射, 认为下地壳的强反射为基性或超基性岩浆底侵引起的, 后者可能与岩石圈地幔拆沉有关. 在综合分析该地区区域地球物理、地质资料的基础上, 提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球动力学演化模式. 该模式认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自二叠纪末经历了碰撞挤压、拆沉伸展、底侵熔融等重要地球动力学过程, 并最终形成了长江中下游巨型成矿带.
吕庆田侯增谦杨竹森史大年
关键词:下地壳深地震反射底侵作用地球动力学
Reconstruction of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s Resulting from Magmatic Intrusion into the Tongling Ore Cluster Area during the Yanshanian Epoch被引量:13
2007年
摘要:Tongling 矿石簇区域经历了集中的压缩并且联系了在 Indosinian-Yanshanian 时代期间砍,它形成了一个箱子在 caprock 的控制矿石的褶层和差错系统。在 Yanshanian 时代的 magmatic 侵入导致了多相的液体的多级式的 unmixing,导致多层、宽范围、多种形式的式样描绘的矿化作用。在 Tongling 区域的 magmatic 侵入不仅供应了必要形成矿石的材料,而且重建控制矿石的结构根据下列五条阶层边界的趋势表面模拟:志留纪泥盆纪,泥盆纪含碳,含碳二叠,中间二叠上面二叠、二叠三叠纪。这模拟的结果证明那在那里存在在上面的部分和那些在的阶层之间的重要差别更低。而上面的趋势表面是 synform,更低的趋势表面是 antiform。另外,趋势迭加邻近的床边界出现(例如,志留纪泥盆纪边界在泥盆纪含碳的边界之上迭加) 证明更低的趋势表面总是上面穿透那。而且,不同迭加的趋势表面的穿透的部分的位置和取向是类似的并且根据地区性的 E-W-trending magmatic-metallogenic 带的分发显示出 E-W-trending 带的分发。基于阶层,结构的变丑机制,和地现象的机械性质的全面分析,看起来, stratal 趋势表面的特殊特征由于 magmatic 侵入源于 jacking 进一个 E-W-trending 地下室差错以前控制的 caprock。因此,主要控制矿石的结构,在地区性的水平压缩期间形成了,被形成矿石的岩浆的垂直 jacking 功能在 Yanshanian 时代期间重建,这被推出。在形成矿石的过程期间,岩浆的本地垂直 jacking,结合了地区性的水平压缩,在液体水管网络优化了广泛的环境并且加速了多相的液体的 unmixing 后面的 magmatic 炮兵阵地。Jacking 也加强了垂直、侧面的指导液体的结构,供应为多层的炮兵阵地和多相的液体的广阔运输的更合适的物理条件。
DENG JunWANG QingfeiYANG LiqiangGAO BangfeiHUANG DinghuaLIU YahXU HaoJIANG Shaoqing
关键词:燕山期安徽铜陵矿集区岩浆侵入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与块状硫化物矿床成因研究进展被引量:34
2004年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的发现及对其分布特征和成矿机理的研究是近年来海洋地质学和矿床地质学的一大进展。对现代海底金属硫化物成矿作用的研究大大推动和促进了对古代块状硫化物矿床成因的认识。有关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表明:(1)深部热液对流循环系统是块状硫化物成矿的核心,对流循环模式有简单的热液对流模式和双扩散对流模式。(2)块状硫化物矿床集中分布在大洋中张裂性活动板块边界,与大地构造活动紧密联系。(3)成矿流体与成矿物质均有多源性,在强调海水循环淋滤的同时,通过应用新的方法技术,岩浆来源物质(流体及成矿金属等)对一些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的直接贡献得到初步确认。(4)在高温热液活动区及金属硫化物沉积中发现大量生命活动和生物群体,意义重大。
戴宝章赵葵东蒋少涌
关键词:块状硫化物矿床海底热液活动成矿物质海洋地质学
关于矿床学创新问题的探讨被引量:13
2006年
为保证矿产资源的持续供应和国家资源安全,需要加强矿床研究以指导矿产勘查的重大突破。在简要回顾矿床学百年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初步概括了矿床学开拓创新的基本条件,包括:①矿业发展是推动矿床学发展的原动力;②地学的整体发展为矿床研究提供了基础;③新技术装备提高了发现和创新的能力;④科学的思维方法;⑤个人创造和几代人的共同努力。针对国家需求、学科发展前缘和中国矿床特色相结合的原则,提出了重大地质事件与大规模成矿,深部过程、浅表环境与成矿作用等需要深入研究的10个矿床学科学问题。最后提出了改进矿床学研究的6点意见和建议,强调矿床研究要主动服务于矿产勘查,要深入野外一线并将继承与开创很好地结合。
翟裕生
关键词:矿床学历史经验地质事件成矿系统
铜陵矿集区构造-岩浆-成矿系统解析被引量:1
2005年
王庆飞邓军黄定华
关键词:铜陵矿集区成矿作用地质作用
内蒙古狼山-渣尔泰山中元古代被动陆缘裂陷槽裂解过程中的火山活动及其示踪意义被引量:35
2007年
狼山-渣尔泰山中元古代被动陆缘裂陷槽内产有炭窑口、东升庙、霍各乞和甲生盘等海底喷流-沉积铅锌铜铁硫化物矿床。它在裂解过程中产生了明显的间歇性海底火山喷发。已分别在霍各乞、东升庙和炭窑口矿床容矿岩组中已找到岩性不同、并具有变余斑状或聚斑状或显微球粒结构、变余杏仁构造的海相火山岩与凝灰岩层,它们是确认该裂陷槽裂解过程的有效标志。依据(1)西部炭窑口矿区容矿岩组中发育钾质"双峰式"火山岩,其基性火山岩的K_2O(4.23~5.93%)>Na_2O (2.15~3.14%)、Na_2O+K_2O=6.51~8.08%、长石斑晶为钠长石(No.=2.8~7.2),酸性火山岩的K_2O(6.22~4.83%)>Na_2O(2.78~3.87%)、Na_2O+K_2O=8.63~9.00%、长石斑晶为钠长石(No.=0.2~0.7)、长石微晶主要为钾长石;(2)东升庙矿区则发育钠质"双峰式"火山岩,其基性火山岩的Na_2O(3.84~4.30%)>K_2O(2.49~3.80%)、Na_2O+K_2O=6.44~7.92%、长石斑晶为更长石(No.=11~25),酸性火山岩的Na_2O(3.64~5.31%)>K_2O(1.19~2.75%)、Na_2O+K_2O=6.28~7.68%,长石斑晶与基质均为钠长石(No.=0~1.1);(3)霍各乞矿区发育基性火山岩,其Na_2O(1.36~3.78%)>K_2O (0.30~2.16%),Na_2O+K_2O=2.03~4.09%;(4)炭窑口、东升庙与霍各乞矿床三矿区火山岩的稀土元素与微量元素蛛网图的标准化曲线有相似性和显著差别;(5)炭窑口、东各庙和霍各乞矿区基性火山岩的Sm-Nd模式年龄依次为1857~1877Ma和2006~2132Ma、1740~1867Ma、1486~1606Ma;(6)容矿岩组中有多层凝灰岩与火山碎屑及少量含火山碎屑的矿石,再结合该裂陷槽内各矿床的铅同位素模式年龄和甲生盘矿区只有少量凝灰质夹层,可以揭示该裂陷槽在中元古代的不均匀裂解过程,表现出从西部炭窑口→东升庙→东部的甲生盘一带先后裂解、狼山南侧早于北侧裂解以及从狼山→渣尔泰山同沉积期火山活动由明显→微弱的明显变化趋势。
彭润民翟裕生韩雪峰王志刚王建平刘家军
关键词:被动陆缘
中国铂族元素矿床特征及资源潜力分析被引量:29
2007年
铂族元素是我国紧缺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我国的铂族元素矿床主要分为岩浆、岩浆热液及沉积3种成因和9个类型,文章分析了典型铂族元素矿床的基本特征,并对不同类型矿床的资源潜力进行了探讨,认为岩浆成因铂族元素矿床依然是找矿重点,黑色岩系型铂族元素矿床具有重大找矿潜力,对现有金属矿床的含铂(族)潜力再评价是发现共(伴)生铂矿的一个有效途径,此外,还要重视对热液型矿体的识别和追踪。
耿林翟裕生彭润民
关键词:铂族元素矿床矿床特征矿床分类资源潜力
论循环经济的理论体系及产业结构的完善被引量:13
2006年
完善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和产业结构是循环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迫切需要。本文从8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下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的哲学基础:崇拜-征服-协调的哲学理论;循环经济的地球物质循环基础:非平衡热力学理论;循环经济资源评价体系的更新:自然资源价值论对循环经济形成内在机制的影响;循环经济对于经济发展目标的诠释:从生命演化规律到人类文明的转型;循环经济的宏观、微观、中观科技支撑体系:地球系统科学、资源综合应用技术及环境影响评价;当前循环经济产业环节的缺失对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循环经济产业组织结构重建的迫切要求:建立以生产为目标的第零产业和以分解为目标的第四产业。
余星涤
关键词:循环经济产业结构
Metallogenic Systems on the Paleocontinental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被引量:3
2004年
The North China Craton (NCC) is one of the largest blocks composing the continent. Different types of continental margins well developed around the NCC, along with lots of metallogenic systems of different metals and different times. Based on the study on the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the NCC, the authors made a new division of tectonic units of the NCC.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data of 1:25000 geochemical survey on stream sediments, regional geochemical features of main ore-forming elements including Au, Ag, Cu, Pb, Zn, W, Ni, Co and Mo of the NCC a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Then different metallogenic systems and their forming processes and geodynamic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At last,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regularities are summarized and ten favorable ore-control factors on the paleocontinental margins are put forward, including (1) abundance of ore sources; (2) rendezvous of ore-forming fluids; (3) high thermo-dynamic anomaly; (4) remarkable Earth crust-mantle interaction; (5) cluster of macroscopic structures and their long activities; (6) diversity of ore-forming environments; (7) long geohistory; (8) multiforms of critical transitional ore-forming mechanisms; (9) multi-staged and superimposed ore-formation; and (10) suitable preservation condition.
ZHAIYushengDENGJunTANGZhongliXIAORonggeSONGHonglinPENGRunminSUNZhongshiWANGJianping
关键词:古大陆边缘进化过程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