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2701)

作品数:28 被引量:281H指数:13
相关作者:郑学宝叶华邹颖迟宏罡吴琼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结肠
  • 16篇结肠炎
  • 15篇溃疡
  • 15篇溃疡性
  • 15篇溃疡性结肠炎
  • 13篇黄芩
  • 9篇湿热
  • 8篇湿热型
  • 8篇细胞
  • 8篇黄芩汤
  • 7篇湿热证
  • 7篇热证
  • 7篇溃疡性结肠炎...
  • 5篇黄芩苷
  • 4篇溃疡性结肠炎...
  • 3篇动物
  • 3篇动物模型
  • 3篇细胞因子
  • 3篇小鼠
  • 3篇肠癌

机构

  • 27篇广东医学院
  • 12篇南方医科大学
  • 5篇广东省中医院
  • 2篇广东医学院附...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高州市人民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27篇郑学宝
  • 12篇叶华
  • 9篇邹颖
  • 7篇迟宏罡
  • 7篇郭蒙
  • 7篇吴琼
  • 6篇戴世学
  • 6篇朱宇珍
  • 5篇于丰彦
  • 5篇黄绍刚
  • 5篇张海燕
  • 4篇吕汝西
  • 4篇翁一洁
  • 3篇刘洪波
  • 3篇左玲
  • 3篇封艳玲
  • 2篇李立
  • 2篇吴科锋
  • 2篇秦峥
  • 2篇吕应年

传媒

  • 4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药学研究
  • 1篇实用中医内科...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癌症进展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中医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芩汤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CD4^+T细胞及其共刺激分子的影响被引量:31
2011年
目的:观察CD4+T细胞及其共刺激分子(CSF)在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黏膜中的表达及分布,探讨黄芩汤治疗该病可能的免疫学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联合人工气候箱法造出湿热型体质,结合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法建立湿热型UC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分为模型组、黄芩汤组及美沙拉嗪组,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结肠黏膜CD4+T细胞,CD28,CD152,OX40T细胞亚型的表达及分布,通过图像数码采集系统及Image pro plus 6.0软件分析平均光密度,以检测各分子表达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造模大鼠结肠中CD4+T细胞、CD28,CD152,OX40等T细胞亚型升高(P<0.05),主要分布于黏膜下层及固有肌层;治疗后,黄芩汤和美沙拉嗪组大鼠结肠中CD4+T细胞,CD28,OX40T细胞亚型表达均下降(P<0.05),但CD152的表达无明显变化且维持在模型组水平;黄芩汤组及美沙拉嗪组以上各分子的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黄芩汤可能通过调节CD4+T细胞的CSF的表达含量从而发挥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免疫调节作用。
郑学宝封艳玲刘洪波戴世学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CD4+T细胞共刺激分子黄芩汤
黄芩苷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NF-κB及磷酸化NF-κB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U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及磷酸化NF-κB及相关细胞因子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表达,并进一步探讨体外黄芩苷干预的作用。方法:应用western blotting蛋白水平检测U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 p65和Phospho-NF-k B p65,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r、IL-4、IL-6、IL-10水平及体外黄芩苷干预下的检测上述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和IBS-D组相比较,p-NK-FB明显增高,NK-FB明显下降,p-NK-FB/NK-FB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IBS-D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外培养体外黄芩苷干预下,在40umol浓度干预下p-NK-FB/NK-FB较未干预前、DMSO干预、5umol干预、10umol和20umol浓度干预下下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从ELISA检测较高浓度的黄芩苷能够明显抑制IFN-r、IL-6等细胞因子,可以使IL-4、IL-10升高。结论:黄芩苷作为黄芩汤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可能是一种潜在的免疫抑制剂,可能抑制p-NK-FB/NK-FB,调节免疫平衡而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反应,为深入研究UC的发病机制及新药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于丰彦黄绍刚张海燕叶华迟宏罡邹颖吕汝西郑学宝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NF-ΚB黄芩苷
溃疡性结肠炎的细胞免疫学机制及中医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9年
翁一洁郑学宝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黏膜下层微生物感染
乌梅丸加减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8
2017年
目的:观察乌梅丸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以及体内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将6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泼尼松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梅丸加减治疗,其配方组成:乌梅、炒白术、炒白芍、地瑜各15g,干姜、黄连、党参、桂枝各10 g,附子、当归各5 g,三七(粉)3 g,每日1剂,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给药1个疗程(28 d)。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炎性因子变化,并观察两组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有效率为73.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IL-4水平、IL-10水平升高,IL-8及TNF-α水平降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IL-4、IL-8、IL-10、TNF-α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双歧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双歧杆菌、乳酸菌升高,大肠杆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梅丸加减能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改善了血清中炎性因子的水平,改善肠道菌群中各细菌的水平,提高有益菌的水平。
魏文先翟玉云邹颖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乌梅丸泼尼松
黄芩汤预防伊立替康所致迟发性腹泻的研究被引量:28
2013年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黄芩汤对伊立替康(CPT-11)所致小鼠迟发型腹泻的预防作用。方法:健康雄性ICR小鼠40只随机分为5组,腹泻组ip伊立替康连续5 d制备迟发性腹泻模型,正常组等量生理盐水代替,黄芩汤低(5 g.kg-1)、中(10 g.kg-1)、高(20 g.kg-1)剂量组ip伊立替康前1 d分别按剂量ig给药,连续用药8 d,观察迟发性腹泻发生情况及体重变化;实验第9天将小鼠处死,取血、结肠、盲肠、空肠、回肠组织。光镜下根据Chiu肠黏膜损伤评分方法对肠组织进行分级;Griess法检测肠组织匀浆液一氧化氮(NO)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瑞士-吉姆萨染色法测定中性粒细胞数。结果:小鼠腹腔注射CPT-11后,出现明显的迟发性腹泻。黄芩汤中、高剂量组小鼠腹泻发生率较腹泻组显著降低(P<0.05);体重下降率较腹泻模型组降低;肠黏膜损伤程度比腹泻模型组显著降低,盲肠及结肠的中、高剂量组损伤较腹泻组显著且降低(P<0.05),与剂量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肠的NO表达含量明显增加且PCNA表达减少(P<0.05);还可增加血中性粒细胞数量(P<0.01)。结论:黄芩汤通过改善肠黏膜损伤程度、增加肠组织NO含量和减少PCNA表达,从而对CPT-11所致迟发性腹泻具有预防作用,还可缓解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吴琼叶华朱宇珍郭蒙郑学宝
关键词:伊立替康迟发性腹泻黄芩汤
半枝莲多糖对C26荷瘤小鼠caspase-3,8,9活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半枝莲多糖(SPS)对C26荷瘤小鼠caspase-3,8,9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腋下接种C26结肠癌细胞建立小鼠移植瘤模型,SPS作用10 d后,根据肿瘤重量计算抑瘤率评价SPS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分光光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aspase-3,8,9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SPS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提高肿瘤组织中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性,而caspase-8活性没有明显改变。结论 SPS可能通过活化caspase-9,进而激活caspase-3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叶华郭蒙吴琼朱宇珍郑学宝
关键词:半枝莲多糖凋亡
黄芩汤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调节性T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黄芩汤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调节性T细胞(Tr细胞)功能的影响,从而探讨该方治疗该病的免疫学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高糖辛辣饮食干预加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法造出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大鼠...
郑学宝戴世学荣向路王东军邹颖左玲翁一洁叶秋丽吴丹
关键词: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调节性T细胞FOXP3基因
文献传递
半边旗有效成分5F对腹膜炎小鼠血清NO和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研究半边旗有效成分贝壳杉烷型二萜类化合物5F对腹膜炎小鼠血清一氧化氮(NO)和细胞因子IL-6、IL-10、TNF-α、MCP-1的影响。方法预先给予50和100 mg·kg-15F溶液3 d后,腹腔注射50 mg·kg-1酵母多糖建立腹膜炎模型,Griess法测一氧化氮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IL-6、IL-10、TNF-α和MCP-1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5F可以降低腹膜炎小鼠血清一氧化氮水平(P<0.05),减少IL-6、IL-10、TNF-α和MCP-1含量(P<0.05或P<0.01)。结论 5F可以有效减少酵母多糖诱导的腹膜炎小鼠血清一氧化氮、TNF-α、IL-6、IL-10和MCP-1含量。
叶华龚先玲李立吴科锋吕应年符伟玉郑学宝
关键词:腹膜炎一氧化氮细胞因子
溃疡性结肠炎外周血RORC和Foxp3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及黄芩苷的干预作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活动期U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RORC和Foxp3 mRNA及相关细胞因子并予以不同浓度的黄芩苷干预的作用。方法:应用Q-PCR检测转录因子RORC和Foxp3 mRNA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r、IL-6、IL-10、TGF-β水平及体外黄芩苷干预下的检测上述指标。结果:研究发现IFN-r、IL-4、IL-5、IL-10和TGF-β1与IBS-D组和健康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IL-6较IBS-D组和健康对照组稍降低。体外不同溶度的黄芩苷可引起IFN-r、IL-5、IL-6明显降低,IL-4和IL-10升高,以20μmol和40μmol浓度更明显。与健康对照组和IBS-D组相比较,UC患者的RORC和Foxp3mRNA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体外黄芩苷干预下,40μmol浓度干预下的RORC和Foxp3均明显下降,RORγt/FOXP3比值降低,间接调节了Th17/Treg分化的平衡。结论:较高浓度黄芩苷干预对Foxp3下降的作用更明显,使RORγt/FOXP3比值降低,间接调节了Th17/Treg分化的平衡,黄芩苷作为黄芩汤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可能通过调节免疫平衡而缓解溃疡性结肠的炎症反应,为深入研究UC的发病机制及新药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于丰彦黄绍刚张海燕迟宏罡邹颖吕汝西郑学宝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外周血黄苓苷
γδT细胞及其与炎性肠病的关系
2009年
左玲郑学宝
关键词:ΓΔT细胞炎症性肠病细胞因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