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02063)

作品数:7 被引量:76H指数:6
相关作者:姜光辉严毅萍常勇康志强何师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南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岩溶
  • 3篇岩溶水
  • 2篇水化学
  • 2篇径流
  • 1篇地下河
  • 1篇地下河流域
  • 1篇地下水
  • 1篇洞穴
  • 1篇山坡
  • 1篇水化学分析
  • 1篇水循环
  • 1篇同位素
  • 1篇同位素方法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含水量
  • 1篇土壤蒸发
  • 1篇坡地
  • 1篇坡面
  • 1篇坡面径流
  • 1篇气象因素

机构

  • 5篇中国地质科学...
  • 4篇西南大学
  • 3篇广西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贵州茂兰国家...
  • 2篇联合国教科文...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3篇姜光辉
  • 2篇李清艳
  • 2篇陈国富
  • 2篇何师意
  • 2篇王开然
  • 2篇周文亮
  • 2篇严毅萍
  • 2篇康志强
  • 2篇常勇
  • 1篇康彩霞
  • 1篇于奭
  • 1篇袁道先
  • 1篇冉景丞
  • 1篇梁毅
  • 1篇熊志斌
  • 1篇郭芳
  • 1篇杜宝林

传媒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水文
  • 1篇中国岩溶
  • 1篇广西轻工业
  • 1篇人民黄河
  • 1篇水资源保护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浅议我国地下水现状及地下水的污染防治被引量:22
2010年
描述了我国地下水的现状以及污染程度,并且说明了我国的地下水污染主要是以防为主的方针。
于奭严毅萍康彩霞
关键词:地下水
板寨地下河流域岩溶水循环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通过对板寨地下河流域暴雨期间降水量和水位的实时监测,认为森林植被对喀斯特流域水循环有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较强的削减洪峰作用。受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限制,森林植被对地下河水的补枯作用极为有限。通过对泉点出露部位的分析,发现绝大部分泉点出露于地下河上游拉笔腊断层西北水力坡度较小的地段,说明水文地质条件是控制岩溶泉点出露的重要原因,与森林植被的分布关系不明显。
康志强何师意李清艳冉景丞
岩溶石山区山坡表层径流水文动态特征对比分析——以桂林丫吉试验场为例被引量:7
2013年
选择桂林丫吉试验场溶洞—硝岩洞及其上方的汇水坡面作为研究区,通过在不同降雨条件下,对坡面径流和硝盐洞中流水水文动态进行监测并做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降雨强度、降雨持续时间和各含水系统前期含水情况决定了岩溶石山区坡面地表和包气带水文动态变化过程;(2)在不同降雨条件下.地表坡面流和经过上部包气带调蓄过的硝盐洞水文动态都表现为暴涨暴落,坡面径流表现的更为明显.一般坡面径流的整个水文过程持续几个小时到十几个小时,而硝盐洞中流水水文过程持续1~3d;(3)一般大到暴雨条件下,坡面流最大流量大于硝盐洞,但由于持续时间短,其一场降雨后所获得的水量远不如下渗到包气带—硝盐洞中滴水水量.
陈国富姜光辉周文亮王开然
关键词:包气带表层岩溶带坡面径流
岩溶石山区坡地土壤剖面水分与蒸发特征--以桂林丫吉试验场为例被引量:6
2013年
选取桂林丫吉试验场岩溶石山坡面上典型覆盖土壤的两个单元体为对象,对其土壤剖面层含水量的分布变化、土壤蒸发速率大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剖面最大含水率层位于土壤底部与基岩的交界处,中间过渡层土壤含水量最少,表层土壤水分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变化显著;(2)在夏季岩溶石山区地表蒸发强烈,直径10cm的土壤柱日蒸发量为5~12mL之间,夜蒸发量在0~3mL之间;(3)几天内决定地表土壤日蒸发量(y)大小的因素主要是太阳辐射(x2)和土壤温度(x4),其关系式可表示为:y=18.018+0.001x2-0.691x4。
陈国富姜光辉周文亮王开然杜宝林梁毅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土壤蒸发气象因素
利用GIS水化学和同位素方法判断灵水来源被引量:9
2012年
尝试利用多种方法确定南宁市武鸣县灵水岩溶泉的补给来源和汇水范围。获取了可能在其汇水范围内的岩溶泉、钻孔、表层岩溶泉枯季及雨季水化学资料,在CaCO3-CO2-H2O平衡体系中区分不同出露形式的岩溶水的水化学成因,发现CO2分压、地下水赋存条件和污染等因素影响此化学平衡体系。灵水的钙离子浓度和CO2分压在岩溶泉中较高,体现了灵水为区域地下水流系统的排泄点。环境同位素分析表明,当地雨水的δ2H和δ18O同位素存在季节效应和高程效应,地下水中同位素的变化被混合作用削弱,其平均值接近于夏季雨水的同位素组成,表明该地区的降雨入渗补给主要发生在夏季。利用GIS技术划分地表水流域,以此作为地下水流域识别的依据。得到灵水汇水面积为697km2,其中约126km2属于埋藏型岩溶,其余为覆盖型岩溶。
姜光辉郭芳
关键词:岩溶水环境同位素水化学分析
利用水化学方法识别岩溶水文系统中的径流被引量:11
2011年
通过暴雨中的野外观测,确认了桂林丫吉试验场S31泉岩溶水文系统中多种径流形式:表层岩溶带管道流、回归流、坡面流和壤中流。现场测量发现不同形式径流的水化学特征(pH、电导率、Ca2+、HCO3-)存在差异,Ca2+的质量浓度相差最大可以达到3倍。从CaCO3-H2O-CO2平衡体系来看,CO2分压(pCO2)对径流的水化学特征具有控制作用。在大气pCO2影响下的岩溶水矿化度较低,而土壤空气pCO2达到2.7%,是大气的近百倍,其影响的径流矿化度较高。鉴于大气中和土壤中pCO2的显著差异,从水化学特征上将径流分为2类,并且认为它们构成了系统出口洪水的2个主要来源。在此基础上利用水化学方法计算出S31岩溶泉洪水时的径流构成。结果表明,在暴雨的情形,由大气pCO2环境产生形成的岩溶水的比例占到泉水总量的70%,进一步证明了快速流在岩溶水中的重要作用。
姜光辉于奭常勇
关键词:岩溶水PCO2产流
岩溶碳汇的主控因子——水循环被引量:23
2011年
精确地计算岩溶碳汇量,有助于全球碳循环模型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因而在实际工作中,排泄量和HCO3-质量浓度是岩溶碳汇监测评价的主要指标。选取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板寨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自动化在线监测技术,获取了该域排泄量及水化学指标的实时监测数据。对比分析暴雨期、无或弱降水期以及枯水期等不同降水条件下HCO3-质量浓度、流域排泄量及岩溶碳汇量的动态过程曲线,发现流域排泄量与岩溶碳汇量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而与HCO3-质量浓度则呈负相关。这说明相比地下水中HCO3-浓度,流域排泄量才是影响岩溶碳汇的主控因素,同时也说明水循环方式是影响岩溶碳汇的主控因子,即流域排泄量愈大,流域内岩溶作用对大气CO2形成的'汇'值愈大。
康志强袁道先常勇李清艳何师意严毅萍熊志斌
关键词:降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