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200112300004)

作品数:5 被引量:82H指数:5
相关作者:岳乐平李智佩聂浩刚张维吉张莉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沙漠化
  • 2篇盆地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质
  • 1篇信息系统
  • 1篇沙尘
  • 1篇沙尘暴
  • 1篇沙尘天气
  • 1篇时空变化分析
  • 1篇水资源
  • 1篇土地荒漠化
  • 1篇土地沙漠化
  • 1篇粒度
  • 1篇粒度分析
  • 1篇粒度组成
  • 1篇民勤盆地
  • 1篇环境变迁
  • 1篇环境地质
  • 1篇环境与可持续...

机构

  • 4篇西北大学
  • 3篇西安地质矿产...
  • 2篇长安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4篇李智佩
  • 4篇岳乐平
  • 3篇聂浩刚
  • 2篇张维吉
  • 2篇张莉
  • 1篇王珉
  • 1篇薛祥煦
  • 1篇杨利荣
  • 1篇王岷
  • 1篇田春声
  • 1篇卢峰

传媒

  • 1篇地球学报
  • 1篇中国地质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地质通报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内蒙古西部额济纳盆地土地荒漠化发展态势及其成因被引量:8
2008年
为了查明额济纳盆地荒漠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成因,通过野外调查、遥感解译、样品测试及资料收集对比,从环境地质学的角度对额济纳盆地荒漠化的发展态势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额济纳盆地土地荒漠化呈发展态势,环境在进一步恶化。认为荒漠化过程主要受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青藏高原隆升所引起的西北地区的干旱化趋势,是研究区荒漠化发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盆地内的构造沉积背景决定着荒漠化的类型,水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额济纳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速度。同时,当前人为因素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很大,人类对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加速了荒漠化的发展速度。
聂浩刚李智佩岳乐平张维吉
关键词:额济纳盆地荒漠化环境地质
基于RS和GIS的沙漠-黄土过渡带土地沙漠化分布与变化研究——以陕北榆林地区为例被引量:11
2004年
选择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过渡带———陕北榆林地区作为研究区域 ,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 ,对两个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进行了解译 ,总结了该区 10余年来沙漠化土地景观特征 ,分析了土地沙漠化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研究区内沙漠化土地形势仍十分严峻 ,沙漠化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 6 7.7% ,其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表现为西北部和中部区域沙漠化程度较为严重 ,土地沙漠化空间分布的不平衡性与该区自然因素和土地利用方式的空间差异有关。经过几十年的积极治理与改造 ,该区土地沙漠化过程逐渐趋于稳定。通过探讨土地沙漠化的成因 ,认为自然环境与人类行为的相互作用及在时间尺度上的矛盾造成了该区持续的土地沙漠化过程。
张莉王飞跃岳乐平李智佩王岷聂浩刚
关键词:RS沙漠化黄土高原
民勤盆地水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被引量:8
2005年
甘肃石羊河流域下游的民勤盆地土地荒漠化的发展,备受世人注目。为了使民勤盆地社会经济与环境均能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通过民勤盆地水资源利用及其产生的环境效应的研究,划分了水资源利用与环境变迁的阶段。结果表明,人口膨胀、大面积开荒等导致的大规模、无节制地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是30多年来民勤盆地土壤盐碱化、沙漠化迅速发展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勤盆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环境发展战略和水资源利用战略。
李智佩岳乐平薛祥煦田春声卢峰
关键词:民勤盆地水资源环境变迁
西北地区干枯湖床沉积粒度组成与东亚沙尘天气被引量:41
2004年
调查了准噶尔盆地玛纳斯湖、阿拉善高原居延泽及民勤盆地猪野泽等北方众多的现代干枯湖泊 ,重点分析了干枯湖床沉积物粒度组成。干枯的玛纳斯湖、古居延泽以及民勤盆地古猪野泽沉积物粒度分析结果表明 ,干枯湖床的地表湖相沉积物粒径小于 10 μm的颗粒占 6 0 %以上 ,干涸湖床上沙质草原地表也含有大量小于 10 μm的粘土颗粒 ,含量接近 5 0 % ;而弃荒土地地表细颗粒物质散失迅速 ,民勤盆地弃荒土地地表粘土含量仅存不到 13.9%。中国西北地区活动沙丘粒度组成小于 6 3μm粒径的颗粒很少 ,小于 10 μm的颗粒微乎其微。因此西北沙漠地区活动沙丘沙对华北或华东地区影响相对较小。认为沙尘暴、扬沙或浮尘天气虽然多发生于中国西部沙漠、阿拉善高原沙区、河西走廊北部沙区以及蒙古东部、中部地区 ,但由于粗颗粒沙扬起高度与搬运距离有限 ,真正影响整个华北、华东地区的沙尘物质是小于 6 3μm的粉砂级别的颗粒 ,特别是小于 10 μm的粉尘。认为影响东亚地区的粉尘天气物源不仅是中国西部的内陆沙漠、沙地 ,更重要的是干枯的湖泊、弃耕的荒地与裸露的沙砾草场。
岳乐平杨利荣李智佩王珉张维吉聂浩刚
关键词:粒度分析沙尘暴沙漠化
陕北榆林地区沙漠化土地类型及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16
2002年
根据1987年和1999年两个时相TM遥感影像解译成果,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及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陕北榆林地区1987~1999年间土地沙漠化程度和土地沙漠化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并对土地沙漠化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该区土地沙漠化进程整体上趋于稳定,并有所好转,这主要得益于当地政府对土地沙漠化的积极治理和有效政策。生态环境脆弱,气候干燥、多风是本区土地沙漠化的主要自然驱动因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则是沙漠化的诱因。人为的积极治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沙漠化的进程。
张莉王飞跃张铁军
关键词:沙漠化地理信息系统GIS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