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开发项目(303060)

作品数:2 被引量:84H指数:2
相关作者:刘铮韩慧龙杨健民苗长春张坤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开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油污染
  • 2篇真菌
  • 2篇生物强化
  • 2篇生物修复
  • 2篇石油污染
  • 2篇石油污染土壤
  • 2篇污染
  • 2篇污染土
  • 2篇污染土壤
  • 2篇协同降解
  • 2篇降解
  • 1篇阴沟
  • 1篇阴沟肠杆菌
  • 1篇油田
  • 1篇原油
  • 1篇中原油田
  • 1篇杆菌
  • 1篇肠杆菌

机构

  • 2篇清华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2篇韩慧龙
  • 2篇刘铮
  • 1篇陈镇
  • 1篇江皓
  • 1篇张敏莲
  • 1篇金文标
  • 1篇张坤
  • 1篇苗长春
  • 1篇汤晶
  • 1篇杨健民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

年份

  • 2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真菌-细菌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协同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47
2008年
提出并研究了真菌和细菌协同强化原位修复石油污染土壤.从中原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刺孢小克银汉霉菌(Cunninghamella echinulata)和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在泥浆体系中考察了Cun.echinulata和E.cloacae的生长及其对石油烃的降解过程.结果表明,混合培养体系中细菌和真菌的数量最高分别为其纯培养体系的3倍和20倍,细胞衰亡则被明显推迟;混合培养体系中石油烃的去除率高于真菌和细菌纯培养体系石油烃去除率的总和;采用多次接种新鲜菌种的培养方式能够强化混合培养体系对石油烃的降解.在石油烃污染土壤中接入由Cun.echinulata和E.Cloacae所组成的真菌-细菌微生物制剂实施原位修复,结果表明,Cun.echinulata和E.Cloacae的生长及其对石油烃的降解不受土著微生物的抑制,最适工艺条件为:水和木屑含量分别为25%和6%(质量分数),Cun.echinulata和E.cloacae接种量分别为2.5×104和2.5×107CFU/g.接种上述真菌-细菌40 d后石油烃去除率可达约65%,而土著微生物对石油烃去除率为16.0%.
韩慧龙汤晶江皓张敏莲刘铮
关键词:生物强化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阴沟肠杆菌协同降解
真菌-细菌协同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场地试验被引量:48
2008年
采用真菌-细菌微生物制剂对中原油田不同类型石油污染土壤进行原位修复小试和中试.第1期场地试验从2004-11-05~2005-03-07,共122 d,柴油、润滑油和石油的TPH降解率分别为61.0%、48.3%和38.3%.中试从2005-05-18~2005-11-03,共历时161 d.人工污染土壤、新鲜型石油污染土壤和陈旧型污染土壤的石油烃降解率分别达到75.0%4、6.0%和56.6%,而对照组的降解率分别为15.7%、20.0%和28.0%.分析了修复过程中土壤中石油烃各组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真菌-细菌微生物制剂对饱和烃、芳烃、沥青胶质及非烃化合物均具有较好地降解能力.分别在修复后的人工污染、新鲜型污染和陈旧型污染地块种植小麦,产量分别为当地正常耕地产量的100%、57.2%和70.3%.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真菌-细菌协同修复石油烃污染耕地的可行性及其良好的应用前景.
韩慧龙陈镇杨健民苗长春张坤金文标刘铮
关键词:协同降解生物强化生物修复中原油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