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80592)

作品数:1 被引量:26H指数:1
相关作者:龙文兴郭涛廖香俊杨小波李东海更多>>
相关机构:海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海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演替
  • 1篇植被
  • 1篇植被调查
  • 1篇植被演替
  • 1篇植被组成
  • 1篇石碌
  • 1篇石碌铁矿
  • 1篇铁矿

机构

  • 1篇海南大学
  • 1篇海南省地质矿...

作者

  • 1篇李东海
  • 1篇杨小波
  • 1篇廖香俊
  • 1篇郭涛
  • 1篇龙文兴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07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海南昌江石碌铁矿尾矿库区植被调查被引量:26
2007年
实验开展了3个不同年代的海南石碌铁尾矿库区植被调查研究,根据记录数据计算了各样地物种的重要值、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等。结果表明,铁尾矿库区内植物种类总体上来看较为稀少,不同尾矿库区内植物群落组成成分差异比较大。已经停止使用20a的尾矿区(样地1)内,自然定居的植物仅有44种,其中禾本科植物种类较多,其次为豆科植物和莎草科植物,表明这3个科的植物种类较其它科植物更容易适应这种环境,特别是禾本科的水竹(Phragmites karka)、雀稗(Paspalum commersonii)和豆科的田菁(Sesbaniacannabina)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刚停止使用2a的尾矿库区(样地2)内,自然定居的植物有21种,其中硬骨草(Panicum repens)、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和芒(Miscanthus sinensis)等禾本科植物为该样地的优势种群;正在使用的尾矿库区(样地3)内物种单一,只有水竹(Pyllosacys karka)、芒(Miscanthus sinensis)和田菁(Sesbaniacannabina)三种植物能在该恶劣的生境中顽强地生长和发育,表现出极强的适应能力。结果还表明了3个不同年代库区的植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存在明显的演替顺序差异,样地3单种优势明显,从样地3到样地1,这种优势依次减弱,物种多样性指数也依次增加,这表现出由较少先锋物种种类组成的简单群落向稳定复杂群落方向演替的趋势,反映了植物群落结构随演替时间的延长越来越趋向复杂化。在同一个尾矿库区内土壤的不同水分含量和理化性质会对植物的定居与群落的组成关系密切。
郭涛杨小波廖香俊龙文兴李东海
关键词:植被组成植被演替石碌铁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