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333工程”科研项目(BRA2013158)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楚小庆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333工程”科研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文化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艺术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艺术
  • 2篇样式
  • 2篇艺术样式
  • 2篇藻井
  • 2篇审美
  • 2篇装饰
  • 2篇装饰设计
  • 2篇文化
  • 2篇技术进步
  • 2篇建筑
  • 2篇建筑装饰
  • 2篇建筑装饰设计
  • 1篇虚拟艺术
  • 1篇艺术创作
  • 1篇艺术接受
  • 1篇艺术形式
  • 1篇艺术形态
  • 1篇艺术作品
  • 1篇印象派
  • 1篇中国传统建筑

机构

  • 6篇东南大学
  • 5篇江苏省文化艺...

作者

  • 6篇楚小庆

传媒

  • 2篇艺术百家
  • 1篇敦煌学辑刊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观者、立场与文化反思:马奈绘画创作中的图像阐释与哲学思考
2014年
马奈在作品中显示出其"哲学家"的一面,他让面对作品的男性观者把自己想象成画中的观者,采取画中观者的立场,从而产生震慑心灵的反思。观者在扮演画中角色时产生亲身体会,强烈的价值碰撞迫使其"哲学"地反思这幅画中所涉及的各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马奈促成社会公众开始以绘画作品中观者的身份来欣赏艺术作品,并以此启发出反思古典主义艺术创作的带有现代性的哲学思考。
楚小庆
关键词:印象派古典主义马奈
“反植荷渠”艺术样式演变及其对中国建筑装饰设计的影响考略被引量:1
2014年
"反植荷渠"常以浮雕或彩绘形式出现在中国传统建筑的藻井装饰之中。这种样式在早期不但有"厌火"的寓意,同时还带有浓郁的佛教色彩和明确的文化象征性。通过图像与文献考证相结合的方式对这种样式的渊源、主要分布、造型特点及风格等进行分析,发现这种建筑装饰样式在传播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审美指向,一方面体现了从"实用性"装饰向"装饰性"文化符号演变的现象;另一方面也生动地显示了审美更迭背景下建造思想的变化。
楚小庆
关键词:建筑装饰藻井
“反植荷渠”艺术样式的风格演变及其对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设计的影响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纹样"反植荷渠"艺术样式以浅浮雕或彩绘形式出现,常见于中国传统建筑的藻井装饰之中。通过文献分析可知,该建筑装饰设计样式在早期的建筑装饰中不但有"厌火"的民俗文化寓意,同时还带有浓郁的佛教色彩和明确的文化象...
楚小庆
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建筑装饰设计艺术藻井装饰艺术样式文化特征
试论艺术本质属性对技术生态变革的促进作用被引量:7
2015年
艺术主要通过交流的方式、审美的途径、教化的功能、创意的驱动这四个纬度,展现着艺术的本质属性对技术生态变革的促进作用。艺术折射了社会文化中人与社会之间不断调整着的相互关系;同样,技术在自身发展中也以人为原点,关注并解决上述问题。艺术的文化交流属性促进了技术在不同文化场域中的应用和延伸。文化的交流带动了市场、效率、工艺改进和技术创新,生产力的提高又带动了生产关系的改变,以及技术的逐步蔓延。艺术的社会功能表现与审美形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这一表象内在的技术不断进步及其与社会文化之间适应变迁的过程。艺术的审美属性促使技术进一步向精细化和个性化分工发展。技术的时尚化深层次反映出社会普遍流行的审美趣味与文化追求。艺术规范并驱动着技术进步,使得技术在社会发展中不仅变得时尚而绚丽,还具备了道德和审美价值判断的光辉。在艺术的引领下,技术支撑艺术不断地走向新的先锋领域,使得艺术表现也即审美的观察现实世界的信息化以及空间互动等高技术手段成为可能。艺术的教化属性在社会功能规范的范畴内,在创作实践中改善了技术伦理,技术最终目的不仅是为了人,同时还为艺术的审美服务。世俗化的社会文化和随文化观念而变的技术进步,共同促使艺术整体风格和形式随之变化。审美形式,道德观念,为人服务的技术方式,汇合统一成为以人为原点的真、善、美的终极呈现。艺术的创意实现要求在时刻驱动着技术更新改进和创新腾飞的步伐。艺术创意总是关注人类社会的未来需求,也是对未来生活的展望和方向,技术解决了创意的实现问题,新技术则是围绕艺术创意的社会实现的必要条件。
楚小庆
关键词:艺术审美教化创意社会
技术进步对艺术创作形式与审美文化表现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当前,技术进步对艺术的影响已拓展到艺术作品形式表现之外的广阔领域。技术对艺术创作形式变化的影响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分别是制作手段、材料载体、场景氛围和信息表达。技术制作是以艺术的呈现手段而存在的一个价值维度,技术情境是以营造艺术的氛围手段而存在的一个价值维度,技术信息是以艺术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媒介工具作用而存在的一个价值维度,三者分别发挥着制作呈现、渲染情景、传播信息的基础作用。技术对于艺术的影响,也逐渐呈现为声、光、色等非物质化手段,创作过程和作品呈现的去物质化趋势日益显著。而作品形式表现的虚拟化和非物质化趋势,促使艺术创作者和欣赏者共同在一个虚拟空间中沿时间轴线完成艺术作品,这已经影响了当下审美文化观念和创作发展的方向。技术化发展促使艺术以制作工艺为呈现手段,实现了从构思到物化的过程和以不同技术工具材料为基础的载体的演变,也带来了上层之中社会关系的变化。信息工具性使艺术顺利介入现代生活,并以此发挥出社会媒介作用,实现引领作用、教化职能。技术进步影响了艺术语言的变化,最终演变为艺术观念的改变。
楚小庆
关键词:技术进步艺术形式艺术作品
技术进步对艺术创作表征的影响被引量:10
2014年
技术作为艺术表现手段或左右艺术形态的一种内在性因素,决定了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外显状态。技术进步对艺术创作表征的影响可以从技术进步促使艺术程式随时代而变、技术进步导致艺术呈现形态的虚拟化、技术进步造就了艺术欣赏的随意化这三个方面概括。从艺术的程式上看,一个时代的技术生态往往决定着这一时代的艺术表现形式,程式作为一种时代艺术面貌的固化,必然映射出时代的印痕。艺术当随时代,技术也在不断推动和造就新的时代。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会促成艺术表达程式的丰富和衍化,直至促成新的艺术类型。在当代,技术对艺术作品的可复制性生产注定了艺术接受从小众走向普泛化和大众化的发展趋向。技术在沿着高科技前进的路途中逐步脱离低级的技术范式,就艺术呈现的方式而言,现实物质性的约束被逐步打破,虚拟表现的方式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和主流。虚拟艺术创作由艺术欣赏者和艺术创作者共同参与完成。当代以技术进步为基础产生的新媒介,生成了能够促使社会大众产生视觉审美愉悦的日常生活化的符号和影像,并具备广泛的现实基础。技术进步对新艺术类型或艺术作品新形式的催生,使得传统艺术存在的场域被突破,场所精神被淡化,仪式感遭到削弱。当下技术环境的变化,使得艺术呈现形式不断变革,艺术信息无孔不入,艺术接受空间得到延伸,体现传统宏大历史题材的艺术作品逐渐在碎片化中成为一个个短小、快捷的图像片段,艺术欣赏过程变得更为灵活的、随意,并深深融入大众的娱乐生活。技术进步的基础性拓展以此造就了实现艺术欣赏随意化的社会现实。
楚小庆
关键词:技术进步艺术创作艺术形态虚拟艺术艺术接受
共1页<1>
聚类工具0